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生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研究

2013-08-15 00:46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组织生活学生党员支部

王 冰 钱 璇

(1.2.江南大学,江苏 无锡 214122)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是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突破高校学生党支部传统的组织生活形式,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已成为高校各级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时代意义

(一)提高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已经成为摆在高校党建工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而组织生活是高校党组织在学生党员中落实各项政策,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载体。通过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可以把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措施、改革发展计划及时传达给学生,学生也可将学习、生活和思想等情况通过组织生活反馈给党组织,使得学校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各种思想动态。可以说,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是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组织和学生党员沟通的桥梁。

(二)提高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是增强高校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客观要求

当前,社会处在转型期,高校一些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没能完全跟上新形势的变化,有脱离高校工作的实际、脱离学生党员的实际思想和需求的现象。如果占高校党员数量多数的学生党员,作为我党未来生力军的学生党员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新动态不了解,对党和国家的政策路线不理解,对学校的中心工作不积极,那么党组织的力量就会被削弱,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得不到加强。因此,提高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是增强高校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客观要求。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及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本科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5 份,有效回收率95%。本次调查的客体特征如下:男女比例相当,其中男性21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4.6%,女性26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5.4%。抽样调查的学生涉及文、理、工、经济等院系的十几个专业,范围广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各年级受调查的学生党员构成基本符合实际各年级的党员比例。问卷从学生对所在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时间频率、形式、采用内容以及学生对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认知、态度、评价等多个方面开展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党员对“组织生活”还是有概念的(80%),也能够抱着“积极参与”的态度(92%),有主动为组织荣誉奋斗的意识(80%);大部分二级党组织民主管理做得较好(64%),大部分基层党组织能够定期开展组织生活(约76%);部分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比较多样,内容比较丰富,有一定的实效性(32%),能经常关注党员的思想状况,加强教育(40%);还有一部分党组织有较为健全的机构和严格的管理(20%)。同时,我们也从中分析出在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中存在一些较为普遍或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党员对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认识程度不够、缺乏主体意识

有小部分学生党员不明确党支部组织生活是什么,只求按时参加,对其意义与重要性了解不多,对于组织生活只求积极配合,对于担当活动的组织和负责人热情不高。更有甚者对组织生活不能给予全程关注,认为组织生活是支部书记和支委的事,自己是被要求学习的(约占8%)。其积极性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减的趋势,大四学生的组织生活参与率明显低于其他年级。

(二)部分支部组织生活内容形式单一,重组织发展,轻党员教育、管理、监督

部分基层党组织热衷做单一追求党员发展比例的“面子工程”,而组织生活的主要内容渐渐由组织发展工作“承包”了(约有56%的党支部存在此类情况)。还有不少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形式比较单调、内容相对乏味,党组织生活吸引力不够强,不能满足党员多样化的合理需求。调查中组织生活形式以理论学习和党课教育为多,而社会实践和举办竞赛等活动形式均为少数。超过半数的党员对组织生活的看法是流于形式,单调呆板,缺乏创新。加上党支部自身的监督机制不完善,渐渐让部分学生党员形成了入党之前好好学和干,入党之后松一半,由此不同程度地出现思想滑坡、专业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甚至出现违纪现象,对党组织与学生个人产生了很不好的负面影响。

(三)部分支部组织生活沟通与交流不足,民主氛围不够浓厚

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党支部除了支部发展党员时,对新发展的党员学生提要求谈希望以外,很少再有支部学生党员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形式化偏重,开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特别是支部中学生不敢对老师提出批评,低年级的学生不敢对高年级的学生提出批评,普通学生不敢对干部学生提出批评,对党员的约束不够严格,民主氛围不浓,学生党员在组织生活中难以取得提高。

(四)部分支部组织生活中理论学习系统性、实效性不足

调查显示一些学生支部组织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发展学生党员,用于理论学习的时间甚少,使知识的学习没有连贯性。同时,一些支部委员本身的理论水平有限,只会照本宣读,加上学生党员之间没有充分的时间沟通交流,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组织生活会上显得抽象、枯燥,不能兼顾学生党员心理特点,使之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难以取得实效。

三、影响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的原因分析

(一)上层设计比较宏观,规划指导还需加强

目前各高校的校级党组织一般在每年度或每学期的工作要点布置上能够紧扣党中央、中组部以及各省、市党委的最新精神、中心工作。但是,工作部署一般比较宏观,对各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形式内容更不会作具体规定。由于各二级党组织具体情况不同,党务干部素质能力有一定差别,对上级精神的领会、对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设计和指导力度不尽相同,故而会造成不同学院党建工作氛围的差别。调查结果显示,有32%的学生认为影响组织生活实效性的原因是“大气候影响,大家都不重视”就能部分说明这一问题。

(二)制度建设有所欠缺,评估机制尚待健全

无论是学生党员对党支部组织生活认识不够、缺乏主体意识,还是在组织生活内容形式上出现的问题,都与党支部建设的机制不足相关。目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不健全,管理松懈,监督无力,影响了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一些组织纪律观念差的党员得不到制度的约束,党员对党组织的决议决定的落实、对党组织交派任务的完成情况缺乏有力而具体的考核措施,责任不明确,奖惩不分明,影响了党员的积极性,削弱了党组织的威信和战斗力。

