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财政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的计量分析

2013-08-15 07:07:30王小许蔡文伯
华东经济管理 2013年11期
关键词:著者财政论文

王小许,蔡文伯

(1.石河子大学 师范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2.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 六安 237000)

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我国关于教育财政的研究日益繁荣,教育财政的研究成果增长迅猛,专家学者已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对教育财政问题进行分析,发表了大量论著。但现有研究大多是从定性角度出发,缺乏对教育财政文献最新发表状况的定量分析。本文拟用系统、深入的定量分析方法对教育财政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得到明确的不同于以往单纯理论分析的量化数据,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更准确的了解教育财政研究的现有水平和发展现状,分析各个阶段教育财政研究的热点,揭示核心的研究力量,发现教育财政研究已有成果存在的不足,探讨教育财政研究的特点、发展轨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检索时间为2012年12月31日。以“教育财政”为主题进行检索,查询到1993-2012年的教育财政研究文献进行整理汇总,共检索到核心期刊994篇。

一、研究现状与结果分析

(一)发文分析

科学文献数量的增长变化可以反映出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和未来的趋势,从而为选择科研课题、确定技术开发或技术引进方案等提供决策依据[1]。

1.年代分布分析

对1993至2012年CNKI教育财政核心期刊所作的检索、整理汇总结果表明,在这二十年间,共有教育财政研究文献994篇。从总体上看,相关文献量从1993年的4篇增长至2012年的95篇(见表1),不同年份文献发表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1993年的4篇以及1994年只有1篇,反映出在教育财政刚刚诞生之初的研究还不稳定。在随后的几年里,对教育财政的研究得到持续发展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01年之前增长一直较为平稳,教育财政研究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也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但总体上缺乏问题意识。从2001年开始,到2009年相关文献的数量迅猛增加,教育财政已受到高度重视,研究不断加深和拓宽,逐步重视本国具体的教育财政问题,强调教育财政的公平性,并尝试构建教育财政理论体系。在接下来的2009-2012年发文量基本保持在百篇左右,在高数量水平上进入平稳阶段。教育财政研究领域已经得到充分的积极关注,进一步增强了问题意识,研究热度相对持续稳定。

表1 1993-2012年我国教育财政研究文献年代分布篇

由表1可知我国教育财政研究文献从1993年4篇至2001年18篇呈直线增长,2001年18篇至2009年119篇呈指数增长,2009年后趋于平缓。其指数函数为:

科学计量学的先驱普赖斯曾提出了著名的“普赖斯文献指数增长规律”。他指出,科学文献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一个学科发展的初期,文献的数量处于非常不稳定的增长阶段,而当该学科进入发展期,其文献数量将呈指数型增长,出现“情报爆炸”态势[2]。由此可知,教育财政发文量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应的时间跨度为1993-2001年。在此阶段,曲线变化相对平缓,趋于一水平直线。在这一时期的发文量之和为90篇,仅占文献总量的9%,年均发文量为10篇。这一阶段可称之为教育财政研究的诞生发展阶段,第二阶段对应的时间跨度为2001-2009年,曲线呈指数增长。与第一阶段相比,这八年期间的发文量无论在绝对数量方面还是在年相对数量方面都明显增长。这一阶段可称之为教育财政的快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对应的时间跨度为2009年之后,曲线变得趋于平稳,文献增长率变小。这一阶段可称之为教育财政的纵深发展阶段。

2.期刊分布分析

本文按照布拉德福定律方法统计分析了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教育财政文献。研究的994篇文献中发表6篇及以上的期刊有39种,这39种期刊共发表教育财政论文429篇,占论文总数的43.1%,表现出一定的集中趋势。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将这429篇论文按其刊载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进行分析(见表2)。

表2 1993-2012年教育财政研究文献6篇及以上期刊分布

(1)区域分析。根据不同期刊刊载该研究领域文献量的多少,依据布拉德福定律:如果将科学期刊按照其登载某个学科的论文数量的大小,以渐减数序排列,那么就可以把期刊分为专门面向这个学科的核心区和包含与核心区同等数量论文的几个区[3]。根据表2数据,以三个区期刊论文数量基本相等原则,可在这39种期刊中区分出载文量最高的核心区以及包含与核心部分同等数量论文的相关区和离散区(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核心区是发文34~73篇的3种期刊;相关区是发文17~30篇的10种期刊;边缘区是发文6~16篇的26种期刊。经过分析,核心区和其他两区中所含的期刊数大体上成等比数列,公比近似为2,即5∶11∶22≈1∶2∶22。说明在1993-2012年我国教育财政研究文献在期刊中的分布基本符合布拉德福分散定律。

