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改
(中共信阳市委党校,河南 信阳 464000)
发轫于上世纪20年代的河南红枪会是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的农民自卫武装,在河南广阔农村里,对河南的政治局势和革命战争产生重要的影响。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天灾人祸,使得地处中原的河南大地匪患猖獗,民不聊生,蕴藏在农村的反传统行政权力的力量就以各种组织形式爆发出来,以“刀枪不入”法术为主要特征的红枪会一经出现,便立刻受到了广大乡村民众的欢迎,河南基层社会出现了几乎“无村没有枪会”的局面,最高潮时河南红枪会人数有上百万①。
河南是红枪会的肇始和中心省份,也是红枪会力量最为强盛、影响最为广泛之地。目前有据可考的是,大约在1917年前后,红枪会在河南就出现了。据郑振宇《河南农民状况调查》介绍:“团结人民来实行自卫的红枪会,便纷纷出现于各地,最早在民国五六年间,豫东归德一带就有硬肚会的组织,逐渐豫西及豫南的西部相继有红枪会发生。②”《光山县志约稿》也有记载:“民国五年,有北来左道就有这样教人练习符咒,术士谓可以抵御枪炮,县西北愚民信之,结社练习,谓之硬肚会、红枪会。③”天津《大公报》载文《战事与红枪会》称,“查红枪会起源于河南,当为八卦教之余裔。④”《晨报》则记载:“1916年左右,在豫东归德出现硬肚等组织。其后硬肚会、红枪会渐渐蔓延河南各地,至1920年已遍于河南全省。⑤”向云龙在《红枪会善后问题》指出:“作者识红枪会,是今年各省农民自动所组织的团体。她发达的速度,几有一日千里之势!在初不过仅在河南一省,到现在连直隶、山东、山西、陕西、安徽、奉天都继续发生了。⑥”
红枪会的成员绝大多数是贫苦的农民,虽然有些地方“这种组织在发展以后,混入了一些游民分子参加在内,或是有些地方的领导权落在土豪劣绅的手里”⑦,但红枪会仍不失农民自卫武装的性质。红枪会的纪律较为严明,能维持农村传统的善良风俗,也是安定地方秩序的基石。红枪会在武装自卫,抵抗土匪、官兵的骚扰,拒纳苛捐杂税,维持地方秩序及抗粮抗捐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红枪会有自卫保家的目的,故更有号召力,广大乡村民众对之趋之若鹜,上至六十多岁的老翁,下到十几岁的未成年人,都加入了红枪会,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地主乡绅的领导下,与地方政府和军阀相抗衡。当时,豫南的不少县份被红枪会占领,比如罗山县红枪会就曾联合正阳、汝阳、息县红枪会,大举进攻罗山县城。
据《信阳地方志》记载,1924年春,息县红枪会、白枪会、黑枪会设坛聚众,第二十六混成旅张万信团前往剿办,红枪会首领金保仁等聚众千余人,占据固始县张家寨抗拒。4月16日,张团攻占张家寨,红枪会突围转移。5月1日,红枪会众3000余人袭击张万信团部驻地,击毙张万信。到了1925年,红枪会已经遍及信阳各个乡村,信阳县设立红学500多堂,息县参加红枪会的农民有15万人。1926年2月驻息县的建国豫军李森然部滥杀城西黄庄群众,红枪会首领李生香、宋老保串联会众1万余人围攻息县县城,遭军队追杀,死伤近百人。
1926年秋,信阳、确山、许昌、南阳、杞县、睢县、洛阳、巩县、安阳、林县等32县的枪会,会众已经达到130万人,成为一种巨大的武装力量。到了1927年,河南各地规模较大的红枪会有:豫南张猛虎,率10余万会众,其部下分三区。第一区统领张定山.有4万余人,散布在南阳、新野等县;第二区统领刘胡子,有3万5千余人,散布在信阳、罗山等县;第三区统领猴子精,有2万余人,散布在西平、舞阳等地。
1927年3月2-6日,信阳北部的黄家元、洋河红枪会发动暴动,围攻围攻庞炳勋部二十二旅,息县、正阳、确山、罗山等县会众数万人闻警驰援,重创该旅两个团,缴获大批枪支,截获8节给养列车,直至庞师答应移防,红枪会才答应撤退。4月上旬,又围攻魏益三军,迫使两支军队调离信阳。
20世纪20年代,信阳红枪会不断发展壮大,在本区的农村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信阳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结合本区情况,对本地的红枪会进行该在和引导。
