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蒋湘南《七经楼文钞》的史学价值

2013-08-15 00:43张炜超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中州湘南汉书

张炜超

(淮北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

蒋湘南(1795-1854年),字子潇,河南省固始县蒋集镇人,回族。蒋湘南未及弱冠,即考中秀才,被当时的邻里称赞为“蒋才子”;但因其兴趣不在死板的八股文,其后科考之路比较曲折。道光十五年(1835年)举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科挑二等,补虞城教谕,但他愤而不就,专事游幕、讲学,潜心研究学术。他先后入主吴巢松、周之祯、张淑云等幕府,并主讲于关中书院、同州书院。蒋湘南一生著述丰富,在世时学术就已闻名于大河南北,作品有《十四经日记》《七经楼文钞》《周易郑虞通旨》《中州河渠书》《游艺录》《春晖阁诗钞》《华岳图经》《后泾渠志》《江西水道考》《西征述》和《后西征述》等。此外,他还编纂了《陕西通志》《同州府志》《泾阳县志》《蓝田县志》《留坝厅志》《鲁山县志》《夏邑县志》等省州县地方志。不过他的许多著作遗失于战乱,“凶炬所侵,悉为煨烬”[1]181,不得不说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七经楼文钞》是蒋湘南遗留下来的代表作品之一,全书六卷,有道光二十七年门人刘元培刻本,收文九十三篇,同治九年其婿马子贻重刻本,并补文三篇,陕西局资谊馆又据马本排印本,补《二瓦砚斋诗集序》一篇,总计收文九十七篇。此外,还有二零零二年《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二零零三年中州古籍出版社点校本,二零零八年《回族文献丛刊》点校本等。其内容庞杂,涉及经学、史学、文学、天文、历算、宗教等多种领域。蒋湘南博古通今,精于经史百家之学,“吾师子潇先生以五十之年成书百卷,解经者十之四,辨史者十之三,衍算者十之二,述刑名、钱谷、河盐、诸大政者十之一”[2]3,在此书中有较为深刻的反映。文集中的考辨经史、读史论事和记人述史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一、考史

有清一代,考据学盛行,到乾嘉时期达到顶峰,有“乾嘉学派”之称。蒋湘南是道咸年间的一位大学者,其学术不能不受其影响。在《七经楼文钞》中,蒋湘南寻源溯流、实事求是、考辨经史、订正地理,展现了他考据学方面的造诣。

《七经楼文钞》中《六经原始一》《六经原始二》继承章学诚的思想,考辨经史关系,阐述了六经皆史的观点。《孟子周官封建异同说》根据《周礼》和《孟子》关于分封疆域的不同之处,结合典籍,考证了周朝的分封制。《井田寓兵说》《井田出车说一》《井田出车说二》考周朝的井田之制,订正《司马法》记载的井田出车之说为春秋霸国之法而非周法,阐释了周制一车应该为二十五人。《六宗述》则综合历史上数十家之说,阙疑了何为六宗等诸如此类经史问题。蒋湘南考史,融经于史、经史合一、引经据典、立论精准、逻辑严密、层层深入,并经常展现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如在《井田寓兵说》中,他首先引述历史上关于井田制度的看法,“儒者之言井田也,无不据《用官》以言矣……孰不谓寓兵于农,国家省养兵之费哉”[3]61,然而《周官》关于井田之文往往不合,“沟洫之制,《遂人》与《匠人》不合;授田之制,《大司徒》与《小司徒》不合;赋税之制,《乡遂》与《都鄙》不合”[3]61,况且寓兵于农,赋税农不堪负,“然而九谷之贡税已什一,而马牛、车辇、干戈、糇粮、刍茭之出于六十四井者,费且数倍谷税,其为虐政,胡可胜言”[3]61,来辩驳诸儒之说。那么井田之制到底如何?蒋湘南引用《孟子》《诗经》《周礼》中的《司马法》《闾师》《太宰》《虎贲氏》等典籍史料,释疑了《周礼》记载这个问题历来人们所疑虑的不合之处,论证了关于周的井田之制。其结论如下:

“农自为农,兵自为兵,兵寓于井田,井田在平旷之地,乡遂都鄙皆有之……《匠人》所言者,兵田也,《遂人》所言者,农田也。农田不计邱、甸、县、都而专供税。兵田计邱、甸、县、都而专贡赋。赋、税皆以什一为准。而井田之法,大约同于唐之府兵,无事助耕,有事服役。凡属于司右掌于虎贲之士,皆取诸井田,而更番以宿卫。其或平旷地少,井田不足,然后取诸任贡之农,以补军数。所以小司徒之职既辨其卒、旅、军、师,而复稽家三人、家二人之民,以合大司马上地、中地、下地之制也,如是而何疑于沟洫之不合,授田之不合,赋税之不合,致劳诸儒之纷纷弥缝也哉”。[3]62

