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困境及其对策——以东台发绣为例

2013-08-15 00:51宣晓庆徐放鸣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东台文化遗产物质

宣晓庆,徐放鸣

(1.淮阴工学院 宣传部,江苏 淮安223003;2.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东台发绣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来源于民间生活与实践,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彰显生命价值的文化品格及人文精神的价值内涵[1],成为民间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入选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是首个获评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工艺类产品,目前正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然而,在审美走向工业化的语境下,东台发绣所具有的手工性、本真性、人文性已然与现代艺术消费品的机械性、失真性、消费性形成强烈冲突,因此,研究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和传承的对策措施、实现其振兴和繁荣发展,成为当前紧迫工作。

1 东台发绣的生存困境

东台发绣的生存困境既与社会层面的因素有关,也与发绣艺术创作自身有关。从社会层面来看,具体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其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导致东台发绣步入困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化机械复制时代的来临,对已经创造出来的艺术产品进行批量化的复制这一艺术品加工方式逐渐占据了艺术生产活动的主要方面,这对以手工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发绣艺术生产产生较大冲击。“一幅40×50厘米幅面的普通头像制作大约得花三个多月时间才能完成;一幅半身带手头像至少花半年时间;一幅1米多高的全身单人像须用一年多时间,如果在创作时探讨某种技法或其他形式,那费时就更多”[2]。发绣艺术在生产时间和技术上要求颇高,因此很难形成批量生产。同时,其制作成本相对较高,价格较昂贵,很多人承受不了这样的高消费使得发绣艺术品不能得到很好地传播和推广,而以博物馆收藏居多。或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发绣生产企业简化制作过程以降低生产成本,迎合普通大众的消费能力,导致作品质量大幅下滑,从而进入产销的恶性循环。其二,艺术保护工作的不足导致发绣艺术的放任自流。在东台发绣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地方政府几乎从未认真审视过这一弥足珍贵的艺术门类,没有开展任何相关的保护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政府官员对经济建设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文化艺术建设,尤其是对各种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发展,人们的态度比较淡漠。在当代各种流行文化、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下,由于相关文化保障政策、法规和资金的缺乏,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措施手段的不完善,发绣艺术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阻碍。

从发绣自身发展的主观局限性来看,发绣艺术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成为其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发绣艺术创作偏离大众生活。发绣艺术创作在当代消费社会语境下,应以大众审美水平为主要考虑要素,在“技”的部分强调精美、无瑕疵,在“艺”的部分强调受众普遍的审美需求,这样受众才会回应以稳定的市场和广泛的传播。而许多发绣艺人在创作时往往固守传统,使得产品过于老化。传统发绣作品在思想内容上不可回避地带有一定的历史和社会局限性,它们无法更加真实地反映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导致其反映时代精神内涵的能力没有被挖掘出来;或者以自己的审美感受为中心,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以自我偏爱为中心,不能兼顾不同阶层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不能为大众广泛欣赏和接受。二是,发绣艺人的技艺与素质有待提高。发绣艺术在当代之所以缺乏优秀的艺术精品,表现题材局限呆板,与其缺乏大批具有高技艺高素质的发绣艺术人才密切相关。当大众广泛了解发绣艺术后,对于发绣作品就会有更高的审美眼光,这就对发绣艺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绣艺术要想有更大的发展,比较好的选择是主动走向市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市场的产品或艺术能很好地存活。但是,我们又不能否认,强大的市场驱动力会制约发绣艺术的学术性追求”[3]。当代发绣艺术的发展面临着发绣艺人在学术水平上的缺失与断层,无法应对大众的审美期待和需求,这势必会影响到发绣艺术的当代生存价值和意义。

由于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等原因,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艺术一改过去那种渐变的面貌,充满动荡和翻天覆地的转变。这种转变造成了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已经越来越背离其自身原有的价值与功能[4]。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复杂的商品化社会中,市场经济逐渐把它所包含的一切都商品化、消费化,审美文化作品也就难免失去原有的深度,成为仅供娱乐消费的商品,逐渐忽视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所以,应当在人文视野下重新审视东台发绣艺术的审美价值,恢复其在市场竞争机制中因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日渐失落的人文精神,使之逐步形成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文化价值观。

