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职前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观念的调查——以广西河池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为例

2013-08-15 00:48覃永县
河池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师范生民族文化

谭 静,覃永县

(河池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一、问题的提出

文化全球化和多元化共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学校不仅要担负传递本国主体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同时也要担负起传递本国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1]多元文化整合教育是文化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走向。教师是教育中的主导因素,多元文化教育的践行和实现要求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多元文化教育观念。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多元文化教育的践行。要推进多元文化整合教育,实施民族传统文化的学校教育传承,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十分重要。[2]了解职前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认识现状,有利于为职前教育如何提升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提供对策。

二、职前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观念现状分析

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民族文化传承角色是一个复合型的角色,即他们应是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反思者和创造者。要扮演好这种角色,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必须以其文化自觉为前提,教师的文化自觉要求教师要正确地认识本民族的文化,正确地认识多元文化,正确地认识自己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3]本研究对河池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0级(大三)即将参加教育实习的161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逐层了解了师范生对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传承、多元文化教育的认识。

(一)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1.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带有专业片面性

问卷要求师范生列举本民族地区(简称“本民族”)的民间故事或神话故事、本民族或本土著名的作家作品,富有特色的本民族活动,本民族广为人知的人物以及其他富有特色的文化。中文系的师范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带有明显的专业片面性。他们几乎都能列举出“熟知的本民族作家作品”,如广西文学三剑客鬼子《被雨淋湿的河》、东西《水做的绳子》《没有语言的生活》、凡一平《理发师》、《寻抢记》、瑶族作家蓝怀昌《波努河》,广西北流女作家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广西河池壮族作家谭壮满《寻找天堂》,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壮族作家黄土路、广西都安作家潘红日等。其次广为了解的就是本民族流传的民间神话、故事等如刘三姐传说、布陀罗故事,盘王施恩,盘王说媒,壮族百鸟衣等,对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也多有列举,但对于本民族的服饰、建筑、体育、音乐相对而言就知之较少。

2.对民族文化的热爱程度与了解程度不成正比

师范生对本民族文化很热爱为之自豪的98人占61%;没感觉没想过54人占34%;觉得落后跟不上时代的9人占6%。然而师范生自认为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很了解的只有4人只占2.48%;一般了解的85人占52.8%;了解不多67人占41.6%;几乎不了解什么的有5人占3.11%。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应该来自于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但从上面的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师范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程度与了解程度不成正比。一方面很大部分师范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是不假思索的,不是建立在对本族群文化了解的基础上的理智的热爱,更多地是带有民族主义的盲目的“热爱”。另一方面,师范生在情感上有34%的人对本民族文化“没感觉没有想过”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淡漠,其直接原因之一就是师范生对本民族文化了解不多。

3.对民族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师范生对本族群具体的文化形式虽然了解不全面,但对民族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还是有比较正确的理解。他们对民族文化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四种:其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其二,文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奋斗历史,一个民族的文化包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以及发展过程;其三,民族文化具有鲜明宝贵的特色,每个民族都有不可复制的特色文化。民族文化是该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本质所在;其四,文化是一种非物质遗产,是一个民族的软实力。

(二)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认识

1.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和价值有较为正确多样的理解

在对待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上,师范生中83人(51.6%)认为本民族文化非常有必要传承下去;72人(44.7%)认为有必要传承;只有2人(1.24%)认为没有必要而应融于主流文化;4人(2.48%)不确定。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原因他们有较为多样的理解:一是认为本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只有更好地发展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二认为对本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有助于培养人的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三认识到本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民族文化传承主要在于传承民族精神;四认为各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可以丰富充盈中国文化,各民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多元化发展,这样世界才丰富多彩;五认为传统文化对今天有所借鉴,有值得我们学习发扬的精神如孝道、尊师等,对社会道德建设有积极促进作用,我们可以从不同文化中学习到对现在社会发展有价值的东西;六认为民族文化传承是后辈的责任。民族文化是祖先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有权利有义务传承,必须让优良文化得以保留与发扬。

