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后贷款时代”公立高校债务化解之路

2013-08-15 00:51:28张兴乾
时代金融 2013年1期
关键词:债务贷款政府

张兴乾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近些年,我国公立高校已经陆续进入了贷款的集中偿还期,偿还巨额贷款的压力导致了诸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10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文《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减轻地方高校债务负担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意见》(财教〔2010〕568号)减轻公办高校债务负担,化解高校债务风险,促进地方高校健康发展。政府此举表明,政府正在筹划普遍化解全国公立高校的债务。

一、政府理应作为公立高校债务的偿还主体

笔者认为,为了响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高校进行了扩招,又在政府的鼓励下,高校选择了贷款,然而一路走来,从高校贷款的理论研究,到贷款财务风险的防范,都是高校在摸黑探索,政府在其中的管理责任严重缺失。政府的“谁贷款、谁负责”理念难以被高校和社会所接受,加之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的艰难,短时期内让高校承担此巨额债务更无可能。政府理应作为公立高校债务的偿还主体,此观点主要基于以下判断。

(一)高校负债发展成就了新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

倘若高校放弃向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的机会,就会在此次高等教育大发展浪潮中落伍,也就无法满足自身扩招的发展步伐。非但如此,也会影响到国家宏面经济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跨越也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科教强国的步伐就会受阻。可以说,高校负债发展实际缓解了政府面临的压力、提升了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

(二)高校负债发展弥补了政府投入的严重不足

高校向银行贷款,主要是为了弥补扩招后导致的校园、房屋、仪器设备和专业教师的不足,取得贷款后也主要用于了基础建设、设备购置和人才引进。2007年9月12日前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报告中指出:扩招后全国高校共投入5000亿元,国家基本建设的财政投入大概500多亿元,高校通过各种渠道自筹2000多亿元,其他2000多亿元便形成了债务。由于财政资金和高校收费不能满足高校跳跃式的发展,其他方面的资金来源有限,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的高校,融资手段单一,只能通过银行信贷融通大规模的基建资金,以满足兴建新区、扩建校舍、改善办学条件的需求。由此可见,政府对高校扩招发展过程中的投入严重不足,政府应该填补高校扩招发展以来的资金空缺。

(三)政府完全有能力化解公立高校债务

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各级财政每年收入都在大幅增加。2012年9月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实数据为47.29亿元,比上年增长为9.3%。2011 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10.3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0.64亿元,比上年增长24.8%。一系列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完全有实力妥善化解我国高校所面临的巨额债务问题。

二、政府化解高校债务的途径

高校背负巨额债务,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要支付巨额的贷款利息,高校的债务如不尽快化解,只能使高校背负的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假设某高校的贷款规模为10亿元,每年它将支付的贷款利息就达7000万元。而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主要收入依然是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自筹能力有限。以河南省为例,文史类3400元/年/生,理工类3700元/年/生的高校学费标准已经维持了近9年未变,对高校收入的增长有很大影响。如此以来,政府要想保证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由政府积极应对,出台化解高校巨额债务的政策,笔者认为,既然已经确定了政府在化解公立高校债务过程当中的主体位置,如何将化债资金公平合理地用于贷款高校,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式。

(一)根据高校对扩招的贡献程度进行普遍补贴

国家可以统计出自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至某一确定时点,高校因扩招多收学生的净增加人数。再按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学校所属类型等因素,测算出一个合理的生均投入成本。二者相乘计算出应给予高校的建设资金补偿。具体操作中还要综合考虑各高校的发展阶段、建设时间、办学规模、贷款数额等特殊因素,避免“一刀切”导致的不公平。

(二)根据国家精神普遍提高高校的生均拨款

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6775.19元,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6666.99元,在中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十几年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生均拨款不增反降,这仍是全国平均情况,具体到各省份的地方性高校,下降幅度就更明显了。以河南省为例,1999年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6538.14元,2009 年生均预算内经费4217元。远远低于2009年全国平均数8542元。2010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新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 年达到4%。”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对高校教学、科研的投入,提高生均拨款标准,高校就能拿出更多的自筹收入,用以偿还贷款化解债务,政府也可以要求高校拿出切实可行的化债方案。

(三)评估高校贷款形成的资本性支出予以补偿

国家可以委托专业的中介评估机构,对高校贷款形成的资本性支出进行评估,评估要特别考虑高校建设发展中的特殊因素,如:高校引进人才中人力资源成本的评估,高校大型设备、房屋的投入产生实际效益多带有滞后性,产生效应可能在数年以后。评估后进行经济补偿,若新增资本性支出与扩招规模相匹配,则国家予以认可并进行一次性补偿;若超出扩招规模需要或与扩招任务无关,则国家不予补偿。

(四)财政进行转移支付补贴高校教育收入不足

2007年5月21日,教育部部长助理杨周复指出“根据政府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今后5年各类学校学费、住宿费标准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相关标准。违者将受处罚”。从中不难看出,政府财政投入高校教育和民生问题上有所权衡,高校的教育收费标准提高和招生规模增长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增长收费的空间更微乎其微。这样财政就须进行平衡补贴,中央财政可以对收费标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以转移支付的方式进行补贴。

三、需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政府化债应多角度考虑

高校对高等教育扩招发展的贡献程度、高校在政府化债过程中自身的努力程度、高校的办学层次和学校类别、办学的投入和地区成本差异等都是应该考虑的因素,这样想确定一个相对公平的量化系数就比较困难。为相对公平并体现效率,国家对各省可考虑“地方政府化债努力程度=2007-2010 年地方财政累计安排偿还本金资金/(2007-2010 年地方财政累计安排偿还本金资金+2010年末银行贷款本金余额)”、“对高等教育扩张贡献程度=(1999-2010 年地方高校扩招学生数)/ 同期全国高校扩招学生数”、“债务规模下降幅度=(2007 年末银行贷款本金余额-2010 年末银行贷款本金余额)/2007 年末银行贷款本金余额”等指标进行分配,力争做到效率优先、体现公平。

(二)化债要整盘考虑统筹使用资金

政府化解高校债务资金理论上可以按学校隶属关系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块解决,对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单靠各省地方财政难以解决,还要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以河南省财政收入为例,2010 年省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81亿元,支出3413.2 亿元,向教育的投入达到606.7 亿元,已占省级财政收入的近44%,占省级财政支出的17.8%。但若按教育投入占GDP4%以上的标准,2010 年全省GDP 达到22942.68 亿元,则财政向教育的总投入应达到917.71 亿元以上,这显然是落实不足。因此,笔者认为,考虑全国各地财力可能,可具操作性的方案是,补偿应打破原有财政口径而实行再分担机制。

(三)一次性补偿不可能解决高校负债发展中的所有问题

高校负债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绝不仅仅是高等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综合体现。为此,绝对不能一补了之,必须构建一系列的长效发展机制。

四、结论

处于“后贷款”时代的公立高校化债之路,其实已经比较明朗,就是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博弈。即便如此,具体的化债之路也不是那么简单,它要考虑到的因素方方面面。一次性的政府补偿不能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存在的根本矛盾,必须要从制度上重构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建设我国现代的大学制度。

猜你喜欢
债务贷款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2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红土地(2018年7期)2018-09-26 03:07:26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16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
新农业(2016年16期)2016-08-16 03:42:08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还贷款
读写算(上)(2016年11期)2016-02-27 08:45:29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2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中国卫生(2014年4期)2014-12-06 05: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