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权威,张 媛,盖艳滨
(1,2.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50;3.哈尔滨市军队离退休第六所,黑龙江 哈尔滨150070)
随着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专业人才队伍的壮大以及当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服务需求不断的增加,社会日益需要更加专业化、服务化的高素质社会工作者的出现。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有效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如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成为高校社会工作者们不断思考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工作是一个较为普通的概念,通常指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所做的不取报酬的工作。然而,不同的学者对于社会工作重点的强调也是有差别的。芬克(Fink)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和科学,它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来增强个人和团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功能。弗瑞德·兰德(Fried Lander)则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协助个人以达到社会与个人的满足与自主的专业服务过程。贝斯提克(Biestek)则强调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但是他不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因为它不具有独特的哲学和严谨的知识逻辑。这都说明了社会工作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1991年我国以民政系统为主体成立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并将社会工作定义为: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问题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1]
鉴于此,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和建立专业社会工作者应有的工作态度、价值观、素质和行为;培养和建立对服务机构或单位及服务对象、督导老师、其它同学伙伴的服务意识与自我学习的责任感;体验专业社会工作领域的实际工作,培养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学习专业社会工作不同方法应有的步骤与方法,完成介入计划与目标的规划能力及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手法进行实务操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社会工作专业实务能力与技巧。
从目前高校社会工作实习实践常态来看,一般将其分为三种形式:一是专业基础技能实践模式。它是结合课堂专业技能的学习,采取课下实践和检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如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统计学、SPSS数据分析及相关软件应用等技能课程。二是专业基础理论实践模式。它是结合课堂基础理论的学习,采取课后模拟、指导、印证具体基础理论的方式,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行政工作等。三是综合实习模式。它是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和理论,采取按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到实习实践的具体场所展开服务,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职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毕业实习。因此,社会工作实习实践都是通过专业技能和方法、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实践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各个环节,让学生在为具体服务对象服务的实践中,系统掌握基本知识和理论,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培养专业素养。
本文立足地区社会实际情况,通过对黑龙江工程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长期探索,并结合其他兄弟院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展开分析的。
首先,导向性教学层面可以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入门或入学教育的第一步。通过对该教学环节的学习、实践,能够使大一新生在游戏、分享及志愿者服务和活动中,增进彼此了解,尽快形成集体凝聚力;可以提高专业认识,加深专业认同感,树立专业理想,同时增加对专业技能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基础性教学层面是培养社会工作学生专业基础素质较为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本层面在传统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环节基础上进一步分化为两个步骤。步骤一主要以校外实习机构为主要平台。通过深入社会福利院、救助管理站、社区、国有企业等实习机构,观察并初步了解实习机构的规章制度、运行机制,建立专业关系后,最终寻找与专业实习相关的内容和服务方向,同时需要建立对服务机构及服务对象、督导老师、其它同学、伙伴及自己的服务与学习的责任感,体验专业社会工作的实际工作,培养专业社会工作的身份,学习专业社会工作不同方法应有的步骤与方法,建立初步的社会工作专业实务能力与技巧等。步骤二主要以校内实习机构为主要平台。充分利用校内实习机构软硬件、多媒体网络及实习实训中心等资源,在借鉴了省内外兄弟院校先进办学经验基础上,经过多年摸索和实践,提出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整合后开展的一项先开展基础课程及实务课程教学,同时并行实习实践的特色教学方式,该方式要求专业教师利用专业知识和实务经验,尝试多形式、多视角地让学生在掌握基础和专业实务技能基础上,使专业技能获得有效提升,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协作、共同成长的良好态势,最终为综合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再次,综合性实践教学层面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综合能力获得提升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它是利用福利院、救助站、社区、企业及青少年基金会等实习实践基地尝试运用综合方法和技能独立开展服务的。