2.对学校教育中传承民族文化的途径和方式有较为丰富的思考

被调查的师范生即将到各乡镇中小学参加教育实习,作为实习教师的他们有能力在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吗?为此,我们调查了“你将如何在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他们有着较为丰富的思考:一部分师范生认为应该直接传承,如开设“民间文学”等民族文化的有关课程,由同学自由选修;举办民族文化的专门讲座,开展如“民族文化知多少”之类的弘扬民族文化的班会、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在学校利用节日或课外活动开展本民族特色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或下乡实地体验;走访参观民族聚居地,了解民族风俗和相关建筑等。二方面可以间接传承,即应把民族文化融入课堂,与教材知识相联系,在教学中有意识有方向地渗透民族文化。如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民族文化为题材或以民族风俗为话题进行写作;在课堂中让不同民族学生介绍自己民族的文化。对于民族文化传播的媒介,他们认为可以采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更多地应该通过书报资料,影视媒体如拍宣传片、观看电影视频等方式传播,还可以通过博物馆对民族文化进行展示。

(三)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认识

在学校教育中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将促进本地区多样独特的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广西是一个壮族为主瑶、苗、侗、水、仫佬、仡佬、彝、毛南、回、京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极具多元文化特色。师范生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将影响他们今后多文化教育的实践。

1.对多元文化教育欠缺深层的理解和认同

问卷问及“在教育教学中如果碰到民族文化冲突,你会怎么处理?”师范生大多认为应该“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在道德底线上尽可能尊重各族文化,尊重文化差异,同时要加强彼此的交流与了解,还应借鉴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髓。在教学中要公平对待各种文化,不能轻易主观判断某民族文化的好坏,应客观看待分析民族文化的价值,要看到各自文化的优劣之处,不能单向否定某一民族文化,要相互包容进行文化多元化教学。”这些答案说明师范生熟知多元文化的基本理论或说公共理论。但当问及“在学校教育中每一民族文化都应获得承认和发扬”却有20.5%的人不确定,9.32%的人不同意。“教学中教师对其他民族文化不应有任何偏见”时,有8.07%的人不确定;3.11%的人不同意。可见部分师范生内心深处虽然认为应该尊重每一民族文化,但对于什么是尊重,如何尊重,并不确定。

88.2%的师范生142人会讲本民族语言,但支持双语教学的却只有64人仅占39.8%,97人不支持双语教学占60.2%。而大部分师范生不支持双语教学的原因主要就在于认为本族语言会影响普通话的学习,双语教学会让学生依赖本族语言而学不好或不愿学习普通话。可见在他们内心深处还是认为学校教育理应只传承主流文化。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虽然熟知多元文化的基本理论或说公共理论但对多元文化教育缺乏深层的理解和认同。

2.对多元文化教育认识不全面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一方面强调文化的平等,学校教育中应该在传递主流文化的同时传递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另一层意蕴在于强调各民族学生都应该平等地获得教师的关心、帮助、期望等。师范生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更多地是停留在对待文化的平等这一方面。对“教师对不同民族的学生应抱有同样的期望”有11.8%的师范生不同意,14.3%的师范生不确定。访谈中部分师范生看来对某些民族的学生学业能力是不能有着过高期待或者与别的民族群体同样的期待的。比如很多壮族师范生就认为“壮族学生在演讲、朗读、表演这些方面不行,因为普通话夹壮太厉害了,受壮话的影响很难纠正。”可见部分师范生内心存在着民族歧视或着民族自卑的心理,同时也说明他们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

3.师范生对自身作为多元文化教育实践者的角色认同感不强

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既是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对于自己在民族文化传承中扮演的角色,肩负的责任他们有怎样的认识呢?“你觉得的现在有必要学习和了解各民族文化吗?”148人(92%)认为有必要,其中69%的师范生认为“学习和了解各民族文化有利于拓展丰富教师自身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25.2%师范生认为“教师作为民族文化传承者应了解各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各民族文化,学习了才能取之精华弃其糟粕。教师是民族文化传承者之一,学校是传授知识的海洋,民族文化带入学校,有利于它的传播”。只有5.8%的同学才能深刻认识到“教师要了解和学习各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更好地跟不同民族学生沟通、交流、相处。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不同民族的作品,只有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更好地传承各民族文化”。这说明色大多数的师范生只能从普通教师的角色认识到学习各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而不能意识到自己作为多元文化教育者的角色和身份。

三、职前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的建议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职前培训中,普遍存在着重视各科教学而忽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倾向。[4]我们认为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职前教育现在亟待要做的:

(一)加深职前教师对本民族文化和本地其他各民族文化的了解

对各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是实践多元文化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教师文化底蕴的浅薄必然会限制多元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播。因此首先要让职前教师做好一名民族文化的承载着,了解和学习好本民族和各民族文化,才能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播工作。

1.开设专门的民族文化课程拓宽视野

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置应考虑提升师范生的多元文化素养。可以根据专业的需要开设一些民族文化课程,如民间文学、双语教学、民族舞蹈、民族器乐、民族体育、民族文化欣赏、多元文化教育等课程。要求师范生选修2-3门这样的课程,纳入考核,给予学分。可以聘请专门的教师来教授这些课程,也可以聘请当地的民间艺人、民间作家等当兼职教师。

2.成立民族文化研究机构或民族文化展览室

少数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成立民族文化研究机构,以专门从事民族文化研究的教师为骨干带动学生参与开展民族文化的相关研究。也可以创办民族文化展览室等,发动老师和同学收集民族文化的相关资料和作品。展览室应该对师生开放可随时参观了解。

3.激发在生活中学习民族文化的兴趣

民族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不应只局限于学校生活。学校教育最重要的还是唤醒师范生对民族文化的重视,激发他们了解和学习民族文化的兴趣。在调查中了解到师范生对民族文化学习的兴趣并不浓厚:非常有兴趣的只有39.8%,而兴趣一般的占59%,0.62%的人不感兴趣。可见当务之急在于培养和激发学习的兴趣,只有激发其浓厚的兴趣,才能开辟学习民族文化的广阔课堂。

(二)增强职前教师民族文化传承者和多元文化教育者的身份认同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是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实施者,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理解和认同的程度决定着他们实践的力度和效度。教师是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的主导力量和关键人物,在多元文化整合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深刻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多元文化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对于践履民族文化传承、多元文化教育十分必要。民族文化传承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材中民族文化内容的传授,学生跨文化视野和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对于职前教师,应该强化他们对自身传承民族文化,推进多元文化教育的责任的认识,让他们认同民族文化传承者、多元文化教育实践者的身份。

1.专家讲座

高师院校应经常邀请教育人类学、民族学等方面的专家,举办以民族文化传承、多元文化教育等为主题的各种讲座或座谈,组织职前教师和教师教育者听讲座,参加座谈,在与专家的对话中提升教师教育者、职前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2.实践体验

在职前教师的见习和实习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多元文化教育这一维度。要求学生在见习和实习中自觉体验和实践多元文化教育者的角色。比如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观摩,就多元文化教育,教师是如何处理多元文化冲突等问题展开讨论。还可以在模拟教学中有意营造多元文化教育的情境,锻炼师范生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能力。实习应该选择民族文化氛围浓厚的自治县,与民族文化教育做得好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总之应该在职前教育中让师范生尝试实践民族文化传承者,多元文化教育者的角色,以强化他们的角色意识。

3.反思觉察

多元文化教育下的教师素养尤为强调教师对教材及自身偏见的觉察,从而帮助教师公正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以实现多元文化的观念与理想。在引导职前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要求反思:“(1)教科书中是否从多元文化社会的观点出发?它认同这个社会的多样性吗?它有无提供多样的价值?(2)这本教科书有无表现出对其他种族的接受性,并以公平的态度来对待(3)少数族群的特质是不是多元文化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4)故事中的有色人种能彼此认同吗?”[5]124同时也应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如“教师自己是否不自觉地使用某些隐含着歧视的语言”,[6]“是不是先入为主地认为某学生一定在哪方面落后难以进步”等。通过引导职前教师进行这样的反思,促进他们提升多元文化教育的能力。

教师是推行多元文化教育的主力军。教师对多元文化、多元文化传承、多元文化教育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多元文化教育的践行和效果。因此,教师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教育要提升职前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首先就要让职前教师对多元文化、多元文化传承、多元文化教育有正确的认识。

[1]滕星,苏红.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一体化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7,(01):18 -30.

[2]马文静.多元文化整合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及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2011,(04):23 -26.

[3]卢德生,冯玉梓.民族文化传承与教师的文化自觉[J].教育探索,2010,(11):101 -103.

[4]曹能秀,王凌.试论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1):14 -18.

[5]陈美茹.多元文化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台北:台北师大书苑,2000.

[6]刘茜,周莉莉.多元文化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J].成人教育,2013,(04):83-85.

猜你喜欢
师范生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谁远谁近?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