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莉
(徐州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据高校办学所达到的水平、组织目标与价值取向、学生特点的不同,我国高校大体可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及教学型三大类型。位属徐州地区的三所不同类型高校——中国矿业大学(研究型)、江苏师范大学(教学研究型)和徐州工程学院(教学型)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在组织结构、教育管理理念、管理人员构成和学生培养目标方面各有其特色,其以不同模式凸显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向个性化教育方向发展,培养出大批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对比分析上述三所高校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利于深入探索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个性化模式和理念。
研究型大学学生管理注重知识创新和学术发展,以大量的矩阵结构为主要组织特征,即在原有纵向系统的基础上,又建立一种横向系统,两者结合而成的一种结构[1]106。中国矿业大学的矿业科学研究中心﹑中德研究中心等是以科研为中心任务的矩阵结构;与淮南矿业集团共建的国家煤炭瓦斯治理中心、与徐州共建的物联网技术中心是研究型大学与外界联系紧密的大学间的矩阵结构。中国矿业大学中大量的多元矩阵结构跨学科、跨专业,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任务、工作为中心,组织间的信息交流纵横交错,利于高素质人才个性化培养教育。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学生管理侧重于学院管理,具有事业部制的管理特征,或称学院制。江苏师范大学将管理的权限下放到学院,使学院有一定的财权、人权和调控权。且各学院能针对本院学生和专业的特点进行学科资源的整合,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奖励措施,有效促进学院以学生为本地进行特色化和针对化的教育和管理。
教学型大学的学生管理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徐州工程学院学生管理的组织结构可定义为“刚性化的科层结构”,特征是学校主导型,管理垂直化[2]78。学校围绕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行政职能部门直接管理大学的内部事务——通过行政方式逐级向下贯彻,最终传达到每个学生管理者、每个学生。这种金字塔式的组织形式体现出教学型高校的决策系统较集中。学校中层的职能管理和学生管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少学院在自己的专业主枝之外,根据学生的兴趣延伸出了旁枝。但其自主调控的空间不大。在这种以教学为主的管理模式中,学生学术研究参与度较弱,个性化培养有局限性。
研究型大学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以引导为主,管理为辅。中国矿业大学的管理者据国家对人才的需要及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确立一个既定的管理目标。同时将学生的自身特点、发展要求与学校的管理目标相链接进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成才目标。通过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使高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逐步达到统一。学生管理者与学生之间易形成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强化了管理与服务并重的管理理念。此外该校特别注重营造国际化的管理氛围,了解和借鉴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的经验和策略(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MIT精神),吸取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学生管理模式中[3]。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可概括为管理为主,引导为辅。江苏师范大学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制定了一整套教、管、导、育、评五位一体的学生管理体制,注重对学生的跟踪管理和教育。从学习计划的制定、日常学习到思想政治教育、奖助贷勤的评比到就业等问题上,都运用学生参与为主、管理者引导为辅的方式进行管理,坚持引导与管理并用的原则。这种以过程管理为主的模式强调学生工作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和反馈环节,能发挥各个系统的管理职责并形成整体功能。
教学型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是以管理为主。徐州工程学院的学生管理就是以管理为主,因为该校需据就业市场的信息和要求适时调整自己的规章制度,变制度导向为就业导向[4]。其学生的三期过程管理更加强调管理者对学生的时时跟踪教育。前期管理主要为招生宣传、学生入学教育、军训等;中期管理包含学生日常学习和行为管理;后期管理体现在毕业实习和就业跟踪管理。这种管理为主的方法便于学校应市场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研究型大学的管理人员构成主要为导师负责制和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中国矿业大学很早就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导师不仅提供学习方面的建议和指导,还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其它方面行为负有一定的监制。这种导师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实现了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素质结构的优化及全面发展,符合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5]。中国矿业大学实行的是通知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的精英式管理,实现全员育人。此外,通过个性化指导,学生能据自身特点自我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增强自主创新性。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管理人员构成是学科老师和辅导员相结合。江苏师范大学将学科老师的指导价值与辅导员的管理融合于一体,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业指导、生涯规划及日常行为等方面共同给予指导。学院对学生共同管理的同时亦能顾及学生的个体性。
教学型大学的管理人员以辅导员为主。徐州工程学院的各二级学院设独立的学生科,由辅导员组成。辅导员负责将学校逐级下达的任务认真贯彻、执行,并做好各项学生管理工作,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选课指导、生涯规划、心理疏导、班级建设、奖助贷勤评比、宿舍生活等。学科教师的指导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个性化教育有待加强。
中共中央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对此任务,需要不同类型的高校来共同完成。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研究型大学的使命。研究型大学在学生管理和培养目标上注重学生的知识创新与学术进步,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国家高端技术领域的科研人才。因为研究型大学必须应对创新性时代精神、多元化校园氛围和国际化发展趋势。中国矿业大学坚持创新育人理念,着力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坚持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坚持拓展、提升并举。学校围绕全员教育理念,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走出一条立足特色、依托行业、贴近企业的人才培养道路,为我国能源工业尤其是煤炭产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学得实、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
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潜能和协作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江苏师范大学凝聚智慧,创新发展,重视学生知识应用与社会服务,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科学文化素养,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能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复合型专门人才。
教学型大学在学生管理和培养目标上关注知识传授与学生发展,为市场提供技术应用型人才。徐州工程学院以生为本,以保证基本的专业培养标准为基础,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为辅助,建立专业加深型课程与导师制相结合、专业交叉型课程与模块化教学相结合、特长培养型课程与专家指导相结合、素质拓展型课程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牢固掌握岗位所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
徐州地区的三所典型高校都提倡个性潜能的发掘和良好个性优势的发展,主张培养良好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虽在学生管理的组织机构、管理理念、人员构成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其不同模式体现了个性化教育思想,对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功能,强化高校个性化管理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是不无裨益的。大学组织结构渐走向松散联合,大学管理渐走向非线性管理,而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发展的核心应始终坚持不断提升学校的学生个性化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进行科学的、有效率的、现代化的管理,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创新管理体制。
[1]理查德·L·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李建设.现代组织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王战军.建设研究型大学应重点思考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4(1).
[4]刘江峰.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5]张陟遥,王瑞鸿.论导师制与大学生素质结构的优化[J].青年教育,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