河南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运动,故河南农村社会一直潜伏着巨大的反传统权力的力量。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红枪会的形式爆发出来,参与了河南政治格局的演变。初期的红枪会是反对溃兵土匪劫掠的,所以红枪会组织势力强大的地方,很少有兵匪骚扰,俨然成了农村的自卫军。后来,官兵无力剿匪,而且有相当部分的官兵不但不认真剿匪,反而与土匪勾结,利用匪祸,趁火打劫,谋取私利。于是红枪会势力逐渐强盛起来,达到可以与军阀抗衡的地步。
红枪会虽带有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会众鱼龙混杂,有些甚至带有土匪习气,但因为已经成为一种巨大的武装力量,可以直接影响全省局势,所以,受到各种政治势力和军事集团的重视,也成为各方争取的对象。在当时河南的军阀混战中,各派都极力对其拉拢,使之为自己卖命。
对于遍布华北地区的红枪会众.国共双方都十分关注,尤其是对势力发展极快的河南红枪会。1924年,国民党执行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对于农民运动之宣言》,宣言指出:十数年来,兵灾遍于全国,一切军费负担,无非直接间接取之于农民,于是农民日益陷入水深火热,而乡绅之把持乡政,为富不仁者之重利盘剥,贪官污吏之横征暴敛,盗贼土匪之焚杀掳掠,无时不闻,祸国殃民,以致于此。又指出:为防御土匪兵灾起见,特许在一定计划之下,组织农民自卫军。据同年8月1日农民部主编的《农民运动》第一期介绍,“散在山东、河南、直隶、山西的红枪会逐渐与农民协会合作”。1927年2—3月间,时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的邓演达曾多次主持召开农民问题讨论会,明确指出河南红枪会是当地民众的武装自卫组织。之后,汪精卫政府、蒋介石政府忙于分共反共,对于频频动作的河南红枪会也就无暇顾及了。
中共对河南红枪会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更为深刻,中共中央、中共豫陕区委领导人先后撰文,介绍红枪会的性质、作用以及怎样引导其为革命所用。中共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对红枪会作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通过剖析它产生的原因、性质及特点等,对红枪会运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指出红枪会是“真正民众的武装”,是“民族革命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力量”⑧。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曾将红枪会与太平天国、义和团并列为近代中国的三大农民革命运动,在1926年7月召开的第三次中央扩大会议上,专门作出了《对于红枪会运动的决议案》,明确指出:“在红枪会最发达的河南、山东??应注意使农会成为整个的农民组织,红枪会成为农民武装组织。在眼前须利用红枪会去发展农民协会,待农民协会的发展普遍充实后,当使红枪会成为农民协会之武装力量。”同时指出:在河南、山东,要使红枪会“结成反对当地军阀政府的联合战线”⑨。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农村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聚和发展力量。由於革命力量开始时的弱小,根据地最初只能在边界地区存在,而当时的这些地区恰好是红枪会的集中地带。红枪会拥有一定的武力,控制著一定的势力范围,在当地居民中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并占据著相关的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因此,中国共产党及其各地组织在创立革命根据地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第一,加入红枪会中,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使其明了“农民阶级在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地位和责任”。