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丽 神华大雁集团公司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随着信息化的加快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正在普及,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在企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人事日常事务、薪酬、招聘、培训、考核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指组织或社会团体运用系统学理论方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且发展迅速,在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在大多数人事行政部门都引进了信息化的管理设备,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成本,极大的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里重要作用。
在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计算机主要用来处理一些报表,档案管理、信息查询等工作,这些工作的数量非常大,如果用手工来进行统计,就会存在很多的弊端,比如,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等,既费时又费力。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慢慢去开发,学习、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信息化方面所呈现出的进程滞后原因,主要是由于领导人本身还依然是以一个较为传统的思想意识来进行管理,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在当前社会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必要性、紧迫性。有相当一部分领导人员仅仅只是对相应的经济效益加以重视,而忽略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产生的间接性经济效益。并且无论是自行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自行开发,还是对第三方软件进行购买,都是属于一项较大额度的资金投资。而在领导人本身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就没有重视,再加上企业本身规模、效益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很难让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同意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信息化进行建设。但也恰恰是由于部分人力资源企业本身的基础扎实,在当前人力资源信息化之后,其管理工作也就更加的困难。并且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企业也还是按照传统观念来执行,甚至不能将传统管理流程规范的严格落实下去,如此一来,也就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开始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就应该去计划,去研究怎样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最大的潜能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过去,传统模式的管理有很多弊端,如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加工不及时,信息滞后、时效性不强等这些都会造成工作效率低,准确性不高,所以,企业就会发展缓慢。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分工明确、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强员工的积极性。
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在企业的应用中越来越重要,所以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的软件系统。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的管理主要包括基本的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的管理、信息的查询和维护等方面。随着工作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够为企业开发一个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系统,会给领导者、管理者、员工带来很大的方便。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就要制定出合理的科学方法,同时还要有先进的技术手段,这样才能提高动作效率,保证工作的质量。
1.要应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和技术。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改造和升级要充分考虑到管理这一概念,只要是管理就要涉及到诸多的工作事项,而且这些工作事项都是系统化的流程化的,只有对企业的组织结构有清晰的了解,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体系清晰的认识,才能通过信息化技术将人力资源的工作具体事宜与人员岗位相互衔接,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业绩的考核工作。
2.要考虑信息化改造的经济性。在进行信息化的开发和改造过程中,要本着高性价比的原则,不能冒进也不能懈怠,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经济能力和人员水平,做到物尽其用不冗余,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在进行组网过程中要让充分考虑以后的维护、维修的经济性,不要盲目的追求高端、高配置系统,在这方面吃过亏的企业举不胜数,希望有关企业不要重蹈覆辙。
3.要考虑系统操作的简单性。信息化技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不是要增加工作难度,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让人力资源管理更高效化,更具有操作简易性。如果不高清这一点盲目进行信息化,只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得不偿失,在进行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有关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相关素质,如果需要提高计算机水平就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并结合他们的实际工作需要一步步的进行信息化改造,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实际操作起来更简单更易用。
社会不断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中越来越普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为企业中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方面,所以,我们也要不断的学习关于计算机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顺应时代的发展。
[1]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敬,宋广国,赵硕等.《软件工程教程》[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3]林上杰,林康司.《JSP.2.0技术手册》.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