揭 敏,揭 琳
(南昌大学软件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7)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2010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可见,鼓励大学生创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中部地区经济正加快发展,大学生创业大有可为。本文主要就中部地区大学生创业环境及对策加以分析。
中部地区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中部地区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与其他地区相比,中部地区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尽管有优惠政策的扶持,但还面临着众多挑战。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等诸多方面,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宽松。但在实际操作中,特别是对正在创业或准备创业的大学生而言,政府的政策扶持还不到位。
大学生创业缺乏积累管理经验和知识的成长环境。创业不仅需要面对一定的竞争和压力,还需要熟悉创业中的各种游戏规则,这就需要创业者具备丰富的创业管理技能知识和经验。包括商业和管理技能培训、职业技术培训等。创业教育主要依托于高校,但中部地区的高校在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上大都缺乏力度,开设的创业课程不成系列,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将其纳入到大学教学安排中,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制度化的课程安排体系,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
国家和中部各省份都提供了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扶持,但大学生创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融资渠道很少,大部分资金的获得还是来自家庭、亲朋好友等。创业基金和贷款申请手续复杂、门槛高、周期长,贷款困难特别是有些部门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服务意识淡薄,作风不实。一些工作人员在办事时缺乏灵活性和主动性,不能正确认识大学生创业的特殊性。
积极的政策导向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提高他们创业的积极性。因而,政府相关部门应给与更多的政策扶持与优惠。
(1)尽量减少政策的限制条件。国家和各地省政府都出台了很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但目前存在的优惠政策有诸多限制条件。如,在登记费用优惠方面规定自主创业者只能从事个体经营开办公司,并对从事个体经营又进行了行业的限制。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时,需要带身份证、毕业证、就业报到证,而创业的大学生没有就业单位就无法开出就业报到证,并且规定只有毕业的大学生才能享受这种优惠。在税收优惠方面也设有许多限制条件。
(2)提供免费创业培训。政府开设创业培训班,为缺乏经验的大学生提供创业的信心。创业培训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让大学生创业者了解当前创业的有关政策,熟悉申办各类经营组织的方法和途径,激励大学生创业的决心;第二阶段即通过创业理论的学习,提供经营管理企业的知识,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第三阶段是个性辅导阶段,辅导他们制定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创业计划;第四阶段为开业跟踪辅导阶段,创业者开业,将创业计划变成开业行动,并协助解决开业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3)考虑大学生的特殊性,制定合理的政策。当前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优惠缺乏针对性,很多政策的初衷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而是对解决下岗失业人员鼓励再就业政策的简单延伸。大学生不同于下岗工人,大学生创业与下岗工人等创业群体的创业行为不同。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制定要有针对性,如在技能培训方面,要针对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善于自主学习和分析领悟、思维普遍活跃等优势,以及缺乏社会和职业经历、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劣势,可以对大学生好的创业灵感、闪光点进行专业化培训,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让大学生的创业步伐迈得更为稳健。
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大学生刚刚毕业没有资本的积累,资金环境可以从创业基金、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等方面加强。
(1)创业基金。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财政支持,通过财政渠道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创业基金的实施可由政府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可获得资助的项目,采用合同制的方式实施项目,由项目负责人与政府签订项目协议书,进行项目管理,监督其按计划实施。
(2)银行贷款。大学生虽有贷款的优惠政策,但目前银行贷款的门槛相对较高,很多大学生创业者无法得到贷款。银行可针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和发展经营现状,降低贷款的门槛,提供低息贷款。同时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小额贷款服务,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启动资金问题。
(3)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指在没有任何财产抵押的情况下,以资金与公司创业者持有的公司股权相交换,投资是建立在对创业者持有的技术甚至理念的认同基础之上的。创业获得风险投资是解决企业启动资本匮乏的方法之一。
(1)加强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开设创业课程,将创业教育的重点放在创业学、市场及营销上,通过将各系的专业课程与创业学相结合,使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学校。开展不同形式的创业教育培训,让授课教师了解更多有关创业教育教学的知识,开拓视野,同时积累一定的创业经验和创业知识,提高创业的技能。坚持课程形式的灵活多样性,把各专业综合标准结合起来,根据创业人才培养要求,对于创业知识课程,除课堂教学形式以外,探索灵活多样的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教学形式。
(2)加强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将创业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建立学用结合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学校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为基础,成立生产开发公司或“龙头企业”;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校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科研;等等。创业计划大赛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竞赛中选拔出来的部分应用性强的成果,通过改进、提高、推广并最终走向产业化,也有利于造就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因此,高校应该经常开展科研竞赛,定期举办全国的、全省的和本校的创业计划大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创业能力。
(3)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是为广大教师和大学生创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的机构,是高校、大学生、社会商家三方交流的信息平台。一是能给予创业者创业指导,中心可组织专家学者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协助搞好市场调查,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降低创业风险。二是搭建与政府对话的平台,通过此平台争取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优惠。三是搭建与企业合作平台,吸收企业投资,资助学生创业,还可以让学生到企业挂职,给予学生更多接触社会和实践的机会。四是开设创业培训班,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组织相关部门开设商业和管理技能培训班等,培训结束后可颁发证书或承认学分等,为学生增加创业的技能。参考文献:
[1] 向密密,周荀,姜峰.英美国家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对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启示[J].出国与就业,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