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2013-08-15 00:45高世明
陕西教育·教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水笔铅笔圆柱

■文/高世明

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目前,一部分教师对概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概念教学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重结果,轻过程”、“重灌输,轻探究”;2.“重算轻理”的现象,特别是在低年级更为突出;3.“重形象具体知识,轻抽象思维训练”;4.存在“重书本知识,轻实践体验”。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发展,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呢?以下为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的相应对策。

一、强化感知过程,重概念的引入

概念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到引入新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学习“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教师如果用问题“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取代照书照搬,学生学习就会主动得多。有的学生可能会像书本上的实验方法那样,把罐头盒的商标纸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打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由此分析得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有的学生可能会先把一张纸片贴在圆柱形木头侧面上,并修剪好纸片,然后斜划一刀,将纸片揭下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由此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等方法。整个活动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操作活动中,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收获了数学的思想和概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又培养了他们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加强分析比较,重概念的建立

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数学概念,教师除了提供充分、准确的感性材料以让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外,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它们的属性,以及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属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完成概念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课例时,为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概念,他安排了如下的活动:

师: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两位同学,每位同学得的铅笔数是…(生:3支);

师: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平均分给两位同学,每位同学得的铅笔数是…(生:);

师:可是这个文具盒只有6支铅笔,现在要把它们平均分给两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表示吗?…(生:能);

师:为什么能呢?这不是3支铅笔吗?(生:这3支是两份中的1份);

师:如果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两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表示吗?如果是10支呢?100支呢?2千克苹果呢?

我们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在教学时从不出现具体数量开始,到出现具体数量,再从6支铅笔发散到8支、10支、100支和2千克苹果等,沟通了具体数量和相对数量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深刻感知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含义,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了分数的概念,在点拨引导、自主探究中对分数的概念逐步内化。

三、引导自主探索,重概念的理解

有效的数学学习在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即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时,为使学生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1.操作感知:三只笔筒里面各装有一些水笔3、2、4支,怎样才能使三只笔筒里的水笔一样多呢?2.拓展概括:如果水笔再多些28、11、15支,还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方便吗?那又该怎么办呢?3.解决问题:怎样求每一小组学生的平均身高呢?4.情境辨别:小红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所以她的身高一定是135厘米,对吗?这样的教学过程,重要的是学生在情境中生动的实践、体验、探究,尽可能地去重新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和领悟、探究和发现、把握和发展。

四、增强实践体验,重概念的应用

教学中除了要重视数学概念的形成和获得外,还要加强数学概念的应用,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课例,有一位教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假如老师让你在操场上画一个足够大或最大的圆,该怎么办?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顿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相互讨论、积极思考办法。甲同学说:两人拉紧一根绳子,一人站在那里作圆心,另一个旋转一周;乙同学说:把同学们排成一排,手拉手,排头的同学作圆心,排尾的同学旋转一周也可以等。引导学生在“用数学”中“学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猜你喜欢
水笔铅笔圆柱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充满友谊的水笔
飞扬的铅笔屑
三支铅笔
自来水笔的发明
小小铅笔,大有来头
水笔的诗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
变换思路一题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