各地红枪会运动的事实说明,“同一农民,守着他的阶级,则可以战胜一切军阀;离开他的阶级,则将与军阀同趋于灭亡的命运。”因此我们应该使农民“明了其阶级地位,把他们的乡土观念,渐渐发展而显出阶级的觉悟,知道农民的团结应该是扩大的而不是狭隘的”,“使他们消免相互间的冲突”,“使他们有集中的组织,联络的关系”。同时,对红枪会的落后性、封建性要进行改造。红枪会反洋人,这是农民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表现,但他们并不了解帝国主义的本质。“我们应该给他们以正确的解释,使他们知道帝国主义的本质,把他们的仇恨转移到帝国主义者压迫中国剥削中国农民的行动和工具上去,以渐渐地消灭他们狭隘的人种的见解,知道全世界革命的工农群众,都是他们的朋友。”红枪会要“真主”是农民要求政治安定的表现,他们不知道自己起来革命可以自救,“我们应该告诉他们,只有工农民众自己团结起来,才是他们得到生活安定的唯一出路。”至于迷信,这是客观事实的自然反映,农民要自卫,而其武器却只是些木棍刀枪之类,“吞符念咒”也就成了他们在敌不过快枪大炮之下的一种无奈的补充。一旦他们“有了机关炮、大炮,便用不着孙悟空、猪八戒,便用不着画符念咒了,现代的武器入了他们的手中,五行八卦的迷信,便渐渐的失去了效力”。因此革命者和青年农运工作者,要赶快加入到红枪会中,“变旧式的红枪会而成堂堂正正的现代的武装农民自卫团”,使之真正达到“除暴安良,守望相助,阻御后匪,抗拒苛税,抵制暴官污吏,打倒劣绅土豪”的目的⑩。
第二,改造红枪会,“利用红枪会去发展农民协会”,“使红枪会成为农民协会之武装力量”。在红枪会最发达的河南山东直隶等省,农民运动与红枪会运动不容易划分清楚,因此在这些地方开展农运工作,须利用红枪会去发展农民协会,等农民协会的发展普遍充实后,再使红枪会变为农民协会的武装力量。但是红枪会的指挥权,往往容易落到土豪手中,变成土豪利用的工具,还有一种匪化的红枪会,也常常成为土豪最得力的基本群众,并与纯粹的农民组织为仇。
第三,给红枪会“一点组织的方法和行动的政纲”。在对红枪会加强改造和领导时,在组织方法上要采取两步走。第一步,宣传他们联合各地方红枪会,组织一个秘密的交通机关,作为各方面互通声气、接洽互助之所,并逐渐把它发展为指导机关;第二步,设法召集各地方红枪会领袖,召开代表大会,形成一个简单的组织,议定一个共同行动的政纲。这个政纲包括:“(一)抵抗土匪;(二)抵抗无纪律军队之骚扰;(三)抵抗苛捐杂税;(四)抵抗拉夫拉差;(五)拒绝行使军用票,或要求以政府所出纸币纳税;(六)保护地方秩序 (即参加地方自治工作);(七)监督地方财政公开;(八)反抗贪官污吏。”把红枪会的行动规范在以上政纲的范围之内,使其成为真正农民的自卫组织。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文献选编》中所指出的,当时党在红枪会中的影响“虽然已经有些,但是还很弱”。在河南,“我们有工作的地方虽有十余县,而比较有基础的还是豫南一带的信阳”,“其它的地方便是太差了”。信阳红枪会人数众多,影响力大,成为豫南重要的农民武装。
但是由于红枪会本身的落后性,其经常摇摆在各种势力之间,立场多变,时而与某一势力对峙,时而又与其合作,受其挑唆利用,比如在1927年5月,信阳柳林农协惩办了24名土豪劣绅,信阳、罗山的红枪会就受到奉军的利用,附近各县枪会聚众数千发动暴乱,攻击当时驻扎在信阳柳林的北伐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宣传车,抢劫北伐军给养列车,致使南北交通中断,制造了柳林事变。惨杀了农运人员和革命青年,造残15人死亡,包括当时中共信阳地委书记周叙伦及数名共产党员在平叛斗争中牺牲。为了更好的将红枪会引导到革命的队伍中来,同时更好的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武装,中共信阳地委加强了对红枪会的领导和改造。主要方法有:
其一,通过启发其阶级意识来争取他们。
通过对红枪会社会进行阶级分析,启发其阶级意识,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1929年7月中共中央扩大会议通过的《对於红枪会运动决议案》指出:红枪会是军阀政治下的产物,是一般中小农民不堪贪官污吏之搜刮,苛捐苛税之剥削,军阀战争之破坏,土匪士兵之骚扰,以及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之破产,土豪劣绅之鱼肉,才发生这种农民原始自卫组织。虽然这种组织在发展以後,混入了一些游民分子参加在内,或是有些地方的指导权落在土豪劣绅手上,然而绝不能说它纯是土匪的组织。……它是真正民众的武装,它已成为民族革命中破坏军阀的一个重要力量。