此外,在文钞中的《九河既道解》《大伾山在成皋说》《汉水入江考》《书水经注沔水篇后》《再书水经注沔水篇后》《北江中江证》等篇章中,蒋湘南对《禹贡》中的九江、大伾山和大别山位置和汉水入江的位置进行了考证,释疑了汉江的有关问题,展现了他地理学方面的成就。蒋湘南考据地理的文章,注重实地考察与典籍的结合,批评部分儒者的臆说,引出自己的结论。如《书水经注沔水篇后》和《再书水经注沔水篇后》,详细论述了古时汉水入江的位置。汉水入江在汉阳的冀际山,人们历来认为冀际山就是《禹贡》记载的大别山,然而此观点与《汉书·地理志》《后汉书·地理志》《禹贡注》等不合:“余登冀际山,观其形势,深疑者有三焉:一曰与《禹贡》不合,二曰与《左传》不合,三曰与《地说》不合。”[4]86那么古时汉水入江的位置在哪里?蒋湘南首先确定与《水经注》和《汉书·地理志》相符合的大别山之所在:“大别山者,罗田、蕲州、黄梅、英山、六安、固始、商城群山之总名,盘回五百余里”[5]88,而非在汉阳冀际山,然后通过史籍互证,加以自己的考察、分析,得出古时汉水、江水初会在汉阳冀际山;但由于山脉阻隔、没有汇合,于是南北分行,汉水行洲北,江水行洲南,真正汇合为一是在大别山南陂的蔪州。“然则江汉之合于汉阳者,尚不得为入江乎?曰:此后世水势之变也,上古之世,汉水必傍今孝感、黄陂、麻城诸境之山脉东去,与大江相望,而未合为一;直至大别之陂,然后入江……后世汉岸崩溃,至翼际山下江汉巳台,人遂指冀际为大别。即有疑其非大别者,而又不能指大别之所在,由于汉水入江处失其故通也。”[5]88-89

二、论史

蒋湘南是一位经世致用的学者,一生积极入世,关注社会、服务社会。他史学思想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经世致用。蒋湘南的论史,使世人能知时变、明鉴戒。《七经楼文钞》中的《书史记六国表后》《再书史记六国表后》《书汉书诸侯王表后》《书汉书古今人表后》《再书汉书古今人表后》《读汉书货殖传》《读汉书游侠传》《读三国志》等读史札记,都体现了蒋湘南知时变、明鉴戒、寓褒贬的通古今之变的史学观点。

《再书史记六国表后》论述了三代之制的变化,表达世人要知时变观点,并对不知时变的迂儒进行了讽刺,赞扬了顺应历史潮流的秦始皇。“甚矣,迂儒之不知时变也……周室东迁以后,其制亦渐变矣,《春秋传》所载列国贤大夫皆出于世卿,未有由乡校崛起者,即孔门弟子,但为家臣而已,是学校之制变也。齐作轨里连乡,晋作州兵作三军,鲁作邱田税亩,他国当各有改作,而未著于史,是井田之制变也。强吞弱,大食小,乡分国,是封建之制变也。天子拥空名于上,而悍侯权臣犹知凛王章,畏礼义,一言折服,遂敛其虐,则先王仁义之教,沦肌洽髓数百年而未澌灭也。至于战国,而先王之泽湮矣,嗜利不信,虽以周公、孔子治之,亦未能骤复三代之制,其必斟酌时会,变而通之,无疑也……三代之运已终,一统之局非变;因生始皇,以雄才大创之,而儒者犹以灭古为始皇罪也,‘世异变,成功大’,非迂儒所能知矣。”[6]76-77

《书汉书诸侯王表后》通过东汉不重盛宗藩以巩固国本、不鉴戒王莽之祸、致使外戚专权来表达鉴戒思想。“东汉之大弊,在于母后临朝,大臣有疏远之嫌,外戚无闺房之避,而宫省奔走,不能不寄王命于刑人,以故窦宪虽诛,梁冀又起,郑众、曹腾,皆建大策,此其所以败也。女主之祸,肇端吕后,而元后成之,以吕后之枭才,未酿赵王如意之先不敢遽杀戚姬;称制八年,为所欲为,宰不敢改号易姓如唐之武氏者,岂非诸侯强大,有以摄其畏心哉……光武未喻祸胎,不严外戚之禁,章帝以后,六后揽权、定议帷帟之中,委政父兄之手,宦寺钧轧,卓、操承之,当其时使有懿亲贤王拥镇雄藩,必有起而定国难者,何至骤沦神器也。善哉,孟坚之言‘明鉴戒’也。”[7]78

在《书汉书古今人表后》中,蒋湘南认为与《史记》相比较,《汉书》中增加了《古今人表》是为了寄语褒贬。“《古今人表》之作,犹此意也。远溯太古,近迄秦代,罗列一表,区分九等,以寓孔于褒贬之旨。”[8]80

