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亮,王燕舞,李 波,易 祥,温 瑜,闭璐琳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朝阳溪,原名北帝庙沟,几经更名,近代定名为朝阳溪[1]。朝阳溪是一条贯穿南宁市中心的天然河流,北起罗伞岭,穿过郊区、城北区和永新区,至大坑口汇入邕江,总流域面积2414km2,河道全长14128km,两岸地势平坦[2]。据老一辈的当地人说,朝阳溪在过去是一条清凉洁净的溪流,虽然水量不大,但长年有水,水中时常可见鱼虾嬉戏。加之早期两岸居民少,两岸芳草萋萋、柳树成荫、水鸟成群,配上河面架设的木桥或石桥,自成一番小桥流水的意境,景观十分怡人。直至20世纪中期,溪中尚可见有人游泳。
随着南宁的城市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朝阳沟两岸居民人数越来越多,企业、厂矿和商业区也不断建设、迅速增加。朝阳溪边出现了很多参差不齐的自建民房或临时工棚,两岸变得凹凸不平、杂草从生,随处可见散乱狼籍的垃圾堆。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溪中。附近有些居民为图省事,甚至将生活垃圾等直接扔入河里。上述诸多因素,加之无配套的市政规划与基建设施,使昔日清澈优美的朝阳溪逐渐变成了一条令人谈之色变的臭水沟,严重影响观瞻和周围居民的生活与健康,几乎成了南宁环境污染的代名词,且这一情形持续了数十年。自20世纪90年代末,朝阳溪的综合整治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点建设项目[3],至今已初见成效,但整治工作尚未完成。
本文主要通过现场调查、走访与网络资讯,了解与掌握南宁朝阳溪水污染状况,分析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各类污染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由于朝阳溪周边属于老城区,早期属于自发性建设发展。大多数建筑为居民建筑,房屋密集、杂乱、破旧,居住质量和居住环境低下。建筑周边交通道路问题突出,路面狭窄且衔接不佳[6]。明显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和配套的市政设施,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导致朝阳溪成了排污渠道,生活污水被直接排入朝阳溪。
起初,由于居民数量较少,排入的污水量也较少,在朝阳溪中河水的自净作用下对河流影响较小。但随着居民人数增加,污染物总量越来越多,大量的生活污水,甚至包括未经化粪池处理的粪便污水也直接排入朝阳溪,当超过了水体自净的环境容量时,朝阳溪的污染成了必然。曾经一度,朝阳溪河内水质呈黑色,伴有浓烈刺鼻的臭味,水面长满浮萍,伴有大量的蚊虫滋生,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
按产品与生产工艺的不同,各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的水质、水量也不相同。但总体上,工业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大、有害物质含量高的特点,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自然水体的危害极大。据不完全统计,沿朝阳溪流域有棉纺厂、味精厂、塑料厂、橡胶厂、印刷厂、米粉厂等大大小小的工厂数十家,污染来源较多,且污染物排放量大。2002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从南宁重型机械厂铁路桥到大坑口河段有排污口260个,其中重型机械厂至二十八中河段有排污口19个,二十八中至十三中河段有排污口138个,十三中至大坑口河段103个[3]。20世纪90年代对朝阳溪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朝阳溪被污染的水中除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外,还有硫化物、砷、铅、铬、酚类等化学污染物,以及肝炎病毒、大肠杆菌、结核菌、痢疾菌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1]。朝阳溪的水质超过V类水体的10倍,还直接污染下游凌铁水厂取水点的水质,对市民饮用水安全造成威胁,给工作和居住在沿河两岸的人们的健康带来恶劣影响[4]。近些年,在环保部门的大力督促与监管下,大部分企业对生产废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处理,但朝阳溪的污染状况仍不容乐观。
由于老城区的无规划发展,生活垃圾与工业企业的废弃物无有效处理措施与处置场地。直至近年,在朝阳溪沿岸还随处可见散乱狼籍堆放着的垃圾。时间久了,堆放的垃圾产生发酵,导致周边环境臭气熏天,路人掩鼻绕行,居民对此怨声载道。此外,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横流,多则直接流入河中,少则在流动中蒸发,但一旦下雨,污染物仍将伴随雨水径流进入朝阳溪。
更有甚者,直接将垃圾、废弃物等扔进河道,朝阳溪中常见到有动物尸体,有时甚至还有弃婴等。大量的垃圾与废弃杂物在河道中沉积,其中有机物部分逐渐腐烂变质,产生恶臭,而且在该过程中需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致使水生生物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大量死亡,直至几乎灭迹。
在雨季,朝阳溪还起着蓄洪、排洪作用,可将洪水排至邕江。但朝阳溪源头为残土丘地带,无水源林,上游基流很小[2],故平时河道内的径流量有限。如前所述,大量的生活垃圾与工业废弃物倾倒进入朝阳溪中,其中有机物部分在微生物作用下被分解,而无机性的物质在较小的河流径流中,则会淤积或滞留在河道中,占据河道部分容积。此外,由于两岸许多建筑在无规划性任意建设中侵占了河道断面,也使得朝阳溪的调洪库容逐年减少。1992年朝阳溪的实测水位为69~72m,库容仅为1973年同水位库容的44.8%[2]。调洪能力的削弱,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雨季内涝不断。
在调查中,我们听当地居民讲过亲身经历的故事:每年夏天雨季来临的时候,大家就要严阵以待,以防朝阳溪排洪不及,洪水倒灌进入家里。有时甚至还在吃饭,洪水就灌入家中,只好把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搬着上楼,而其他大件的物品就由他去,把门关上,不让东西被冲出门外作罢。
