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 玉
进入今年,国内草甘膦价格连创新高,从年初的3.2万元(吨价,下同)上涨到目前的3.7万~3.8万元。生产商近期几乎全线开工,但产品仍供不应求。有机构甚至预测,草甘膦价格有望涨至每吨5万元以上。在化工产品整体市场并不理想的背景下,这个原本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行情缘何发生如此大的逆转?价格上涨了,企业还在担心什么?
信达证券化工行业分析师郭荆璞告诉笔者:“其实草甘膦是从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涨价的,已经涨了快2年。只是最初上涨幅度很小,一个月一两百元。行业真正变好是从2012年7月开始的,产品价格上涨较快,扭转了此前利润空间较薄的状况。到2012年10月,草甘膦价格已从当年6月的2.5万元左右涨到了3.7万元左右。虽然之后开始下跌,到今年年初跌至3.2万元,但近期又涨到了近3.8万元。”
此前因产能过剩而市场行情不佳的草甘膦产品,怎么价格会出现如此暴涨?多方分析认为,价格上涨缘于供不应求。四川福华通达农科公司有关人士认为,随着海外种植业面积的大幅扩张,除草剂需求量增加。同时,由于2009~2011年草甘膦价格持续低迷,国内多数草甘膦企业停产,导致近期价格上涨。
据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多年保持增长态势,目前已达1.7亿公顷。此外,人力成本的上升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化学除草需求。因国际市场刚性需求旺盛,国内核心大厂的草甘膦原药与制剂订单均接至5月份,且成交价呈上升态势。
与此同时,国内草甘膦供给受限。2012年,我国出口草甘膦35万吨(折95%原药),是全球最主要的供应国。2013年,受全国性雾霾、山东潍坊地下水污染事件、农药行业安全事故等因素影响,国内草甘膦企业开工受限,新增产能投产拖后,草甘膦制剂供应紧张。
郭荆璞分析认为,经历了2008年之后几年的行情低迷,国内很多草甘膦小型生产企业关停,退出产能达10万吨以上。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近期国际需求确实很好,据估计,相对上一波(2008年)的需求高点,已上升了20万吨以上,形成了需求缺口。这使得市场从原来的过剩转变为短缺,由此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据信达证券估算,目前国内草甘膦年产能为60万~65万吨,2013年产量预计为50万~55万吨,其中国内用量3万~5万吨,国外市场需求为50万~55万吨。“如果以目前国内总产量50万~55万吨计,扣掉国内自用的3万~5万吨,出口量就不足了。所以,国外市场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短缺,未来草甘膦会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涨价。尤其是到了今年第三季度的旺季,价格更会持续上涨。”郭荆璞预计。
而即将展开的环保核查,也推高了草甘膦价格。
“近期,环保部针对草甘膦行业的环保专项核查呼之欲出。这势必抬升企业成本,使阶段性供应紧张加剧。”新安集团有关负责人强调。
郭荆璞告诉笔者,此次涨价对大型生产企业非常有利。以现在的价格和出货情况看,估计大企业都是满产的,只要能开的装置都会开,还会开到产能上限。现在来看,企业肯定是赚钱的,从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报告就可看出端倪,比如扬农化工一季度业绩增长88%,公司明确表示,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就是草甘膦售价及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上涨。该公司还预计,2013年1~6月的净利润将比上年同期增长50%以上。
其实,本轮草甘膦的价格并非高到离谱,相比2008年12万元的高价也是小巫见大巫。但为什么这次涨价却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郭荆璞谈到,此次涨价之所以成为话题,是因为在今年化工产品整体市场并不理想的前提下,草甘膦的涨价很能吸引眼球。此外,这一产品曾有过从2万元涨到12万元的疯狂纪录,大家都记忆犹新,从而对后市非常关注。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草甘膦价格涨了,市场好了,有人却开始担心了。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发展部战略管理员金野表示,他们觉得现在市场上存在不确定因素,且不排除有幕后推手或炒作成分存在。如果这次涨价是纯市场行为,企业还会保持乐观态度,但一旦碰到有幕后推手,他们就拿捏不准了。现在企业既无法左右投行和基金公司的行为,也没法获取具体信息,只能天天心惊胆战地盯着市场价格变化。
“草甘膦现在的走势肯定是国内外需求拉动的。2008年价格上涨后,国内外很多企业囤积得比较多,但这几年库存该消耗的也都消耗了,现在又开始存货,毕竟刚性需求一直存在;而且国内生产也没那么乱了,多家企业停产,供应量减少,所以现在涨价是很正常的。下一步,国内外需求仍然存在,但我们并不希望涨得太多,最好能按正常的市场规律来,不要引起价格的大起大落,企业有一定的利润就可以了。”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秘书长李钟华强调。
笔者了解到,此次涨价最让人担心的,是引发新一轮投资热,再现2008年的市场乱象,导致浪费资金、搅乱市场,同时还会加剧环境污染。
