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角下的高校课堂教学原则探索

2013-08-15 00:48:29
河南科技 2013年7期
关键词:传播学原则受众

杨 娟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广西 崇左 532200)

0 引言

在教育界,课堂教学原则一直是很多教育者热衷讨论的话题。因为课堂教学原则体现了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解,能够很大程度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几年来学者对于课堂教学原则的思考有以下几个方面:陈俊宏(2003)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原则。刘锦艳等(2012)把德育与课堂教学原则结合起来。刘秋芳(2004)在全纳性教育的前提下探讨了课堂教学原则。杨德淮(1990)高路等(2002)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高校的课堂教学原则。这些研究都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些都是从教学的角度去看待课堂活动,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将课堂教学看作传播行为的一种,就具有了新的特点,再去分析课堂教学的原则,就有了新的视野,从而弥补从教学角度思考的不足,提高了高校课堂教学的效果。

1 传播学和课堂教学的传播本质

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的科学,以信息传播为研究对象,研究信息传播过程的规律。因为信息的多样性以及传播过程分复杂性,所以传播学是一门涉及心理学、新闻学、社会学、符号学、语言学、信息论的多学科的科学,其应用范围也相当广泛。任何具有传播性质的行为都可以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去找到更好的传播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传播效果。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传播行为。杨纯(2001)从课堂教学的构成和行为方面分析了课堂教学的传播本质,并分析了其传播特点。在此基础上很多学者也都从传播学的角度去思考课堂教学的问题。如,李为民将传播学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研究得出了,探讨了课堂教学的内在规律。杨冠英(2013)从传播学的角度去研究课堂上的互动行为。这些研究都集中体现了传播学可以作为研究课堂行为的理论基础。

2 传播学视角下高校课堂教学原则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传播行为,应该遵循传播学中传播行为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传播行为的有效性。关于传播原则的制定,邵培仁(2003)在其专著《传播学》中介绍香农作为传播学的泰斗,曾提出了有效传播的四个原则:信息的设计和传播须能引起受众的注意;信息须是传播者和受众都能理解的符号;信息须能引起受众的个人需求并暗示满足此需求的方法;信息暗示的满足个人需求的方法须符合群体状况,且由受众自己发现这种方法。这四条原则作为大众传播的原则广为接受。根据这四条传播原则,笔者尝试制定高校课堂教学的四条原则:1、课程内容的设计和讲解须能引起学生兴趣;2、教师讲解时须使用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语言,使学生能够理解3、教师讲授方法须能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并让其发现这种方法4、教师的讲授方法须符合学生群体状况。

2.1 课程内容的设计须能引起学生兴趣

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课程内容表面上看是确定的,即教材内容。但是高校课堂教学和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区别就在于高校课堂教育内容更丰富,形式更自由,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能动性,扩充教材内容。作为传播内容要想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传播的内容必须能够引起受众的兴趣,这样才有传播行为的开始。高校课堂上的学生是成年人,他们不会受制于老师的管束,他们对于一门课程的喜欢与否多数取决于其内心意愿。因此课程内容的设计就愈发重要。因此教师在设计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增加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比如跟他们生活相关的内容。

2.2 教师讲解时须使用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语言,使学生能够理解

在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必须是传播者和受众都能够理解的符号。在高校课堂上,教学内容,即,传播的信息必须是教师和学生都能够理解的符号。表面上看,教师一定对教学内容很熟悉,但是在高校教学中却不一定。高校教师经常接到自己都不太熟悉的教学任务,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应该自己先对所教内容完全熟悉。但是这样还不够,因为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和知识组成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必须是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事实上一些专业课程内容都很深刻,很难理解,教师在教授的时候就应该尽量采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和知识去引导学生了解和明白新的知识。深入浅出很重要,这是学生有所收获,提高传播效果的保证。

2.3 教师讲授方法须能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并让其发现这种方法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能够成功传播,信息就必须能引起受众的个人需求并暗示满足此需求的方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在中小学的时候,教师能够通过逼迫的方式,但是在高校中,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目标。因此学生对于知识的个人需求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在高校中重要的课程学生付出的努力就更多,一些所谓不重要的课程学生就会敷衍。事实上,高校开设的课程都是必要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传达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暗示学生自己找到学习的方法,那么教学效果就将事半功倍。

3 结语

本研究从传播学这个角度去分析课堂教学原则,认为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过程,要取得有效的传播效果,就必须去遵守一定传播原则,从而为课堂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

[1]高路,王启和.高校课堂教学原则刍议[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2(3)

[2]刘锦艳,王志庆,黄晓敏.论陶行知德育观与课堂教学原则[J]中国校外教育,2012(4)

[3]刘秋芳.全纳性教育的课堂教学原则[J]中国特殊教育,2004(1)

猜你喜欢
传播学原则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新闻传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4:47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5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新闻传播(2015年14期)2015-07-18 11: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