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玲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90)
高校学报作为教学、科研的载体,在传播高校教学、科研成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栏目则是学报的“眼睛”,不仅能体现学报的特色和风格,而且能最大程度地彰显刊物的核心竞争力。教育部早在2002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高校学报要“根据各地和各校的实际和特色,创办特色栏目和名牌栏目,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塑造各自刊物的学术个性和文化特征。”[1]这对于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特色栏目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和评价学报质量和学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我国期刊业出精品、创品牌发展的新阶段,高校学报要生存、发展,首先要从创建特色栏目入手,重点办好特色栏目。
目前,全国各高校都在实施精品战略。“品牌,已成为包括学报在内的期刊颇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是期刊和其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的鲜明特征,是期刊个性和实力的表现。”[2]因此,对于高校学报而言,能立足本地、本校,集中优势资源,发挥自身的特点和学术优势创建特色栏目,对于凸显学报个性,打造学报品牌,提升学报的质量和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理事长龙协涛所说:“特色栏目是期刊的眼睛,学术质量是期刊的灵魂。中国高校社科学报已经比较自觉地走上了创特色栏目的道路,有相当数量的学报突出某一二个栏目,形成了鲜明的文化个性和特色,引起国内学术界乃至国际学术界的关注。这是培育期刊品牌的可喜开端,是打破千刊一面僵局而凸现出独特的‘这一个’生长点,是有望在期刊之林中‘实现万绿丛中一点红’效应的必由之路。”[3]创办特色栏目,将特色栏目办成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大影响力的品牌栏目,可以使学报独树一帜,并以点带面成为提高学报质量的突破口,对特色栏目的形成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特色栏目是学报内容的表现形式,创建特色栏目能最大程度地体现刊物的特性和风格。邹韬奋说过:“没有个性和特性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希望。”[4]如何彰显学报的个性和特性,已成为学报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各高校的情况看,创建特色栏目已成为众多学报摆脱平庸,求生存发展的重要环节。特色栏目不仅能吸引学术界的关注,对于提升学报的知名度和学报的整体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学报界也有很多以特色栏目树立学报特色和风格的成功经验。通过特色栏目的创建,在展现学报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为内容和风格特色的系列文章,代表了刊物的亮点,提高了学报的社会声誉。同时,创建特色栏目,对于其他栏目的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目前,全国有1000多所高校,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学报,但质量却参差不齐,从整体上呈现出全、散、小、弱的现象。”[5]总体看,知名的品牌少;学报功能的发挥和社会影响力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各自的特点不明显,“千人一面”的现象导致了发行量小、大部分用来赠阅和交换,只能靠学校财政支持的现象。学报的同质化不仅影响了学报质量,制约了学报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与日益走向市场化的趋势相背离。随着期刊市场的不断发展,高校学报要生存、发展,首先就要从创建特色栏目入手。这不仅是新时期对编辑的新要求,也是学报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代表学报特色、学术水平的特色栏目,对于提高学报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衡量学报办刊水平与办刊质量的重要指标。
高校学报是高校学术交流的平台,不仅具有展示、传播、交流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引领学术潮流的导向功能。学报特色栏目的创建正是对某一学科成果的反映。由于所编发的稿件内容的分散性,不能像单科性学术刊物那样容易做到深入研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建特色栏目,能有效地对学术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使自身的学科优势和文化特色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发挥,促进了学术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高校学报是高校和地方政府学术研究的载体和桥梁,而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又形成了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活动的特点。高校学报在特色栏目建设中,可以利用高校的人才、学科优势,为地方经济提供理论和智力的支持。学报也可以吸纳地方有利的文化资源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同时,高校学报利用地方的经济文化资源创建特色栏目,不仅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也有助于区域的文化积累和传承。
编辑是学报工作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编辑的整体素质对学术期刊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才能担当起高校学报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特色栏目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离不开编辑的精心策划和经营。如何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特色栏目可持续发展,对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编辑要树立精品意识。编辑在从事编辑活动过程中,要把树立精品意识贯穿于编辑工作的整个流程中,包括选题和组稿、审读和编辑加工、版式设计和文字校对,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知识创新过程,也是编辑思维的一次质的飞跃。随着期刊业的改革和发展,以特色求生存、以品牌促发展已经成为广大编辑工作者的共识。特色栏目的创建,需要编辑思想的优化和升级,如果没有精品意识,其学术质量和社会效益就难以实现。其次,在创建特色栏目中,编辑还要走出去,请进来,参与精品力作和高水平学术论文的策划及编选,主动邀请省内外学术造诣较深的有关专家、学者来研究某一领域的学术问题,及时发现精品力作和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这不仅是特色栏目形成的起点,也是长期的学术积淀形成的具有高水平的学术栏目所必备的条件。编辑只有树立精品意识,才能在工作中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踏实作风,敬业乐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特色栏目的建设有赖于编辑的学术水平,其学术素养和组稿策划能力决定了栏目最终呈现的学术品味。首先,编辑要加强学习,走学者化的道路。编辑要深入实践调查研究,积极参与策划有关学术论题和科研活动,参加相关学术交流,只有立足于科学前沿,才能准确地发现并选择具有科学价值的稿件。其次,编辑应紧跟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步伐,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理论水平。要加强对编辑学的研究,学会运用逻辑论证和抽象思维开拓眼界,从而提高捕捉创新点的能力。第三,利用编辑的自身优势形成特色栏目。编辑除了具有学报学术特征对编辑的要求外,还要在某一领域精通,既要当“杂家”又要当“专家”,才能真正胜任编辑工作。
