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语文课堂的最美

2013-08-15 00:45雷根升
陕西教育·教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背影语文课诗意

■文/雷根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积累,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在教学中要真正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让课堂成为创造美、欣赏美、感受美的舞台,让课堂焕发出充满思想、充满智慧、充满诗情画意的活力。”由此可见,诗情画意是语文课堂的灵魂,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最美的。如果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欢乐,就必须让课堂洋溢着诗情画意,让我们的学生享受充满诗情画意的人生。

一、诗情画意般的课堂导入

语文课堂始终是我们传播诗情画意的主阵地,课堂精彩的导入像巨大磁石使学生备受吸引。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课堂导入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语文教师的语言具有诗意,能在学生的语言中播下诗意的种子,让学生学会诗意的表达。

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种导语:同学们,唐朝诗人孟郊写过一首著名的《游子吟》的诗作,谁能背诵这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中慈母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感情是复杂微妙的,诗人把这种感情凝聚在哪个动作上?(密密缝衣)这说明,写事只要能抓住感人的一点,写得集中,就会引起读者的共鸣,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就是一个典范。“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敬天下父子情”,有哪一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回顾你的成长之路,父母为我们呕心沥血、辛苦操劳、付出一生,何等伟大。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

通过这一篇诗般抒情文字,勾起了每位同学对自己父母的崇敬,怀着这种感情再去学习《背影》,一定会感同身受,用饱含热泪地去解读黑布马褂的背影。

二、诗情画意般的朗读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前提,是进入文本的最佳方式,作品中喜怒哀乐的感情、抑扬顿挫的节奏、优美欢快的语言都可以通过朗读而清楚显现。在朗读中,我们感受到了《观潮》的壮美与豪放;《散步》的温馨与责任感;《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在朗读中,学生最先触摸到了流淌在字里行间的诗意,离开了读,再美的文章也不会生发出诗意。语文课要“以读为本”,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收到情感熏陶。这样,原本无生命的语言文字符号才能生动鲜活起来,才能富有诗意。

三、诗情画意般的解读

对文本的解读,要力求诗意,要善于挖掘文章里面蕴涵的诗意点。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渗透着编者与作者双重的情感,而这正是我们引导学生发现诗意的地方。《故宫博物院》里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乡愁》中浓浓的思乡之情,《三峡》里的奇特壮美,《社戏》里童年伙伴的善良淳朴,《沁园春·雪》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迈等等,都可以激发起我们的诗意点,让我们去诗意的解读。

四、诗情画意般的结语

课之结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概括总结,浓缩精华;可以利用一节课所有的积淀,蓄势成新的高潮,强化成深刻的记忆。但我们还可以增添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诗情画意的效果。结束语言应当富有诗意,力求意犹未尽,如在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用抒情的语调,讲了这样的一段话:“一个充满无穷趣味和神秘色彩的百草园,一个充满淡淡墨香和难以忘怀的三味书屋,一段青涩却又瑰丽的童年回忆,早上悄然绽放的花朵,在夕阳里捡拾起,几许感慨?”

诗情画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情画意的语文教学,就好比一片荒野没有鲜花的点缀,苍凉而无生机。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如同高山流水,春雨缠绵;诗情画意的语文课,情景交融,自然流放;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我们语文老师理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一点激情,多一点人文素养,多一点平等交流,在课堂上用情真意切的语言、形象优美的画面、情趣无穷的活动和富有创意的练笔,和学生一起共同构筑处处充满灵性,时时涌动真情的诗意画意课堂。这是新课改给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猜你喜欢
背影语文课诗意
诗意地栖居
两个背影
冬日浪漫
可怕的语文课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被耽搁的诗意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