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党员干部政治忠诚教育的重大意义与根本途径

2013-08-15 00:45陈思思梁广省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情感政治

陈思思,梁广省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部 文工团,北京 100085;2.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哈尔滨理工大学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那就是“政治忠诚教育”,要求各级党委要特别加强政治忠诚教育,并将之排在道德情操教育、优良作风教育、党的纪律教育和拒腐防变教育的首位,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政治忠诚教育”的高度重视。

一、政治忠诚的内涵解读

“忠诚之心,人之大德。”忠诚,是我国传统文化推崇备至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衡量人们为人做事的基本标准之一。就其精神内涵来说,忠诚是在任何民族、国家社会都起着巨大作用的基本道德义务和重要道德规范。政治忠诚,是一切社会品德中的最高品德,是一切社会义务中的中心义务。

1.政治忠诚的科学内涵

忠诚范畴是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的概念,是在“忠”与“诚”这一对中国古代传统伦理范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从词义上说,“忠”就是崇敬和恪守,“诚”就是言而有信、言行一致。“忠诚”就是真心诚意、尽心尽力,没有二心。

古代中国十分崇尚“忠诚”的道德价值观,这与历代封建统治者长期不间断地向人们灌输忠君思想有着极大关系。而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倡的政治忠诚,与封建社会统治者提倡的忠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是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与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统一,主要体现为对党和国家的无限热爱、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激情。

政治忠诚是一种认真负责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守信敬业的政治品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评价干部“德”的标准,“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所以,政治忠诚的科学内涵应当包括:一是忠于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拥护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忠于国家,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三是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是忠于社会主义事业,在本职岗位上竭诚奉献,锐意进取,清正廉洁。

2.政治忠诚的基本特征

政治忠诚的内涵既有普遍性,是一种古今中外都认同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政治特色。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倡的政治忠诚,主要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是政治忠诚具有信仰的科学性。忠诚与信仰共生。中国共产党是最先进的政治组织,马克思主义是最科学的理论,共产主义是最科学的信仰。因此,我们忠诚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先进政治组织,本身就是对真理的忠诚,对科学的忠诚。在实践中能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一切宗教组织和封建迷信组织的根本区别,也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政治忠诚的根本思想标准。

二是政治忠诚具有宗旨的无私性。世界上任何政党都是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代表,超越阶级的政党是不存在的。然而,只有以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在代表本阶级利益的同时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除了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身特殊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无私性和群众性,体现了党的阶级基础的先进性与代表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在实践中能不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政治忠诚的根本工作标准。

三是政治忠诚具有历史的时代性。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忠诚是建立在对时代主题和社会前进方向的科学把握之上的,是基于对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肩负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马克思主义是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发展的,在实践中能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能不能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当前检验党员干部是否政治忠诚的重要时代标准。

四是政治忠诚具有行为的自觉性。“出自心意即为忠”,忠诚是“自觉”、“自愿”的倾心垒力。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忠诚是建立在对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的坚定信念的基础上,建立在广大党员干部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真实情感的基础上,具有高度的行为自觉性。政治忠诚是在思想认同的前提之下,在实践中能不能自觉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能不能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维护中央权威和组织形象,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政治忠诚的根本组织标准。

3.政治忠诚品质的一般形成过程

从行为心理学而言,政治忠诚品质的形成,是政治忠诚的认知、政治忠诚的情感和政治忠诚的行为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结果。政治忠诚品质的形成过程,一般要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一是“依从”与政治忠诚认知的建立。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学习、生活和工作实践活动中,首先是行为主体通过对关于政治忠诚现象的观察和政治忠诚榜样的学习,形成了政治忠诚的初步道德认知。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逐渐达到对政治忠诚现象及政治忠诚规范的本质特征的理解,进而开始以比较抽象的道德规范来评价政治忠诚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并能在类似的道德情境中进行判断抉择。