郭荆璞告诉笔者,目前国内1万吨/年以下规模的草甘膦小型企业基本没有了,这是近几年市场调节的结果。但是,这种“调节”也给企业带来了损失。“产品涨价后,企业开始跟风上新项目,而由于上项目后市场就开始走低,很多企业建了装置还没来得及开车就拆掉了,十分可惜。那些年,草甘膦行业的重复投资达10亿~20亿元,很不值得。”郭荆璞感慨地说。
“现在与5年前的情况是一模一样的,都处于产品供不应求、价格走向上升通道的时期。草甘膦行业目前有100多家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还在生产的大概有20多家。如果剩下的100多家企业的装置因为市场好又都开起来,这个行业肯定完了。因为2008年后,很多小企业上的项目环保设施都跟不上,当他们想做环保的时候,行情又下去了,失去了投入的动力。正规企业如新安集团、江山股份、扬农化工等,处理1吨废水至少要花2000~3000元,还要投入几千万元建污水处理装置。但小企业建个1万吨/年的生产装置,废水就偷排到地下和河流中,生产成本比大企业低,赚钱还多。所以,我希望相关部门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针对今后开工的项目,无论是环保还是规模上都要有一定限制,不能让这一行业重蹈覆辙。”郭荆璞强调,“可能有人不喜欢行政手段,但在国内,有的投资者行为就是很短视。而且草甘膦跟有些化工产品不同,生产企业搞不好会形成很严重的环境污染。”郭荆璞强调。
据郭荆璞介绍,2008年时,看到市场行情不错,有很多企业杀进草甘膦行业,最快的时候企业几个月就能做一个完整的环评然后履行审批手续,而且等待批文的过程中就已经在建项目。“这完全是违规的。从商业角度来讲,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对规规矩矩做事的企业是不公平的,会产生很可怕的后果。”他说。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当年众多企业蜂拥而至,搅乱市场,进而造成恶性竞争,主要就是政策执行不到位,对相关项目审批不严。因此,他们迫切希望现在有关部门能加强调控,让草甘膦行业多过几年好日子。
金野谈到,从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他们希望今后草甘膦的产能扩张不要像2008年一样盲目,也希望竞争环境和行业规范能有所改观,不要恶性竞争。
金野表示,从政策法规上说,其实进入草甘膦行业是有明确门槛的,但关键是落实不好。一是在产能的核查上,一些园区看到有项目来,不管是什么都让上,在招商上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二是环保核查也确实有不规范的地方。
“虽然农药企业进入园区的审批政策是有的,且一环套一环,但有些项目还是出现了我们不想看到的情况。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是一路经过很多‘绿灯’过来的。就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来说,一个企业要规范的走完一套流程,要过很多门槛。但现实情况是,有些企业明明做得不合格却还能一路‘绿灯’,让我们多少有些心惊胆战。我们是地方性国企,在环保上较为规范,但如果碰到不规范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上确实会面临压力。我们希望有个好的市场环境,能有政策抑制这种不正当竞争。”金野有些无奈地说。
郭荆璞认为,因为暂时还看不到明确的行政限制措施,所以草甘膦行业的盲目投资肯定会再现。但他也表示,在经历了之前的大起大落之后,这个行业还是需要政策引导的。如果5年前的情况再次重演,相关部门的责任不可推卸。
而即将展开的环保核查,多少让人们看到了一些希望。
“我觉得,在环保核查中,政府应严格检查企业的排污现状。只要环保标准能严格执行,一些违规企业能真正得到处罚,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是会重新思考的。”郭荆璞强调。
李钟华告诉笔者,从农药协会的角度,他们也想通过一些措施,限制企业盲目开工和进入草甘膦领域。他们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督促环保部门抓紧环保核查,加强企业在环境方面的限制。如果企业环保核查不达标,环保部门可以联手海关及农业部等有执法能力的部门共同执法,如海关不能允许其出口,农业部不给其开具出口证明等,对可能出现的新投资热加以限制。她还表示,农药协会从两年前就一直推动对草甘膦企业的环保核查,现在正赶上涨价这个机会,她们已经跟环保部沟通好,要把这件事抓紧实施起来,希望以此净化农药市场,让企业有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当然,我们会跟环保部商量,给企业缓冲时间,不会一棍子把企业打死。但在这个缓冲期内,企业能不能做好,就看自身了。”李钟华告诉笔者。
郭荆璞认为,国内草甘膦价格之所以波动大,还因为多年来国内企业一直在给人打工,在价格上没有话语权。但做制剂就不同了,附加值较高。现在,一些大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不再只做原药,而是往下游延伸生产制剂。如南通江山公司的制剂做得很有特色,新安集团的制剂也做得不错,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不过,制剂对技术含量要求高,对企业的资质和管理也有要求,如果企业的制剂水平上不去,发展可能会受到限制。
另外,他认为,由农药协会牵头的草甘膦协作组搞得很成功,企业可以定期坐下来交流近况,争取政策支持。现在全球的草甘膦生产企业除孟山都一家以外,都在中国,国内草甘膦的下游应该积极沟通交流争取话语权。“对此,行业要有长远打算,但前提是内部不能乱。”郭荆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