按照中央对红枪会改造的思想策略,1926年,中共信阳地委通过对“红枪会”的争取和改造,1926年冬天,在信阳北部编组了两个农民自卫团,共有武装农民1万余人。
中国共产党还通过分析红枪会的阶级属性和经济关系,进一步区分了枪会组织和土匪组织之间的差别,并为不同的策略找到了依据。1929年12月2日鄂豫边第一次全区代表大会通过的群众运动决议案,对於枪会和土匪的工作方法基本上持相同的态度,但在吸收枪会和土匪加入革命的问题上则表现了不同的态度。对于豫南领导改造红枪会的实践,中共1930年1月的一份报告 《全国苏维埃区域与红军扩大总形势》说:“河南南部靠近湖北安徽的地方……大部分枪会走向革命化。”
其二,打入秘密社会内部,争取其群众,孤立其首领,分化其组织。
大革命期间,中共在鄂豫边枪会中的工作走 “上层路线”,并未注重争取其群众以分化阶级意识模糊的枪会。后因未得好处,枪会的首领即认为革命党人是骗子,恨入骨髓。河南民众一般的趋向怨恨革命运动,河北及信阳乡间看见学生都要杀,以为革命就是学生弄出来的。通过总结教训,1927年8月中共河南农运报告提出了利用枪会首领与群众之冲突,做分化工作的策略。9月4日河南省委又提出“打入枪会中去,取得传师地位,树立首领”,“破坏他们的组织,形成在我们领导下的革命势力”等方法。黄麻暴动後,中共派人打入豫南规模最大的光山南部枪会内部做工作,最终结束了农民自卫军与红枪会之间的战斗。
1927年11月豫南确山县秋收暴动,参加者除枪会会众外,还有部分土匪武装。1928年3月固始县大荒坡起义,红枪会则成了骨干力量。
1929年12月2日鄂豫边第一次全区代表大会通过了群众运动决议案,总结出了枪会工作16条:1、利用各种关系打入其组织夺取其群众;2、扩大政治影响到枪会中去;3、利用受我影响的枪会打入其他组织;4、作战时捉大批枪会群众加以宣传,留一部分加以长期宣传并采取「取保」的方式;5、勾结其领袖藉以分化其群众;6、有时拘留其领袖,主动必要时杀戮之;7、拘留其家属,放本人回去做破坏工作;8、挑拨其群众与领袖斗争,绝对禁止群众与群众冲突;9、用小恩小惠联络其感情夺取其群众;10、利用在反动区域出来的群众做宣传工作,不可杀戮;11、收买它处红学乡村领袖到反动区域做宣传工作;12、勾结红学群众到赤色区域来受政治影响;13、打开红学乡村时抚慰红学家属,绝对禁止烧杀并注意其组织;14、对於群众的反动领袖不能即时杀戮,但终久必须杀戮,杀戮之前必须向群众宣布其罪状;15、对枪会宣传只能反对其领袖,不能反对其组织;16、赤白对立的地方枪会只能用武装镇压和宣传,以不用武装解决为原则。
其三,直接建立红枪会,以红枪会为掩护,发展农民武装。
1926年冬天,中共箭厂河支部负责人吴焕先等在四角曹门、郑家边、詹家湾成立了“三堂红学”。1927年4月,为了建立党领导的农民武装,中共箭厂河组织以原群众性的自卫武装三堂革命红学为基础,又抽调了一些不脱产的自卫队中的进步分子100多人,组织建立了箭厂河农民自卫军,共产党员吴焕先任总指挥。4月至7月,箭厂河农民自卫军与反动地主武装进行了多次较量,数千武装农民手持钢枪、大刀、长矛迎击来犯之敌。随后,箭厂河农民自卫军成为黄麻起义的主力。这是鄂豫皖边区在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较早的农民自卫武装。
《新华日报》1938年11月3日报道,抗战开始后,中共派出的战区政治工作队进驻信阳后,“一向在行动上反抗政府的红枪会,经他们耐心的宣传与说服,也一变而为愿意和政府合作抗日了”。11信阳的红枪会对日军发起进攻,“计毁敌汽车三四十辆,获子弹万余发、枪七十四支、轻机枪三十一挺、迫炮四门、手榴弹二十七枚”。
其四,对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红枪会采取不同的“统战”策略:大股拉,小股打,听招呼者拉,不听招呼者打。
