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婷
(韩国东部制铁株式会社天津代表处,天津 300042)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度,通过不断引进外资企业、创办中外合资企业,并结合制定一些吸引外资的政策体系和法律规定,使我国的外资利用率极大提高,有效地改善了国有资金不足的现状,并通过引进众多发达国家的管理和技术经验,为我国的产业升级做出了极大的帮助,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引进外资,盲目的给予外商超国民待遇的税收政策,将外资引进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使得内资企业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从而导致了市场竞争的不平等,扭曲了市场,造成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下文中笔者主要针对差异税收政策下的公司理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以一项期初投入、期末收益的投资项目为例,假设期初投入为I,期末销售量为Q,销售成本为C,产品价格为P,经营成本固定,由F 表示,企业所得税税率由T 表示,那么,该项目的期末现金流量可以表示为:X= (Q(P-C)-F-I)(1-T) + I
通常情况下,X 取值是不确定的,采用随机变量刻划,这是由于其他指标均为不固定因素,会受到外界市场环境的影响,都是随机变量。
结合现代财务理论,项目的收益时由现金流量的风险性和时间性决定的,假设其合理期望收益率为r,那么,其现值可以表示为:
PV = E[X]/(1+r),这里E[X]为X 的期望。
一个项目是否适合投资是由其净现值决定的,也就是NPV = -I + PV 的水平,只有能够获得正净现值的项目才是值得投资的项目,能够为企业所有者带来财富价值。否则,会对企业所有者的利益造成损害,不值得投资。
在一个公平的市场中,项目的现金流对于每个投资者而言是平等的,所以,在同样的项目投资中,都必须保证满足每个投资者的相同收益率要求,也就是保证每个投资者有着相同的收益率。但在这种情况下,一家企业经营同样的项目,但所需要缴纳的税赋较低,那这家企业就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建立起自身的竞争优势。
一直以来,我国为了扩大改革开放,不断吸纳外资,并对外商和外资企业赋予了一系列超国民待遇,如企业设立方面的时间限制和出资费用等优惠、信贷优惠、外汇优惠等,尤其是税收政策优惠。从我国的税收法规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我国对于外商和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体现在多个方面:
第一,所得税,我国现存有免二减三的规定,而且对于一些特定区域和产业有一定的优惠政策;第二,在投资退税方面存在优惠政策;第三,可以延期纳税的优惠政策;第四,外资企业的职工福利费用标准可自行制定,而内资企业的职工工资和福利都是按计税工资扣除,其标准是由财政部规定的。
除此之外,这种超国民待遇的优惠还体现在工商统一税、关税的减免和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消费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等方面。而且,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大力引进外资,对于外资企业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曾有学者进行过统计,内资企业的所得税率平均为22%左右,而外资企业仅有10%,差距极其明显。
外资企业可以通过这种优惠税收政策进行避税,从而造成我国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损失。对外商和外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会减少我国的财税收入,也是将这部分收益让给了外资企业。同时,这部分税收会转移到内资企业中,从而导致内外资企业市场竞争的不公平。这种局面会对内资企业造成挤压效应,给我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压力。外资企业对我国市场的挤压是一种成长压制效应,拥有税收优惠的外资企业,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能够将处于税收劣势的内资企业挤出市场。现阶段,跨国公司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载体,一般跨国公司都有着极其雄厚的资本实力、较为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和相对先进的生产技术,对内资企业的市场地位形成极大的威胁,如果加上税收优惠,就会进一步提高其竞争能力,加剧内外资企业之间的差距。
从当前我国外资税收优惠超国民待遇造成的种种负面影响来看,取消外资税收优惠,逐渐实行国民待遇迫在眉睫,具体来看,一方面要取消税收方面的不公平待遇,另一方面要逐步降低外资的税收优惠待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政策进行调整:
首先,对现行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调整。对现有的税收立法进行统一,要坚持WTO 规则的统一性、透明度和国民待遇原则,在改革开放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建立起开放、透明且公平的市场环境,向所有企业提供公平的税收待遇,逐步降低政府干预程度,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其次,对于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应该逐步与国际投资政策协调与合作,消除以往的对外全面优惠的原则和内外两套税法,采用特定优惠原则下的统一税法来代替,从法律上建立内外资企业的平等、公平竞争秩序。
第三,不断提高内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从采取降低成本、提升技术、提高产品市场价值、拓展销售渠道、引进先进管理理念等方面入手,扩大企业的本土优势,提高其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从而提高综合竞争力,建立起与外国品牌相对抗的优势。
[1]方曙红,杨坤. 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与国有资产流失[J]. 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05).
[2]何永江. 试论我国外资优惠政策及其问题[J]. 国际贸易问题,19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