2 东台发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

近年来,东台地方政府在推动东台发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东台发绣已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目前正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笔者将以对各类人群所做的问卷调查资料为依据,对东台发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2012年7月~9月,笔者先后在江苏省东台市、淮安市、徐州市三地发出问卷共300份,现场回收问卷,主要调查结果如下:一是年龄特征分析。对东台发绣有所了解和认知的被调查者在年龄分布上,20岁以下占10.5%、20~35岁的占21.6%、35~50岁的占33.4%、50岁以上的占34.5%。青少年对东台发绣普遍不太了解,在青少年中开展发绣艺术的宣传,将有利于增强青少年对东台发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二是文化水平特征分析。在对东台发绣有兴趣的被调查者中,初中文化以下的占8.9%,高中或中专文化的占12.1%,大专或本科学历的占56.7%,硕士及以上的占22.3%。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人数所占比例最大,占79%,他们是关注东台发绣的主要群体。这说明文化程度影响个体对发绣的认识程度和欣赏水平。三是职业特征分析。喜爱东台发绣的被调查者中,学生占32.6%,公务人员和学校教师占41.4%,社会企业人士占18.3%,其他的占7.7%。四是发绣信息获取途径分析。通过网络者占12.3%,通过电视或电台者占41.7%,通过报刊杂志者占30.5%,通过他人介绍者占15.5%。获取有关东台发绣信息主要是通过电视或者报刊,网络的利用程度不高,应加强利用网络这一有效途径进行东台发绣的保护宣传与学术交流。五是观看发绣艺术作品展览的兴趣度分析。有兴趣观看的被调查者占62.8%,觉得还可以者占31.4%,没兴趣观看者占5.8%。发绣艺术作品展览对大多数人存在较大的吸引力。六是对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的必要性分析。认为有必要的占56.8%,不清楚的占 34.6%,没必要的占 8.6%。从中可以看出,有一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非常必要。七是政府是否应该更加重视对发绣艺人的保护和培养分析。在被调查者中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发绣艺人的保护和培养力度的占70.6%,不清楚的占20.3%,不需要的占9.1%。保护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技艺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据笔者调查,政府在保护发绣艺术传承人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力度还不够,应该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加大对发绣艺人的保护和培养力度。八是购买发绣艺术品时注重的特性分析。在被调查者中购买发绣艺术品时注重它们艺术性的占36.4%,注重文化性的占38.9%,注重纪念性的占24.7%。由此看来,东台发绣对购买者的吸引力主要源自于它们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因此东台发绣在当下消费社会语境中想要谋取长远发展,依然要十分重视其艺术水平和文化价值的提高。九是购买发绣艺术品的目的分析。在被调查者中购买发绣艺术品目的是赠送他人者占50.8%,自己留作收藏装饰者占40.3%,是其他目的者占8.9%。因此,作为赠送亲友或者留作装饰审美的东台发绣,应该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才能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十是调查地点公众对东台发绣熟悉度差异分析。各地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东台本地对发绣艺术熟悉的人占63.7%,淮安占30.2%,徐州占6.1%。可见,发绣艺术作为一门地方文化艺术,对其熟悉度比较高的大多是集中在本地或是周围一带地方的受众,而与之相隔较远地方的被调查者多对其表现出陌生感。作为地方文化艺术,它的传播途径较为狭隘,知名度不高,阻碍了东台发绣的保护与发展。

综合上述调研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地方艺术的地域局限性、宣传力度不足以及展览场所的缺失,导致东台发绣的知名度不够,没有引起广泛重视。其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上宣传和教育工作依然有待提高。其三,东台发绣在当今消费时代的审美特征转型,应该兼顾经济与文化价值。在探讨如何展示发绣艺术价值的同时,也要注意研究发绣接受群体的特征,使当代发绣艺术发展能适应他们的审美期待与需求,东台发绣才能在当代社会得到真正的保护与发展。