三、存史

《七经楼文钞》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特别是关于清末和近代史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正史之不足。

文钞中的《刘青天传》《杨道纯传》《名宦杨君传》《节孝妇乜氏传》《商城县知县周先生墓志铭》《兵部侍郎吴公墓志铭》《知府衔嘉应州知州金君墓志铭》等人物传略和墓志铭部分,所写人物皆蒋湘南所见所闻之人,篇幅长、资料足。因此,正史不载之人,可以补正史不足;正史所载之人,可以与之参同考异。如其中的《刘青天传》,配以文集中的《书刘松斋先生逸事》,近六千余字篇幅,详细记叙了嘉庆年间著名将领刘清的人生历程。特别是他剿灭白莲教起义的过程,描写详细,与《清史稿》中的刘清传相配合,是研究刘清不可多得的史料。

《书获刘之协事》《书滑县平贼事》《辛丑河决大梁守城书事》等记事之文,具有较高史料价值。《书滑县平贼事》这篇文章写了嘉庆年间李文成、牛亮臣、宋元成等人在河南、河北、山东三省的农民起义,记录了从开始谋事、发动起义、战斗到被镇压过程。其对于研究这场涉及数省、规模数十万的天理教起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辛丑河决大梁守城书事》一文,是研究河南地方史的重要历史文献。蒋湘南以直书的史笔,详细地记述了道光年间一次黄河决口,开封军民守城抗水灾的过程。蒋湘南认为这场水祸是因为官员的腐败无能造成的,因为负责水务的官员经常挪用公款,导致河堤单薄久不修:“先是厅官高步月以堤单薄,久不治,难卸盛涨,请于开归陈许道,估工需金二千七百有奇,道不可。”[9]177理由之一是:“河工旧习,每于无工处虚报新工,为他处度支地”[9]177,而河堤崩溃,又不及时救灾。“呜乎!天心仁爱,自十六日溃堤,至此已九日,而大溜始移。此九日中,在事文武无有议及于塞漫口者。使巡抚不先归,或河督亲临墕流,则大溜顺轨,城外之水自可疏消,何至漂十许州县且坏大梁城哉?人谋不臧,孰谓天降威乎”[9]178,强烈表达了对于官员腐败无能的愤慨。

文钞中涉及到的鸦片战争前的禁烟之争和捻军的文章,是研究近代史的重要史料。《与黄树斋鸿胪论鸦片书》论述了禁鸦片烟的“三难”,其中“今之食鸦片者,京官不过十分之一二,外官不过十分之二三,刑名钱谷之幕友,则有十分之五六,至长随吏胥,更不可以数计”[10]125,关于当时吸食者人群众多的描述,是史书中最常引用的。在《书刘天宝》中,作者描写了河南光州营都司刘天宝在鸦片战争中,他带领捻军旧部五百人抗击英侵略军进攻宁波和镇海的事件。《读汉书游侠传》则借土人之口,一针见血地描写出捻军爆发的根本原因:“因问其土人曰:‘国家为民设官,百里一县,若等有事,胡不之官而必之捻子为?’土人嚬蹙曰:难言也,官衙如神庙,然神不可得而见,司阍之威,狞于鬼卒,无钱不能投一辞也。投矣,而官或不准;准矣,而胥或不传;传矣,而质或无期,质矣,而曲直又不能尽明。然己胥有费,吏有费,传卷有费,铺堂有费,守候之费,又不可以数计。故中人之产,一讼破家者有之,何如诉诸响老,不费一钱,而曲直立判,弱者伸,强者抑,即在一日之间乎?”[11]83

[1]夏寅官.蒋湘南传[M]∥清代传记丛刊·综录类·碑传集补四.台北:明文出版社,1985.

[2]马佩玖.七经楼文钞序[M]∥七经楼文钞.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3]蒋湘南.七经楼文钞·井田寓兵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4]蒋湘南.七经楼文钞·书水经注沔水篇后[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5]蒋湘南.七经楼文钞·再书水经注沔水篇后[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6]蒋湘南.七经楼文钞·再书史记六国表后[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7]蒋湘南.七经楼文钞·书汉书诸侯王表后[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8]蒋湘南.七经楼文钞·书汉书古今人表后[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9]蒋湘南.七经楼文钞·辛丑河决大梁守城书事[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10]蒋湘南.七经楼文钞·与黄树斋鸿胪论鸦片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11]蒋湘南.七经楼文钞·读汉书游侠传[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中州湘南汉书
明代中州文学社群考论
《中州大学学报》征稿启事
古今字研究应该重视出土文献*——以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为例
悬梁刺股
李学勤《〈汉书·李寻传〉与纬学的兴起》手稿
“画藤”与“结瓜”——做人不做“卖瓮人”,也不可学“中州蜗”
走过湘南
湘南起义朱德“智取宜章”是否赴宴考辨
中州棋王赛3局
《汉书·艺文志》“辑而论篹”句释说——“论语”二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