大股、小股是指红枪会的人数。小股几十人,一二十人,甚至更少,大股则成百上千上万。小股力量有限,大股力量不容轻视。通常所说的土匪,成千上万的比较少见,但像枪会刀会那样的组织,人数则一般比较为多。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对於土匪和会党采取不同策略的原因之一。“拉”是指拉拢和争取,“打”则是指打击和消灭。“大股拉,小股打”是中共各地组织在开辟根据地创立革命武装过程中的普遍做法。不少地方的革命武装最早就是从夺取小股土匪武装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1935年至1936年的鄂豫边中共坚持游击战争,对当地的土匪采取了“大股拉、小股打”的策略。鄂豫边区党委曾派陈香斋以与土匪头子拜把子的方法打入土匪内部,与匪股建立了配合作战关系,同时利用匪股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策略。是采取“拉”的政策,还是采取“打”的政策,自身力量是最主要的依据。如果革命力量比较薄弱,“拉”就成了一般的方法;而当革命力量占优势时,“打”的方法则更易推行。1928年底,豫东商、固等县的著名土匪李老麽拥有8000余人枪,但因无法应付冯玉祥的压力,主动请求和共产党合作。无论是“打”还是“拉”,必须根据具体的敌我双方的形势作出选择。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要求中共对秘密社会暂时“退让”,这也是策略的表现。
中国共产党对红枪会争取,主要依靠与其领袖联络的方式进行。红枪会的领袖都是当地的地主乡绅,因此,当反军阀、反土匪等目标一致时,双方就能很好的合作;一旦出现分歧,这种合作关系随时就可能破裂。同时,由于地方组织把联络和利用秘密社会当成组织暴动的快捷方式,来不及做更细致的工作。其中最大问题是:被争取暴动的秘密社会并不稳定,有的甚至“反水”进攻暴动队伍,以至令暴动失败。尤其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进行土地革命和惩罚地主时,红枪会转而又将矛头指向了共产党。比如,1927年4月湖北麻城的红枪会勾结河南光山的红枪会,制造反共的麻城事变。此后,光山红枪会又数次向麻城发起进攻。在鄂豫皖根据地,当地的红枪会多次参与国民党对共产党的 “围剿”活动。尽管如此,党的红枪会工作,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通过对红枪会的争取和改造工作,部分地掌握了这一现成的农民组织,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
同时,通过对红枪会的争取和改造,基本上防止了统治者对红枪会的利用,扩大中共的军事组织,便於开展根据地的工作扩大了红军的队伍和影响,为后来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项工作创造了条件,还帮助解决了红军的经济和生活问题,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思想和实践,最重要的是为根据地的各项事业创造了条件,也为後来的匪运工作积累了经验。随著革命力量的壮大以及根据地的发展,中共在对待红枪会问题上有了更多的主动性和选择,在后期就偏重於改造和取消的策略。在豫南,声势浩大的枪会运动基本上为中共领导的农民运动所代替。
注释:
①向云龙在《红枪会的起源及其善后》中认为,红枪会“总共不下八十余万人”,见1927年11月lO日《东方杂志》第24卷2I期;王天奖在《也谈本世纪20年代的枪会运动》中指出,“到20年代中期,豫西枪会发展到200万人,声势极盛”,见《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5期。
②《民国日报》1927年3月19日。
③晏兆平:《光山县志约稿》,民国25年(1936)铅印本,台湾成文出版社印行。
④《大公报》1927年6月9日。
⑤《晨报》1927年7月24日。
⑥《晨报》1928年2月7日、8日
⑦对于红枪会运动议决案[A].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1926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⑧《对于红枪会运动议决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8月版,第216~218页。
⑨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年)[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⑩李大钊:《鲁豫陕等省的红枪会》,《李大钊文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版,第871~8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