图1 1993-2012年教育财政研究文献6篇及以上的期刊分区图

据表3可知,核心区域期刊分别为《教育经济》(73篇)、《教育发展研究》(57篇)和《教育研究》(34篇),这三种期刊占前39种核心期刊发文总量的38.2%。位列教育财政研究论文发表前三甲的期刊均为教育专业刊物,这些期刊是教育财政研究者主要的投稿刊物,也是读者在关注教育财政问题时重要的学术参考文献。相关区期刊的10种期刊(包括《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科学》、《教育与职业》等)占这一比例也高达31.2%。由此可见上述几种期刊,特别是《教育经济》、《教育发展研究》和《教育研究》,是我国教育财政研究的主要阵地。

表3 1993-2012年教育财政研究文献6篇以及上的期刊分布

(2)图像观察。本文取按递减等级排列的期刊数量的对数为横坐标,以相应的文献累积量为纵坐标进行图像描述,得到一条曲线(见图2)。分布曲线大体由两部分组成,上升的前一段曲线对应的是核心区,近乎直线部分对应的是相继区的期刊,这一曲线与布拉德福分散曲线基本吻合。由此可知,采用图像观察方法与区域分析方法所得教育政策财政领域核心区期刊的结论基本一致。

图2 期刊与论文的布拉德福分布曲线

3.研究热点分析

教育财政研究论文的视角和切入点多种多样,关注的内容和重点也是大不相同的。准确细分教育财政的研究热点具有一定难度。本文根据教育财政研究论文的关键词出现频率进行分析,出现频率越高越能体现教育财政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图3反映的是从1993年到2012年教育财政994篇文献中出现频次高于8次的关键词分布情况,这些高频关键词勾勒出教育财政研究的总体趋势,管窥近二十年来教育财政关注热点的发展脉络。在教育财政论文中,位于前三位的“高等教育”(120篇)、“义务教育”(99篇)、“教育财政”(71篇)三个关键词是研究的重点,论文数量均70篇以上,最能反映教育财政研究的发文热点。

图3 出现8次以上的关键词分布

国内学者对“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幼儿教育”等问题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借鉴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教育财政政策措施,以期对我国教育财政改革有所启示。“教育财政”、“财政体制”、“财政投入”、“公共财政”“财政拨款”、“财政支出”、“经费投入”是教育财政研究的具体主题,在教育财政研究的发展过程中紧密结合经济学专业研究,借鉴经济学先进的理论和实践。近些年很多学者开始对“转移支付”、“财政转移支付”、“成本分担”、“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实践进行检验,推动了教育财政现代化的发展。“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农村教育”等话题的重点是农村义务教育财政问题。义务教育是国民素质、知识储备的基础,要加大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教育财政问题在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教育财政在投入量以及城乡教育经费差距中不公平现象表现突出,社会矛盾较大。因此,“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教育券”等研究必然成为我国教育财政研究的重点。

(二)著者分析

研究科技期刊论文作者的量化规律,有助于掌握作者队伍的情况,有利于估计论文产生的现状与潜力,便于查证作者及科学合作动态,易于建立作者的检索系统,可以提供进行科学成果及人才规划的量化依据[4]。

统计分析某一机构、某一地区著者结构、著者发表文献及其传播利用的情况,则可对该机构、该地区的社会科学能力、水平和影响做出评价。同时,社会科学文献著者的职业机构、年龄结构、合著结构等可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取向、发展潜力、发展阶段、学科综合与复杂程度等进行评价[5]。

对教育财政论文著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教育财政研究队伍的建设情况和科研实力,也可以从中了解核心著者及其机构情况和地区分布状况。

1.核心著者分析

早在1926年,美国学者洛特卡最先研究了科学文献数量与著者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发表了“科学生产率的频率分布”等著名论文,创立了世界闻名的“洛特卡定律”[6]。揭示了著者发文频率和发文数量的关系。普莱斯在洛特卡定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著名的普莱斯定律,他指出科学家的总人数,大致上是按照杰出科学家人数的平方增长的[7]。根据普赖斯所提出的计算公式可以确定核心作者的数量:

公式中M为论文篇数,Nmax为所统计年限中发表文献最多的那位作者所发文量,只有发表文献数高于M篇的作者,才能被称为核心作者,即多产作者。

根据洛特卡定律以第一作者为统计对象,在本文所统计的时间段1993-2012年间共994篇文献,发表文献最多的著者发表论文14篇(见表4)。将Nmax=14代入公式中,求出M值为3.37篇。运用中按照实际取整的原则,取M值为4,即发表论文在4篇以上的作者为教育财政研究的核心著者群(见图4)。这些核心著者发文量高达142篇,占论文总数的14.3%。发表10篇及以上的著者有4位,他们共发文46篇,占核心著者发文量的32.4%,平均每人发文量到达11篇。粟玉香、李祥云、杜育红、王善迈是我国教育财政研究领域不容置疑的学术中坚力量。总体而言,教育财政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一批持续、稳定、有影响力的核心著者群。

表4 1993-2012年教育财政研究5篇及以上文献著者分布

图4 1993-2012教育财政研究核心著者群分布

2.著者机构分析

从对文献产出机构的性质分析可以看出,教育财政方面的研究成果大部分由高等院校的研究者得出,占总论文量的89%。仅有11%的教育财政研究文献由非高校研究人员发表,其中,科研机构发表了8%的论文,政府部门仅占3%,企业和其他机构一篇也没有。由此可见,高校是教育财政研究的绝对主力军,在营造教育财政研究的学术气氛,推动我国教育财政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影响国家教育财政政策、推动新型教育财政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进一步了解教育财政研究文献的高产机构情况,本文把分析范围扩大到1993-2012年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5篇及以上教育财政论文的高产机构(见图5)。由图7可见,北京师范大学(120篇)、北京大学(51篇)和华中师范大学(41篇)这三所高校是我国教育财政研究的高产机构,对我国教育财政研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北京师范大学表现最为突出,发表论文120篇,占论文总量的12%,比位列二三名的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文章总和还要多。这表明,经过多年积累,北京师范大学已具备较为雄厚的教育财政研究优势,研究能力较强,在国内处于遥遥领先地位。北京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对教育财政研究重视程度也较高,并且已经取得丰硕成果。排在其后的华东师范大学(24篇)、中央财经大学(23篇)、浙江大学(23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2篇)和华中科技大学(20篇)也是教育财政研究的主要力量。从图5中可以明显看出,对教育财政研究论文高产省区做出主要贡献的是当地的高校,如位于北京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

图5 发表文献5篇及以上的高产机构分布

3.著者地区分析

本文把发表文献5篇以上的高产机构所属的区域作为判断依据,近似的认为在期刊上发表教育财政论文越多,则表明该区域在教育财政领域的研究实力越强。由图6可见,本文所研究的文献5篇以上的高产机构(40个机构,556篇)所属区域中,北京占据首位(249篇,占44.8%)。在对教育财政的研究上紧随其后的是湖北(93篇,16.7%)、上海(47篇,8.5%)、浙江(32篇,5.8%)、吉林(19篇,3.4%)、福建(18篇,3.2%)和河北(15篇,2.7%)等。

图6 教育财政研究论文的地区分布

我国教育财政研究力量的分布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层次性和区域不平衡性。根据1993-2012年各著者地区发表的教育财政研究论文在全国范围内所占的比重,本文把我国教育财政研究的著者地区分为五个层次,见表5所列。

表5 教育财政研究力量的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教育研究绝对优势地区(占全国比重>15%):北京、浙江,两者共占全国超过3/5(61.5%)的比重。这两个省市是教育财政研究的传统优势地区,也是我国教育财政研究开始较早的地区,具有坚实的基础和雄厚的研究实力。

第二层次:相对优势地区(占全国比重>5%):上海、浙江,两省市共占全国1/7(14.3%)的比重。这些地区在教育财政研究方面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发展潜力巨大。

第三层次:潜力地区(占全国比重<5%):吉林、福建、河北、江苏、河南、湖南,以上六省市虽然单独所占比重较小,但累计超过全国1/7的比重(15.4%),在教育财政研究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表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