(三)支委能力还有参差,教育培训急需跟上

学生党员的成长,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内容丰富,形式创新都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高校扩招,在大力发展学生党员的政策下,学生数、党员数逐年递增,辅导员配备不足,专职党务干部人数有限。不少高年级建立班级支部,都由学生担任支部书记。与此同时,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没有同步,特别是学生党员一方面本身在思想认识上还有待提高,对上级党组织精神的领会不够到位,落实工作会“打折扣”,另一方面缺少工作实践经验,普遍体现出党建工作的水平不高,凝聚人心的能力不足等问题。

(四)支部设置不够合理,灵活调整亟待加强

有些二级党组织对支部的划分过于简单,不能随着人数的变化及时调整,比如有些高年级支部建在班级,党员比例特别高,已有二十多人,规模较大,每次发展、转正党员所需时间特别长;开展组织生活时,彼此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因为时间限制也不够深入,只能蜻蜓点水;搞党日活动时由于人数太多,花费较大,在活动形式方面就很受局限。另外,支部设置时常常会局限于“同班同支部”或“同年级同支部”的方便原则,却忽略了高年级党员对低年级党员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五)基础条件有待夯实,机构经费均需保障

由于目前党员发展工作量比较大,大部分二级党组织由于专职人员有限,精力不足,对学生党支部的工作缺乏及时细致的指导,也是学生党支部工作出现混乱、组织生活实效性差的原因之一。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自主能动性,建立专门的队伍或机构来协助工作,提高效率。另外,目前虽有党费返还政策,但对于各个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经费需求来说,还是显得捉襟见肘,这也需要各级党组织拓宽思路,想办法解决和落实。

(六)创新意识犹显不足,解放思想仍需跟上

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存在的最大问题表现还在内容形式的单一性上,虽然其成因有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关键还是在于各级党员干部的创新意识不够,拘泥于原有形式内容的影响,跳不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没有与时俱进地认识党建工作的新需要。因此必须克服这一不足,着眼于现实,着眼于世界,着眼于未来,根据党员发展和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谋划。

四、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的建议

(一)优化管理模式,规范考核制度,加大指导和督促力度

1、建章立制。各二级党组织可结合本校本院系的实际,对组织生活的频率、纪律、计划、总结、设计,包括内容和形式的奖罚等提出具体的规范和标准及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2、以评促建。以科学的高校组织生活评估体系的构建作为主要手段,将组织生活的质量作为党支部考核、甚至是二级党组织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年度评估等措施实行对组织生活的层级监管和控制。

3、加强指导。在组织生活的安排上,上级组织一方面应在内容上加强一些要求,从而对党支部起到方向性的指导;另一方面,在形式上更多的是要充分调动支部的积极性,把组织生活自主权放到支部,让支部的主体性得到应有的发挥。

(二)精选党务干部,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执行能力

1、选好苗子,为其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党建业务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定期组织专门针对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训,聘请党建工作的专业人士和党员干部进行座谈,辅导员也需经常从指导思想上和业务能力上加强指导,使学生党员干部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也不断提升自我。

2、加强党务干部之间的交流研讨。通过互相学习,建立横向沟通的渠道,拓宽工作思路,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各支部工作互助互长,同步发展。

3、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促进各支部间的良性竞争关系,提高党务干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成就感。

(三)合理设置机构,加强条件保障,夯实学生党建工作基础

1、合理设置党支部。要根据高校的特点,本着“方便组织、有利管理”的原则合理设置党支部。学生党员通常以年级、班级为主建立党支部,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调整。比如可以跨年级高低搭配建支部,以宿舍为单位建支等等。

2、加强对学生党务工作机构的建设。目前有部分二级党组织成立了由学生党员组成的专门的党务工作机构,用于统一指导党支部的工作,规划安排组织发展工作,加强对党支部、学生党员的管理考核。这一做法值得推广,但必须注意加强对此类机构的工作指导,把好关、掌好舵。

3、拓展组织生活经费来源的途径和形式。各级党组织可以通过将组织生活和学校、学院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的方式,在完成组织生活的同时也协助做好中心工作,从而争取经费支持;也可以通过支部共建等方式,和有经费能力的教工支部共同完成组织生活。

(四)结合学生实际,创新形式内容,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必须对组织生活有高度的认识,开展组织生活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当代学生党员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在坚持党的组织生活的思想性、政治性、原则性的同时,创新形式,增强民主氛围,加强组织生活吸引力。比如建设网络支部,交叉运用参观学习、专题考察等方式拓展组织生活新空间。

2、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党员根本利益。党组织不仅要让学生党员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不断完善自身思想品质修养,还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困难,促进其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党员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水平,关心他们的职业发展,关心他们的心理困惑和生活困难,使其在各方面健康成长、勇于争先,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猜你喜欢
组织生活学生党员支部
支部联建润“甘泉”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