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颖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120)
对商业银行而言,授信业务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授信业务在其整个业务品种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其涉及金额大、存续期长,使得控制其风险的产生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通过严谨的审计程序、有效审计手段来揭示风险、提供有效的审计建议来控制其风险的扩大,以及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和弥补内部控制缺陷来进一步规避产生系统性风险,都值得我们思考。
授信业务,亦称为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是运用资金的主要渠道,也是取得收入的主要途径。商业银行贷款种类,按照不同角度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按担保方式分类,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这三种方式;二是按照贷款归还期限划分,可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三是按照贷款用途分,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四是按照贷款的质量状况分类,划分为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其中后三类贷款称为不良贷款。而按照现行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要求的分类方法,也可以分为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
作为各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授信业务审计的目的有以下几点:一是源于各监管机构的要求,对银行资产的真实性进行内部审计,如贷款五级分类的真实性审计等;二是对授信额度的发放、授信余额的统计、因其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客户经理经营责任及绩效等方面作出客观、公平的评价;三是在对信贷业务进行内部审计的同时,通过对有关指标的分析,发现问题,找出管理漏洞,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从而有效规避风险,提高在信贷业务上所能获取的经济利益。
银行授信业务的审计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内部控制测试阶段和实质性测试阶段。内部控制测试是出于防护性目的对授信业务的总体风险进行审核评估,主要验证信贷政策和程序的总体合理性;而实质性测试是对具体授信业务的经营责任进行跟踪审计。主要包括一是贷款真实性审计,确认入账贷款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贷款完整性审计,确认所有贷款均已入账;三是贷款安全性审计,包含借款人信用是否能保障贷款安全,抵押担保的有效性和合法性、贷后检查有效性,抵押物的变现能力和担保人偿还能力等;四是贷款文件合法、合规性;五是贷款分类准确性等。财务分析主要运用于贷款安全性审计,还原授信客户的借款目的,测算借款需求的合理性,确认授信业务的风险状况和客户的还款能力。具体分析主要是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最早,作为客户经理都是需要在客户单位蹲点了解企业的运行状况,现在由于管理范围和强度的增加,多采用在实地探访的基础上通过资料分析方式进行贷前调查。而审计人员,在实质性测试阶段多采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财务分析既能满足客户经理的需求,也能被审计人员采用。因为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客户财务状况分析,可了解企业现金流量状况、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利于客观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而且可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获利和偿债能力,预测投资后的风险程度及收益水平,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对授信客户进行整体性分析,主要是分析客户的资本结构,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等。其中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分析构成该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它是财务状况分析的重点。常用指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审计人员比较关注授信客户的可持续发展情况,通过财务分析,可以较为直观的了解客户的运行状况,分析授信业务存在的风险隐患,确认同类型客户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
授信业务的五级分类状况不仅影响到客户的信用等级和再融资性,也影响到银行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拨备的计提。从1998年我国央行第一次要求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到近期银监会又再一次要求五大行开展对2011年全部相关贷款的五级分类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排查。监管机构高度关注资产质量真实性,而作为内审人员也有必要对授信业务的五级分类准确性作出审计结论。通过盈利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可以让审计人员对授信客户的盈利性、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有直观认识,能较为准确预测风险程度及收益水平,再结合五级分类定义,审计人员能客观审视现有授信五级分类是否准确。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采用的指标有固定支出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全部资本化比率和负债与EBITDA比率等。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有现金比率、营运资金、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一般常用的盈利性指标有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利润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
企业不会让大量资金长时间在账上留存,如何安排合理的还款时间需要客户经理的职业判断,而审计人员在对授信业务做符合性测试时,也要对客户的还款时间做出自己的判断。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和比较,结合授信客户的现金流量分析,预测客户未来现金流量和偿还新增债务的基础,审计人员对授信客户设立的还款时间是否符合客户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判断。
由于我国的征信系统还未完善,有一些经营或财务状况较差的客户往往通过人为调整资产负债表重要科目,如存货、应收账款等余额;或者调低损益表中成本费用,做大利润;或者调高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流量,增加创造现金能力等手段,以达到银行授信审批要求。如xx置业有限公司提供的2010年度财务报表年初余额不等于2009年财务报表年末余额;xx科技公司提供的报表存货水平与损益表中的年销售情况无法匹配等。审计人员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能发现有关联关系的科目余额勾稽关系不相匹配,报表前后无法衔接的情况,对于这类有造假嫌疑的企业,更需加强进一步的审计测试,尽早揭示风险。
当然除了上述财务因素分析是授信业务审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类非财务因素同样影响着贷款的合规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如经济市场环境,所处的经济周期,所属行业的经营状况等,它与财务分析结果相互印证、相互补充,有利于审计人员更客观的看待授信业务,也能更全面的揭示和定位授信业务存在的风险状况。
[1] 汪叶斌.商业银行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
[2] 胡小倩.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探微.中国论文中心.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