第四层次:相对劣势地区(占全国比重<2%):广东、天津、辽宁、江西、山东、重庆、甘肃,以上七省区共占全国不足1/10的比重(8.8%),单个省市的比重不足2%,反映出这些省区在教育财政研究方面的基础较为薄弱。

第五层次:绝对劣势地区(空白):山西、内蒙、黑龙江、大连、安徽、宁波、厦门、青岛、广西、海南、深圳、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青海、宁夏、新疆以上19省市在1993-2012年间在上述40种教育财政高产期刊中以第一作者没有发表1篇教育财政研究文章,这表明这些省区在创新管理研究方面还处于相对劣势。

从教育财政研究论文的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中南地区、华东地区,特别是华北地区(271篇,48.7%)占到全国的近1/2,而中南地区(124篇,22.3%)、华东地区(123篇,22.1%)两区合计占到总数的44.4%。东北地区(26篇,4.7%)、西南地区(6篇,1.1%)、西北地区(6篇,1.1%)相对比较薄弱,仅占6.9%左右。

二、研究特点与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育财政研究的主要特点

1.年代分布

在科学技术领域里,某一学科的文献量及其增减变化,标志着相应学科的兴衰起伏。也就是说,文献数量的变化是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发展变化的晴雨表,根据文献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以大致地揭示科学发展的某些特点和规律[8]。纵观1993-2012年这二十年的统计数据,教育财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政府以及个人等社会不同层面研究者的关注。特别是近十年,教育财政相关研究论文在数量上已出现质的飞跃,研究领域不断加深和拓宽。在相关政策的引领下,我国教育财政专家、政府以及一线教师开始越来越关注教育财政政策,重视对教育财政的研究。人们对教育公平的需求促使人们开始关注教育,而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便是教育财政的公平,这也使得人们对教育财政的研究重视起来。

同时,我们也可看到在从2009年以来发文量开始增长变缓,说明我国教育财政研究在面临一个新的突破。许多研究重复性的东西较多,而且缺乏问题意识,缺乏开创性,也缺乏研究的深度。

2.期刊分布

期刊分布的统计分析显示,文献期刊的分布基本符合布拉德福分散定律,具有明显的集中性,核心区域期刊仅有《教育与经济》、《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研究》三种。也具有广泛的离散型(边缘区域期刊较多)。有些方面的研究还不成熟,但也为广大学者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

《教育与经济》已经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各位教育财政研究学者探讨教育财政理论问题,研究教育财政现实问题的权威刊物。

《教育发展研究》从比较宏观的层面对关系教育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该期刊也涉及各类教育财政问题,用比较宽泛眼光审视教育财政,讨论问题较为理性,往往采用鲜明的观点,辅以充分的论据来诠释和判断当今社会矛盾突出的教育财政问题及内在机理。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教育研究》始终关注教育理论的前沿问题,主要刊登高水平、有创新性的原始性研究文献,引领开展重大教育财政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讨。该期刊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和重要的学术地位,是我国教育财政改革问题研究的主要平台。

同时,文献期刊也具有广泛的离散性。边缘区域期刊较多,有些方面的研究还不成熟,但也为广大学者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

3.研究热点

教育财政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主要集中于两大研究热点:一是在各级各类教育财政之间进行有效的资源分配。按照“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等形式,对教育财政进行分类研究,以便更清楚地看到教育财政经费在各个教育层面上的使用情况,从而有利于合理调整公共教育财政支出结构,促进公共教育经费的有效运用。二是在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基本建设之间进行合理资源配置。在分配教育资源时,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国家教育财政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农村教育”,充分考虑“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合理、有效的分配教育经费。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市场经济的规则。

因此,如何立足教育的特点,充分了解“教育财政”、“财政体制”、“财政投入”、“公共财政”“财政拨款”、“财政支出”、“经费投入”等经济学理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转移支付”、“财政转移支付”、“成本分担”、“绩效评价”等实践手段科学合理地调节教育经费,就成为新形势下我国教育财政调节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问题。

