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智,赵静杰
(1.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2.河北承德市农广校,河北 承德 067000)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又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通过近几年扩招的快速发展以后,高等职业教育,开始要从规模的发展转向内涵建设的发展阶段。高职学业教育必须重视职业的适应性和应变性,目的是使学生以较雄厚的基础和实力去迎接未来多变且多元的社会职业,旨在为个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培养人才,首先要找到被培养人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优势,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这对我们的高职教育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承认高职高专学生的差异非常明显。我们教育的任务就是认识和利用这些差异,寻找最适合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现代教育,从理论上早已接受了因人施教这种观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几乎都把备课看做是备教案,不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别,在课堂上灌输书本知识,学生能理解多少,掌握多少,多数老师完全不考虑,并且存在着只教书不管理的现象,上完课就没事,不认识几个学生,以成绩论好坏。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将优秀的人培养成人才,而我们的职业教育是将次等生甚至是差等生培养成有用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经历更多的探索和付出更大的努力。可是我国现在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古板守旧,一个模子培养人,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特长得不到发挥,何谈能力的培养。
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教育管理方法,进行高职院校人才分析,根据所掌握的不同学生的各项能力差异,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及管理办法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学生管理,发挥长处,弥补不足,激发兴趣,树立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特长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所谓因材施教,一定要落实到每个学生的独特特征的充分了解和尊重个性上。学生的特点千差万别,因此教学和管理的方法应各有不同,教学和管理的方法内容应各有侧重。作为新的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发展成才教育,用科学求实的态度注重个性发展。
我们结合学生的最基本情况,包括生源地的经济文化教育情况,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就业意向及就业能力,学生的基础知识强弱,学生录取时的分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等诸多情况,进行试点形式的因材施教。
在当前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学生需要缴费上学,这就决定了学校管理与服务的双重职能。从单一管理到双重职能。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树立“严格管理,服务至上”的思想。目前高职高专的生源问题,一方面是高考考生人数在逐年减少,另一方面我们的高职高专的成才教育问题存在严重的不足,其实,我们的教育忽略了最根本的内涵建设,与高职高专培养人才的标准和作用不相符。当前我们的高职高专教育又到了关键的时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综合能力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材施教的成才教育模式就被重新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
在目前中国当今教育环境下,因材施教的实施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第一,学校和教师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特有智能,缺少因材施教的理念和为学生而努力的奉献精神;教师根本没有充分去了解学生,被动地讲课,学生被动地听课,学生接受多少无所谓,讲完课许多教师就找不到了,缺少奉献敬业精神。第二,课程资源设置不合理,能提供学生特长发展的资源不足。现在许多学校以教师配课程的现象还存在,而且许多学生所学的教材还是多年前的版本,不能适应现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步伐。提供特长学生发展的更是少得可怜。第三,各学校缺少必要的生源情况调查,教师对学生的差异掌握不明确;在学校现有的人力和财力条件下,许多学校没有能力也没有尽力去做生源情况调查。
(一)依据录取生源的基本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就业方向,就业能力诸因素,入学时,在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情况下,合理进行专业的调整。普高的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了解不透彻,有的甚至根本不了解,分数不高,高等学校去不了,只好填报高职高专的学校,对专业也没有做深入的了解。入学后,经过一段时间对学院的专业了解及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他们开始根据自身的情况对专业及就业有了最初的定位,我们和系领导及辅导员仔细协商,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情况分析,根据学生意愿,综合整体因素考虑,允许学生对专业进行合理调整,达到因材施教的成才教育的目的。
(二)多元的层次教学。各院校常使用的做法就是分班、分层、分组教学,我国的常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与主动性和差异,导致了“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坏的学生吃不了”的状况。多元的层次教学就是按照学生原有基础划分层次,编排班级,进一步区划分组。层次相同基础相近的同学在同一班级学习,他们基础基本相同,个性相近,目标较一致,这样既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又使同学因为有共同的特性能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我们学院主要是按普高的生源,职高的生源,五年一贯制的生源及各生源的分数段不同详细划分班级或在班内细致分组。不同特长及智能的班级选配与之相符的辅导员,让辅导员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给教师以主动性,任课教师分别备课,自主调节进度和深度。做到因材施教的成才教育的初步模式。
(三)实行课程选学制。在保证必修课的学习的前提下,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并充分考虑自己的学习基础,着重选学自己爱好的或者自己认为对今后工作有帮助的课程,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在学校软硬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开设选修课,以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的需求。现在高职高专的许多同学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更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知识,掌握技术,在学习和各类活动中锻炼和提高自己。
(四)多元化的奖励激励制度。我国的教育弊端是以成绩论英雄,很少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是高喊口号,但考核的标准定来定去还是成绩。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学习成绩相对差一些,但他们在其他很多方面的具有非常明显的特长。具体表现为,他们大多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交际能力,许多学生受过正规的专业特长教育。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实施多元的奖励激励制度,设立多种单项奖励,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出自己的优势特长。这是因材施教的成才教育的基本方法。
(五)成立特长团队。相同特点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爱好、性格、家庭状况等组成各类团队,发挥集体的力量,展现自己的才能。我们为这些团队聘请专业的辅导老师,对团队帮助和正确引导,提高团队能力。我们还为这些团队积极争取和创造机会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各类比赛,锻炼提高学生能力。今年我院有三个团队在全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此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和重视。我院的特长团队建设将是做到因材施教的成才教育的良好开端。
(六)表扬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高专的许多学生由于高考的失利和不如意,加之社会上对于高职院校的不正确评价,使他们入学之初非常不自信,消极处理各种事情。有的学生学习方法差,学习态度不明确,不爱参加各种活动,自己的特长得不到充分的展示。鉴于学生存在的这些劣势因素,我们的政治思想教育一定要建立在对他们特点及个性的了解基础上,知道他们的缺点更要知道他们的优点,在思想教育时常记他们的优点,常表扬,表扬时态度要诚恳,积极鼓励他们掌握学习方法,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鼓励他们都是强大的,树立自信心。表扬形式的思想教育是他们改正缺点,能力提高的必经之路,这也是因材施教的成才教育实施的关键。
(七)定期的联系制度。我们对生源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了解,掌握了学生的详细资料。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建立和家长经常的联系制度,特别是对出现问题的学生,通过学校和家长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有的放矢。学生的管理不能仅靠学校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还必须有家长和社会的紧密支持与配合。学校和家长要经常交流学生情况,充分了解学生在家的思想动态及兴趣爱好及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处理问题,消除隐患。加强假期学生家访制度。各种联系制度,使我们对学生有更多的懂得,更好的做好因材施教的成才教育。
(八)不同学生技能的培养。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关键技能的培养模式,更注重学生特长的发挥。人人都有平等的智能,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智能倾向,只要用他特有的智能去评价他,我们就发现他的美丽。我们的目的就是找到学生的智能优势,设计针对不同学生智能发展的各类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及特长,挖掘学生智能潜力,更好培养和提高学生关键技能及综合能力,这是因材施教的成才教育的根本问题。
我们因材施教的重点是掌握高职高专的学生的不同智能及特长,通过对这些学生的差异及优势特点的分析,找出更适合因材施教的成才教育的方法。
中国历来都在强调因材施教,却没有更好的实施办法。我们为国家培养的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而不是一个模子里塑造的一个样子一个特点的人。我们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极致的发挥,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1]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93.
[2][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郭齐家.中国教育思想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4]刘春梅.孔子因材施教思想探微[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6,(3):33.
[5]裴中岐.高职院校学生特征与管理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08,(8):32-35.
[6]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Z].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
[7]姜大源.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