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力市第五中学 刘晓冬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看书,毕业班的一位数学老师来到我办公室,手里拿着一份试题送到我面前说:“校长,我托朋友弄到了一套数学模拟试卷,很有价值,我想为我所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每人复印一份,让学生们做做。”我说:“为什么不把全体毕业班级的都印出来呢?”她说:“这可是我费了老大劲才弄到的,所以要保密。”我笑着说:“这样太狭隘了,我们学校是一个大集体,资源要共享啊,还是把全体毕业班的试卷都印出来吧。”那位老师极不情愿地同意了。
她走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我们学校从1973年建校至今,在道德建设、课程改革、质量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我知道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的整体发展受到了制约,可我又找不准问题出在哪。那位数学老师的一番话让我找到了答案,教师们缺乏团队精神,工作喜欢单打独斗,不愿与他人沟通与合作。在学校,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他们视彼此为竞争对手,而非合作的伙伴,而各校各学科之间教学质量的横向评比无形当中又强化了教师间的矛盾。
我们应当承认,当今的世界充满了竞争,良性的竞争有助于事业的发展,但合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工作中我们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当“小我”——学科、班级或教师个体与“大我”——学校、年级或教师群体发生矛盾时,团队的利益,大局的利益应该是第一位的。二是把握好“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这是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要素。要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就要使教师认识到集体的(团队的)重要性。三是正确对待荣誉,荣誉要通过集体工作来分享。初中毕业考试科目共十几个,涉及三十几名教师,毕业生500多人,单凭某个学科或某个教师的个人努力是无法实现成功的,团结协作、互助共赢、整体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一直以培养健康人才作为第一追求目标,而这个目标就要求群体成员中每个个体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个体贡献的功能。而个体的贡献功能又是通过群体智慧来实现的。质量中心的美好愿景激励着每个成员,激励着整个团队。经过认真的思考之后,我提出要逐步淡化同学科内的竞争,强调团队目标的实现,并建立促进教师竞争与合作的激励机制,有效控制内耗,强化教师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我们领导班子成员共同探讨研究制定了一个初步的方案,然后又把初步方案拿到教师中去论证,最终形成了一个“捆绑式”的奖惩办法。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初,根据上一年度的教学效果制定年级组和学科组两个团队的质量目标。如果没有实现团队奋斗目标,那么所有成员的质量考核均不得分。即使个人成绩或小团队成绩再突出也不能评功,奖励必须在总目标实现的基础上进行。这就使每个成员充分认识到:只有紧紧围绕自己团队的目标,齐心协力密切合作,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这种“捆绑式”的业绩考核方法极大程度地激发了教师的团队意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目标一致、相互支持,遇到困难共同面对,有了经验共同分享。教师间互相合作的氛围日趋浓厚。
这种“捆绑式”的奖惩办法实施以后,我校教师摆脱了无序竞争带来的精神压力,教师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得到了增强,教师之间也更加和谐更加融洽了,学校的各项工作也有了长足进展。那位数学老师有一次还特意找到我说:“校长,这下好了,有什么问题大家都可以说,都可以商量了,再也不用藏着掖着了。”而事实也证明教师的团队精神加强后对学校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当年的中考成绩我校在伊春排名较上一年提高了六个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