4.核心著者及机构

对核心著者及机构的研究发现,持续、稳定的核心著者群和高产著者机构已经形成。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中教育财政研究受到充分重视,高素质的研究者积极参与其中,已具有相当一批数量庞大的核心著者群。但是,从发文总量来看,核心著者的论文总量偏少,说明教育财政核心作者群还待进一步发展,应及时发现和培养更多的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国内教育财政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这也与其研究的前沿性、基金资助多投向高校和科研机构有较大关系,使得各大高校成为教育财政研究的绝对主力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也在教育财政领域倾注了大量心血,发展较迅速,研究水平较高。此外,各级党政部门也开始投入关注,有从高校、科研机构走向实际应用的趋势,这必将推动教育财政研究向纵深发展。

5.著者地区

对著者地区的统计分析发现,教育财政的研究力量强弱与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大体有一定的相关性。教育财政研究力量较强的优势地区大多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华北地区和中南地区。这些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较多,学术气氛浓厚,教育财政研究的专门人才也较为集中,因此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也较多。

(二)当前教育财政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明显的非均衡性

学术界对教育财政的研究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教育财政的研究热点呈现不均衡性,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科学合理地调节教育经费两个方面的论文所占比重较大,对教育预算、教育决算、教育审计以及教育税收等制度的研究还相对较为粗糙。在期刊偏向上,虽然教育财政研究的论文几乎分布在大多数教育类和经济类的期刊上,但是大部分有影响力的论文主要集中在少数集中期刊上,显示了极高的集中态势。在著者机构以高校为主,在地区分布上向经济发达和教育资源秘籍的地区集中,主要集中在华北、中南等地区科研机构和大学集中地城市。

2.研究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虽然教育财政领域已经形成持续、稳定的核心著者群和高产著者机构,但是研究队伍的整体水平不佳。在近二十年中发表教育财政文献最多的著者发表了14篇论文,在数量上是比较可观的。但仔细研究会发现,在这二十年里发表5篇论文以上的核心著者仅20位,大多数著者只发表过一两篇文章。任何一个成熟的研究领域都有一个稳定的研究群体,并且长期研究某一方向的著者一般都有比较稳定的科研成果发表。如果一个从事教育财政研究的研究者在二十年里只发表过一两篇文章,那么我们就很难断定他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就在教育财政方面。对教育财政研究的著者群统计发现,绝大多数研究者集中在高校。对著者区域的分布统计发现华东和中南地区是研究队伍最庞大的地区,这与华东、中南地区的经济实力以及教育资源的丰富是分不开的。西南、西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也是经济和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所以研究队伍相对薄弱。总体上说,整个教育财政的研究队伍质量不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财政的研究队伍建设,尽快形成高质量的研究群体。

3.理论建设有待突破

我国教育财政的大部分研究还停留在现象的描述以及经验的总结,对教育财政的研究普遍缺乏有深度的研究,创兴性观点较少的研究占据了论文数量的大部分。在检索到的文献中探讨教育财政理论建设的论文较少,研究者的理论素养尚需提高。要完善教育财政理论体系,就要求研究者不断加强教育学与经济学理论以及方法论的修养,加强对国外研究成果的消化吸收。

三、结束语

通过对教育财政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近20年里我国教育财政研究积累了相当的研究成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教育研究领域不断加深和拓宽,受到了越来越多不同层面研究者的关注;文献期刊分布基本符合布拉德福分散定律既具有明显的集中性,又具有广泛的离散性;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科学合理地调节教育经费两个方面;教育财政领域已经形成持续、稳定的核心著者群和高产著者机构,高校是教育财政研究的主力军;教育财政研究力量较强的优势地区大多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教育财政研究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研究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以及理论建设有待突破。

[1]郭雄伟.2001年以来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研究的文献计量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

[2]庞景安.科学计量研究方法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3]Bradford SC.Documentation[M].Washington:Public Affairs Press,1948.

[4]王崇德.期刊作者的量化研究[J].情报科学,1998,16(5):369-378,380.

[5]娄策群.社会科学评价的文献计量理论与方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Lotka A j.Thefrequency distribution for scientific Productivity[M].Journal of the Washington Academy of science,1962,16(12):18-21.

[7]Price D de S.Little Science,Big Science[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3.

[8]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著者财政论文
《第二胜者法王宗喀巴传》著者考
卫拉特研究(2020年0期)2020-01-19 01:21:18
参考文献著录时“等”的西文应使用“et al.”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近代史学刊(2018年2期)2018-11-16 09:19:42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42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36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01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新闻前哨(2014年1期)2014-03-12 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