通过第六学期后段、暑期、第七学期前段连续的实习实践,让学生建立“专业自我”,进一步养成应有的专业价值观、素质、工作态度和行为,熟练掌握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个案、小组和社区等工作手法,提升专业技能,全面提高作为社会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善于运用督导的习惯,保持督导机制的有效运行,在实习过程中积累实务经验,提高专业能力,熟练专业方法,也包括在实践中提高策划和组织、协调、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正式顶岗实践,成为较出色的社会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项目性实践教学层面是整个实践教学环节最为关键的部分。从社会工作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项目服务将成为中国社会工作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这也是中国社会工作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要求。许多社会工作发达的西方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区,多采用项目服务的形式开展不同领域的社会工作实务研究。项目社会工作要求社会工作者全面深入各实践机构顶岗实习,综合运用社会工作课题项目研究与开发,包括督导教师在内的、综合运用人类学和社会学方法展开社会调研,发掘社会需求及服务对象,开发具体服务项目,有效论证服务项目或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社会价值及可操作性,[2]是全面考量社会工作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务能力去开展实务研究的新型教学及探索模式。因此,社会工作培养方向和目标应该着眼于未来,定位于与时俱进的新模式探索。项目性实践层面就是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需要来发现社会工作可以介入的契合点,它要求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已有项目,如在企业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利用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与学生共同探讨具体的服务领域和范围,在此基础上,确定出具体的服务方向,并结合实地研究来进一步明确服务对象,根据前期情况选取适合的社会调查方法开展对具体服务群体的需求评估,最终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综合服务计划书或项目论证报告(内容包括项目背景、文献综述、理论架构、需求评估及拟解决问题、项目设计方案等),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评估标准和评价指标来验证和检测方案。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该层面的有效运作,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效完成不同阶段的任务,还可以让他们把理论知识结合到实践中,让学生既增加对专业的认同,又培养了他们的实务兴趣,同时也提升了专业能力,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社会工作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实习过程表现。主要包括实习态度、工作责任心、遵守实习纪律情况及安全观念等,约占总成绩的30%。第二,实习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专业应用能力考核、职业道德考核、实习效果质量考核等,约占总成绩的30%。第三,完成实习实践所需要的各类实习报告、总结及各类作业等,约占总成绩的40%。以上对于实习实践的考核标准可以根据各学校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它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受,实践中提升能力,实践中求得发展,实践中开展服务。社会工作由于普遍存在制约专业发展的,诸如资金、技术和政策等多种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综合考虑所面临的困境,优先利用现有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辅导中心或某些工程训练基地等平台和机构,在结合专业特点基础上有意识地增加模拟情景、案例分析、会务研讨、角色扮演等形式。这样,既可以整合已有的资源,又发挥了校内实习机构利用率的基础性作用,还可以改变传统意义上校内实验室利用率较低的状况。
校外服务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是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承载着综合性实践教学模块向项目性教学模块的转变。校外服务机构数量和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综合技能和素质及实践发展的未来。结合专业特点,发展特色办学,努力增加诸如救助站、福利院、社区、企业等不同领域和不同类型的实践基地,并将这些不同类型的实践基地横向整合,如在企业社会工作中开展社区服务,青少年社会工作开展救助服务等,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在专业领域实践中鼓励学生拓展思路,寻找多角度辐射范围的思路来扩大服务及需求层次。
从社会工作长期实践来看,应该充分发挥四种教学内容的结构功能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地、合理地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一方面,可以根据社会实际需求情况,在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上适度安排和调整不同实践教学的时间、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另一方面,合理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平台的内容转换,加强并提高专业教师对特色专业的实践教学意识,如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妇女儿童社会工作等特色专业,加大理论教学在实践上的投入,鼓励学生自觉开展理论课下的实践教学,及时吸收和掌握理论教学内容,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调整,增加理论教学的指导作用,发挥实践教学的补偿及检验作用,使两个平台都获得长足的进步和提高,这也是社会工作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所在。
总之,社会工作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的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实践是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必备基础。如何更好地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实践,加强和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各高校的社会工作者们都在积极努力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整和投入,并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继续深入探索和研究。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圣军,张绮莹.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