(1)改建旧城区,建立完善的生活污水收集系统,截流污水,并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在朝阳溪流域周边地区,尤其是老城区,房屋建筑密度大,几乎接近100%。居住人口密度也很大,根据对溪边沿线地区旧民房相对集中的几个街区进行的统计数据,人口平均毛密度为584人/hm2[4]。由于市政设施的极度缺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污水无法被有效收集与处理,不得不就近排入朝阳溪。因此,改建旧城区,建立完善的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实现生活污水的有效截流,并统一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到规定的排放要求时方能排入自然水体,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活污水所造成的朝阳溪水污染问题。
(2)整改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减少“三废”的排放量,并要求对“三废”进行适当无害化处理后再予排放。生产工艺决定了工业企业生产废物的排放类型。原始、简易的生产工艺往往采用粗放型的生产与管理,对环境的要求低,且对原材料的利用效率不高,因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量也多。朝阳溪上游大大小小的工业企业有数十家,但由于各种原因,对生产废物,进行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的很少,尤其是规模较小的企业。某些企业虽然建设有一定的处理设施,但处理能力或效率有限,当运行不当或出现故障时仍只能将大量的污染物排入朝阳溪中。因此,对工业企业进行整改,推进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三废”的排放,才能避免或减轻生产废水和工业废弃物对朝阳溪流域及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
(3)整治河道,防止内涝;适当引水,保证常年稳定径流。朝阳溪天然径流量小,历年的沉积与垃圾的倾倒使河道容积被占用,水面抬升。这会导致两方面问题:一是有限的河道容积,会使得一到雨季,流域范围内涝严重;二是当流域范围的生活污水被截流,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后,朝阳溪的补给水源就只有依靠流量有限的天然径流,较小的水量意味着较小的环境容量,这对于改善朝阳溪的水污染状况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必须疏浚河道,加大力度清理淤堵污物。同时,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禁止居民和企业向河中倾倒垃圾和废弃物;适当地从别处引水,保证朝阳溪常年稳定径流,并根据历年水文资料,适当设置排涝泵站,防止雨季内涝。
(4)建立垃圾分类收集中心或垃圾中转站,尽可能回收有用资源并及时将垃圾转运处置。对于朝阳溪沿岸的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应统筹安排,合理规划生活垃圾固定收集点,并设置垃圾分类收集中心和垃圾中转站,尽可能回收有用资源,并按环保要求,及时将无回用价值的垃圾转运处置。当工业企业有固体废弃物倾倒时,必须在满足行业对其固体废物的无害化要求的前提下,才能接纳中转。垃圾收集系统及中转站的设置,一方面能有效防止或减少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造成的对朝阳溪两岸环境的直接污染;另一方面,垃圾收集与中转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可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建议在当地征集工作人员,因为当地人长期饱受朝阳溪水污染之害,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利于工作的有效实施。
(5)提高居民综合素质与企业的环保意识。要改善朝阳溪水污染问题,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和企业的环保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老旧房屋建筑改造,面临着较大规模的拆迁与居民安置问题,需要居民的积极配合;倡导节能减排,提高生活用水利用率,减少生活污水排放;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居民具备环保自觉性,减少不必要的生活垃圾量,并合理送到指定收集点;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减少生产污染物排放,并在厂内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处置等等:均需从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开始。
朝阳溪水污染问题是我国城市内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从清洁到被污染的一个缩影,所幸朝阳溪的污染问题已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已经开始进行综合整治,并已初见成效。作为在朝阳溪边长大的居民之一,本人见证了朝阳溪的变化:从原来的带着恶臭的黑色水流,到如今变为黄色中掺带着黑色,臭味大大减少。在2013年年初的新闻报道中,也提到朝阳溪的清淤工程已基本完成。我们十分期待朝阳溪的整治工程早日完成,尽快地让朝阳溪除去“脏、乱、差”的恶名,而转变成让人赏心悦目的水景城区。此外,作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一年级的学生,通过本次调查也是获益良多:不仅巩固了我们对专业的初级认知,也为将来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李好那.追踪朝阳溪 [J].沿海环境,1999,(4):6-7.
[2]黄自勤,吴赳赳.南宁朝阳溪上段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方案浅析[J].给水排水,2000,26(12):23-26.
[3]梁军贤.南宁市朝阳溪水文调查分析研究 [J].广西水利水电,2003,(1):61-63.
[4]梁武波.城市内河整治——以南宁市朝阳溪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例[D].南宁:广西大学,2005.
[5]邓超冰,田艳,李新平,等.邕江南宁段和南宁城市内河中的挥发性有机物 [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1):119-123.
[6]疏良仁,黄丹影,石坚,等.重朔城市滨水地区景观风貌——南宁市朝阳溪沿岸环境景观设计 [J].规划师,1999,15(3):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