二是“认同”与政治忠诚情感的激发。这是一个从理解到认同的过程。政治忠诚情感是在政治忠诚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伴随着政治忠诚认知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行为主体产生忠诚行为和进行自我监督的一种内部力量。对政治忠诚的道德认识和理解,一旦上升为深厚而持久的情感体验,就会引发深层次上对政治忠诚的情感认同,而政治忠诚的情感又反过来强化着政治忠诚的认同。这种情感体验经常表现为联想某些有忠诚标志意义的人或事物的形象时,所激起的较为自觉的情感体验。比如想起了岳飞、文天祥、杨靖宇、刘胡兰、方志敏等英雄人物时,往往会产生一种对坚贞不屈、忠诚无私等高风亮节行为的敬仰之情,于是激情满怀,表现出政治忠诚的坚定性或自我牺牲的壮举。显然,这类体验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人们受到了生动的政治忠诚范例的感染,领会到其中的含义并铭刻在心的结果。

三是“内化”与政治忠诚行为的发生。这是一个内化到外显的过程。任何品德都要以道德行为及其效果来表现、说明。在政治忠诚的情感和政治忠诚的认知共同作用下,激发出政治忠诚的行为动机,产生推动政治忠诚行为的内在动力,实现忠诚行为的实施。行为主体将会按照忠诚品质的规范要求,积极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排除内部障碍和外部的客观困难,执行由政治忠诚动机引出的政治忠诚行为,或者当行则行、积极进取,或者当止则止、坚忍自制。在理想状态,行为主体所认同的政治忠诚理念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其政治忠诚行为也会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

4.政治忠诚的几个理解误区

当前,社会上对政治忠诚的解读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偏差与误解。

一是政治忠诚不是对领导的“个人崇拜”。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忠诚不是对哪一个领导、哪一位上级、哪一个人的狭隘的忠诚,而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共产主义事业就是国家的事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在共产主义事业的实践活动中,政治忠诚的对象自然就是国家、党和人民,这是高度统一的。“忠心耿耿”地替领导办事,而不是真心为党和人民着想,这种“忠诚”严重地偏离了政治忠诚的本质属性。

二是政治忠诚不是过时了的“愚忠”。有些人认为,时代发展到了今天,再提政治忠诚就是老一套,过时了。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的。政治忠诚的提法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在时代发展中不断丰富着内涵,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和新的含义。党和人民的事业在前进、在变化,但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政治忠诚本质上并没有发生改变,也决不能改变。政治忠诚永远不会过时,与时俱进的政治忠诚才会被新时代所接受。

三是政治忠诚不是有条件的“小诚”。有些人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强调付出与回报的对等,也有些人希望用所谓的“忠诚”换取个人的利益。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的。政治忠诚是完全的、彻底的、毫无保留的忠诚,是不讲价钱、不讲条件、不图回报的。政治忠诚在很大程度上,更多的是意味着一种归属与责任,一种身份与角色。

二、在党员干部中加强政治忠诚教育的重大意义

政治忠诚作为党员干部最基本、最核心的品质要求,既是党性教育的根基,又是党员教育的灵魂,还是党继续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途径。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忠诚教育。

1.加强党员干部政治忠诚教育是应对国际环境风云变化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体系、不同价值观念并存的世界,国际敌对势力对所谓的“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等战略图谋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幻想。“苏东剧变”之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是空前激烈,其手段也由一般渗透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法律等方面的“全面入侵”。

和平年代,是使意志不坚定者远离斗争、忘却目标和庸俗思想泛滥的温床。当前的国际环境,不仅影响到了一般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也影响到了一些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和忠诚意识。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忠诚意识,使他们能够面临各种环境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西方敌对势力的“分化”和“西化”阴谋面前不“迷路”,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横行时期不低头,在社会主义遭遇挫折和困难时期不泄气。

2.加强党员干部政治忠诚教育是破解党建工作主要难题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目前党内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不是党的队伍的主流,但会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甚至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和基础,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很多,但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应当归结为有些党员干部忠诚意识的缺失。没有了忠诚,也就丢掉了信仰,背叛了宗旨,忘记了党性就会腐化堕落,贪污腐败,就会利欲熏心,贪得无厌,严重毒化社会风气,败坏党的形象。这些人成为了党的肌体里的毒瘤,蛀蚀着党的执政根基。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忠诚意识,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能够在任何情况和条件下坚守党性原则,牢记权力的真正来源,保持“公仆”本色,自觉践行党的宗旨。