3 东台发绣的保护与发展对策

结合上述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考察结果,为缓解东台发绣在当代消费社会的生存困境,加强对其传承保护与发展,提出两方面对策。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是东台发绣保护之本。“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与拥有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人类自身又是最为基本的载体和传承者,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因素。所以,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无疑是最为重要和最最根本的”[5]。具体来说,应从发绣艺术的创造者和接受者这两方面来分析研究:其一,发绣艺术的创造者。发绣艺术的创造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而且由于它还大多蕴涵着发绣艺术的创造者即发绣艺人的深刻思想、丰富的情感和强烈的爱憎态度,体现了发绣艺人独具匠心的技术美。发绣艺人作为东台发绣的传承者,其身怀的专业知识和高超技艺,真正表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所以,在东台发绣的保护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发绣艺术作品进行研究和保存,而应该重视和保护那些承载东台发绣技艺的发绣艺人的生存状态,关注和保障他们的现实需要,提高其社会地位,重视对其技艺和素质的培养和传承。其二,发绣艺术的接受者。艺术产品必须与接受者发生鉴赏关系才能称之为审美艺术产品。东台发绣的接受过程主要是人的精神对发绣艺术价值的享用和占有,所以,它具有主观性、自由性、偶然性的特点。因此,对于发绣艺术的接受者的把握也就更加困难。根据前文的问卷调查,影响接受者接受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如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有关发绣信息的传播途径以及地域等,这些因素最终导致的是接受者审美价值观的指向性不同。个人的审美价值观一经形成,就会左右他的审美行为,把他引向那些和他自身的审美鉴赏力及审美标准相适合的审美行为类型[6]。因此,积极引导大众对东台发绣产生审美认同感,是保护东台发绣发展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应大力发展宣传教育事业,采用艺术特长生培养、在地方艺术院校开设相关课程等方式,从小培养青少年对发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设立专门场所展出东台发绣作品,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创新力度大的发绣艺术成果、为发绣艺术的保护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加大奖励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东台发绣的认知度,增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特别要在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大众群体中宣传东台发绣,因为他们的审美趣味高雅、广泛,审美参与态度也积极主动,审美追求自由开放,更容易接受东台发绣。

其次,开拓文化产业是东台发绣发展之源。对于东台发绣的发展,文化产业化思路是关键。芬兰学者芮佳莉娜·罗玛通过建立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在经济、技术和文化的范围内对文化产业的经济特征作了形象的解释[7]。芮佳莉娜·罗玛认为文化产业、经济与艺术组成的三角形是文化产业的经典含义,即一件产品通过技术被生产出来并且在商业上是有利可图的,它就具有了文化产业的性质。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东台发绣要在当代消费社会语境下求得发展,就必须在审美特征上适应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体现出发绣艺术的商业价值,因此,当代东台发绣也就具有了文化产业的性质。

文化产业是文化艺术产品自身价值向社会回归的需要[8]。东台发绣是人们的精神劳动产品,其价值的体现离不开社会,因而也就离不开人们的消费。发绣艺术品并不是生来就是商品,但是只有在社会消费的前提下,它的价值、功能才得以有效地体现与发挥。如果艺术产品不能在社会上流动,就没有消费,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古代社会,由于商品交换不发达,再加以传播渠道狭隘、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等方面的影响,发绣艺术品只能成为宫廷权贵和有钱人的欣赏品,或是藏之名山,社会消费的范围较为有限,这种情况下,艺术产品以及艺术生产主体的地位就显得相对低下,甚至无足轻重,因为它的价值没有获得足够的体现空间。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文化艺术产品以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被制作出来,并以空前畅通的传播渠道走向广大受众,最大可能地满足社会大众的精神消费需求[9]。因此,走文化产业化发展道路,是东台发绣在当代社会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

总之,我们应该创造一切条件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甚至融入现代元素带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和飞跃。利用东台发绣所体现的文化、艺术、历史等多方面价值,通过人的继承、发扬和利用,以文化产业化发展思路为东台发绣注入新鲜活力,这是一种主动、积极的保护与发展模式。

[1]宣晓庆,徐放鸣.试析生命美学视野下发绣的艺术品格[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2,21(6):46-48.

[2]孟永国.发绣艺术在新时期面临的困惑与选择[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6(4):83-85.

[3]陶东风.社会转型期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4]朱存明.论艺术与审美文化的关系[J].东南大学学报,2009,11(1):84-88.

[5]吴文科.以人为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性原则[M]//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论文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6]黄凯锋.价值论视野中的美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7]芮佳莉娜·罗玛.以盎格鲁——萨克逊方式解读文化产业[M]//向勇.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

[8]洪瑶.传统文化的产业价值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9.

[9]郭鉴.地方文化产业经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东台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东台鱼汤面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董郎孝道古今传 有爱东台何羡仙
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以绿之名,拓荒出“养心”景致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