首先,编辑工作的本质是选择,编辑应熟悉本行业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发展方向,以保证特色栏目的质量。其次,要鼓励编辑进修相关专业知识,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进行所负责栏目专业的学术研究,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为特色栏目的建设提供保障。第三,编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经常和作者、读者沟通。编辑、作者、读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是期刊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编辑、作者、读者各尽其能,良性互动,才能共同引导和推动高校学报及特色栏目的健康发展。
学报特色栏目的创建是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提升刊物的质量和档次,仅有特色栏目还不够,还必须将特色栏目办好,确保特色栏目学术成果的高质量、高品位,把特色栏目做精做强,产生品牌效应,最终成为品牌栏目。”[6]创建特色栏目应做到以下几点。
学报是一种内向性刊物,其特色主要取决于本校教学和科研的特点,而教学科研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又表现出学校学科的优势。各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重点学科和办学优势,这正是形成特色栏目的基础。“一方面,学报的属性决定了学报要为学科建设服务;另一方面,学报特色栏目的建设也离不开学科的支持,必须立足于本校的学术力量和现有的科学资源。对于自身有明显优势学科资源的学校,学报就应当将其栏目定位与本校学科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7]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作为全国学报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主义学院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长期以来,各学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设置重点栏目,准确定位,长期坚持,形成了特色。尤其是近年来,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在“统战理论与实践”、“多党合作理论与实践”、“参政党建设”、“人民政协”、“新的社会阶段”等方面形成了重点栏目和特色栏目,为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搭建了平台,为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独特的优势资源。
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是不同地域所特有的一种文化。大多在学术界和理论界享有影响的学报,都能体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我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是高校建设特色栏目的重要资源。深入挖掘和研究这些宝贵资源,将栏目建设与地域文化特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彰显学报栏目的特色。首先,学报刊载的学术成果要体现地域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作者和读者。学报刊登的学术成果要围绕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抓住社会发展中人们共同关注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开辟新栏目,就会不断给读者提供新的信息。其次,地域栏目的建设要对地方文化资源有深刻的认识。地域文化特色栏目的建设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开拓,也需要对栏目本身进行长远周密的精心策划。实践证明,具有地域特色栏目的文章,不仅提升了学报在当地的影响力,也会引起当地政府领导的重视,在一些决策上能够发挥较为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特色栏目的建设要有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持续发展的作者队伍。一是要高度重视对拥有原创性、前沿性研究成果作者资源的占有,并以不断提升的学术品位和学术声誉吸引高水平的作者,逐步建立高水平的作者群。为了培育稳定而优秀的作者队伍,可以从自由来稿中挑选立意新颖、学术性强的文章;对于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不论作者的身份地位如何,都要一视同仁,才能使更多的作者不断成长,保持作者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和学术力量的壮大。二是树立开放办刊的理念。要打破缺乏生机的办刊方式,主动与专家、学者建立广泛的联系,吸收更多优质文章,提高栏目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赢得更多的读者和作者,逐渐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的研究力量。三是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经济效益。高校学报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以研究和解决社会重大问题为为己任。在选题组稿上要观点新、材料新、论证方法新,要结合学报办刊目的、在充分考虑社会诉求和读者需要的前提下,将社会热点和他刊缺少的学术理论与研究内容纳入学报特色栏目的考虑范围内,使所刊登的文章有的放矢,有助于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
总之,创建特色栏目最终为创造品牌学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仅有利于学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学开发,更有助于保证学报质量,突显学报特色,提升学术品位,是塑造品牌学报的必由之路。
[1]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Z].教育部文件,[2002]10 号,2002-09-13.
[2]莫远明.试论高校社科学报品牌的内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6):102-103.
[3]龙协涛.学报百年感言[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4]邹韬奋.邹韬奋出版文集[1].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5]于涛.浅谈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
[6]唐若兰.论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1).
[7]白秀云.论地方高校社科学报及特色栏目的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J].(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