3.加强党员干部政治忠诚教育是适应干部队伍发展变化的现实要求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近年来,在中央的大力推动下,党的干部队伍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新老交替步伐加快,一大批年轻同志走上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执政舞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共同优点在于学历层次比较高,知识面比较广,思想比较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较快,敢闯敢试的劲头较足,改革创新的意愿较强。但不少年轻干部缺少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重大政治风浪的考验。

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政治忠诚教育,使他们自觉忠于党和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引导他们克服浮躁情绪,脚踏实地干事,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建功立业、成长进步。

三、在党员干部中加强政治忠诚教育的根本途径

对党员干部进行忠诚教育,关键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核心是加强作风纪律教育,根本是加强能力素质教育,重点是加强宗旨意识教育。政治忠诚教育,必须做到“三个结合”,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着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新要求。

1.政治教育与道德教化相结合

政治忠诚教育既要强调政治理论的灌输,也不能泛泛而教,必须把政治教育与加强道德修养结合起来。道德在深层次上规定着人们的言行与品质,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忠诚品质的精神支柱。正因为如此,党章把“发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作为党员必须遵守的八项义务之一。

各级党校、干校要把政治忠诚教育列入必修之课,入党、提职之前要有专题政治忠诚教育环节。要让忠诚教育无处不见处处见,无时不有时时有。在政治教育过程中,要认真开展以政治忠诚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党员领导干部时常保持畏惧天地自然、畏惧法度法纪、畏惧道德伦理之心,让党员领导干部坚守良知与道义、公平与公正、大义与大节、民主与和谐,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在道德教化过程中,要引导他们带头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自己的高尚行为和形象,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引导他们常修为政之德,积小德养大德,珍重人格、珍爱声誉、珍惜形象,增强道德责任感,明确是非标准与价值取向;要引导他们在思想境界上高人一档,在能力提升上胜人一筹,在作风转变上先人一步,在自我要求上严人一分,努力成为思想纯洁、德行端正的示范者,爱岗敬业、敢于负责的力行者,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的先行者,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引领者。

2.思想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政治忠诚教育既要着眼于打牢思想基础,又要提倡“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能忽视人的情感体验。解决好同党、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问题,是当前端正党风、纠正不正之风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政治忠诚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即人们对于组织和事业的忠诚度教育。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即观念的东西,只有内化为人的情感,内化为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内化为对工作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形成持久的工作动力。

要引导和帮助党员干部理解我党领导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和优良传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建立对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感情;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中,寓教育于组织活动中,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寓理于情、以情感人,通过非强制性、愉悦性、无意识性的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党员干部与党和人民的真挚感情,使党员干部思想境界潜移默化地得到渗透,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和升华;要在重思想教育的同时多些情感交流,重纪律约束的同时多些宽容关爱,积极搭建党员干部反映合理诉求的桥梁,创造条件帮助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与党和组织的感情;要拓宽民意表达渠道,深入了解群众生存发展状况,为民务实,服务群众,维护好群众利益,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感情;要加强为民用情的意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感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多为群众排忧解难。

3.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政治忠诚教育既要突出理论教育,也要注重行为训练,防止脱离实际,把理论教育与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政治忠诚教育也是一种行为训练,因为党员干部的忠诚度不是抽象的,必然要通过干部的行为表现出来,要影响群众,要转化为干部的工作绩效,才能给予客观的评价。有效地将政治忠诚教育贯穿于干部实践锻炼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把一种看似抽象的价值观教育转化为培训课程,才能将政治忠诚教育落到实处。

要在加强理论学习培训的同时,注重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要把政治忠诚转化为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干好工作的顽强毅力和强大动力;要把政治忠诚教育的成果放到为人民服务中去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验,使之快速成长为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材。在实践中锻炼、考验和提高干部,始终是培养年轻干部的一个基本途径。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同志才强调,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年9月1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E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09/09-27/1889756.shtml.

[2]习近平.在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03-31(01).

[3]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42-44.

[4]王刘玉,梁广省,陈先平.唤起人性的美:忠诚[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2:2-9.

[5]朱继东.高级领导干部丧失信仰、腐败变质是苏共亡党的最关键因素[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45-49.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情感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情感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