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武昌理工学院 文法与外语学院英语系,湖北 武汉 430223)
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交往的不断深入,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到翻译的队伍中,使得翻译在运用过程中有了更为详尽的实践理论。由于语言产生于不同生活环境下的不同民族中,各个民族之间的语言会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和特别含义,这会造成翻译过程中的困难。在翻译工作中,应该明确认识到,翻译不应该是一种字词句的意思转化,而是涉及到各个语句之间的逻辑排布,以及对不同文化的转换表达两方面的内容。原文最为接近原始表达意图,经过翻译过程,就是不仅要去保留这种表达意图,还要能够建立起两种语言之间的一种桥梁作用,使得被翻译过来的语言文字能够是语法正确、语言规范以及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美感的。
对于翻译的具体要求,会由于翻译的门类和需求不同而产生差异,学术化的翻译中要求相关的字词的精准定位,而对一些文学作品的翻译,则更强调对相关作品精神和人文内涵的意思转达,同时注重语言翻译过来的用词技巧。翻译是一种语言之间的转化过程,更是一项需要人参与的工作,对人自身的素质也有着一定的要求。译者需要熟练运用和掌握至少两种语言,并且对翻译过程中涉及到的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这种文化的转义过程,文化素养越高的人,翻译得也能够越精准和漂亮。对翻译中的跨文化转换性质进行分析,了解翻译过程的复杂,可以提升翻译作品的质量。
翻译可以概括为语言之间的转化过程。翻译工作就是进行的语言之间的操作转换,用一种语言替换另一种语言,使得交流能够在两个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人物之间发生。
世界上有三千多种语言,这些语言是各族人民在各自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出来的,语言是跟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民族精神的一种融合。语言加快了同一民族之间的交流活动,加快了人们之间的物质、精神两个方面的来往,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繁荣。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使得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语言是人类社会进行交流、融合的首要工具,通过共同的语言能够较好地传递和接受信息。一个完全陌生的语言会造成交流中的极大障碍,翻译就是要去扫除这种障碍,使得不同民族不同语系下的交流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翻译在字面意义上具有翻动、转化以及陈述的意思。但翻译过程绝不是僵硬的、死板的原文再现,需要有专门的技巧,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翻译过程中,经由译者本身的理解上对文字内容进行再次加工,最终呈现出来的译文就同时具备了原文作者、译者的精神文化内涵。翻译是语言上的再创造,但这种再创造不是随意的、轻松的创意表达,而是在对原来意思表达的深刻理解的情况下,进行语言的转义,将原文中蕴含的文化、习俗等特点,表达出来,而且是通顺的、合理的,最好是具有创意的表达。
翻译是语言文字活动,也是一项社会工作,具有着相关的原则和标准。翻译工作者根据一定的原则标准,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所需,形成好的翻译习惯,找到翻译过程中可以参考的标准,最终促使翻译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翻译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发展出丰富的理论基础,是无数专家学者的智慧结晶,并且能够提供给具体的翻译工作以指导。在我国的翻译界中,有一种流传度很广的翻译标准——信、达、雅,此思想最早起源于清末思想家严复。信指的是翻译的准确性,是一种真实可信的翻译,对原文的意思没有进行增减。达指的是意思的通达,要求翻译不应该是拘泥于原文形式的,翻译过来的语言要十分通顺明了。雅指的是最终出来的文章是得体,典雅的,具有形式美感。信达雅可以说是对翻译不同层次的要求,信是基本的要求,翻译就是要信息转换的准确性;达则是进一步的要求,翻译过来的语言要是能够被理解的;雅是对译文的高要求,在尊重原意、语言合理的基础上,译文还应该是具有相应的“美感”的,译文本身是有着文学性的。
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下,我国的翻译工作不断地进行着,翻译界也有了更多的声音。对信达雅中的“雅”字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议,因为要想使得译文具有文采,有观赏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文的意思进行改造,这就违背了“信”的基本原则。形、意、神三个方面的形似,是翻译界中的又一标准原则,这一原则是对信达雅的继承和发展,更好地概括了翻译应该达到的水平。在此之后,直译和意译是翻译标准中的两种不同的主张。
翻译标准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些是对不同民族传统语言文化的一种尊崇,有些则是现代化理念的要求,总体来说,翻译标准中对于翻译过程中的要求有两个要点:一是与原文意思的贴合;二是转义之后语言的文学性。所谓的直译意译争端就是对这两个要点取舍的困境。翻译太注重对原意的表达会使得译文显得生硬、呆滞,而意译更类似于一种转述,是经过加工的语言,容易丢失原文精神,造成一些信息上的误读。在现代化的翻译理念中,对这两个要点的分析和运用已经越来越成熟,两个要点不再变得冲突,而是在两点的双重要求下,形成新时代下对翻译的一种要求:翻译既要忠实于原文,又得对译文的可读性负责。
翻译中有诸多标准,又有诸多异议,归根结底,翻译工作是一种语言工作,正是因为语言上的一些内涵特征造成了翻译中的困境。每种语言不仅有特定的自然环境因素,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语言在长期的运用和发展中会具备更为丰富的寓意,这些寓意会造成翻译过程中的一种跨文化现象,翻译不仅是对不同语言文字的一种转化,更是对相关文化内涵的转化。翻译中的跨文化现象有着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在各族人民的发展过程中,都有着流传下来的丰富历史文化典故和特定的表达方式以及内涵。一些历史人物、文化现象会深深地反映到语言表达中,各种习语、谚语都是语言积累下的产物。同一民族或者对相关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较深入了解的双方在进行语言交流时,能够很好地理解语言中的一些特别含义,加深语言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会丰富语言的运用,加深语言交流,但却会给翻译工作带来困境。因为这些特定的历史典故、文化寓意是长期发展的产物,被语言转换过来之后,会失去这些丰富的内涵,也会造成原文意思的丧失。
宗教信仰是文化现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民族由于生存环境等的不同,会有着不同的崇尚和禁忌,这种特定的崇尚和禁忌在不同的民族中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宗教信仰的差异或者对立,会增大不同民族之间的距离感,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也会造成困难。例如,在我国佛教是一种比较盛行的宗教,提倡悲天悯人的情怀,在行为观念上往往是悲观的、消极的,是“看破红尘”的,这种文字被翻译出来,很容易丧失掉宗教寓意中的独特和深刻。
价值观是人对自身所处世界的一种认知和态度,价值观的差异存在于民族之间,也存在于个人之间。价值观不同会带来文化现象上的诸多不同,语言文字的用法和规则也会有所不同。一个民族是提倡个体表达性的,会更加强调主语的表达,而反观如果是比较隐忍的价值观,语言表达上会更加的含蓄。在翻译过程中,价值观不会直接造成翻译的难度,但却会造成阅读和使用过程中的模糊和困难。在两个不同的价值观的语言之间进行调解和转换,要兼顾到原文和译文的语言规律以及观念问题,增大翻译中的难度。
翻译的跨文化现象是不同语言的文化环境不同所致的,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认识到这种跨文化差异,更要积极地运用这种文化差异进行翻译创造。
跨文化转化被运用到翻译中,应该首先注重一种实用性。翻译的实用性具体指的是在字词句转换上的方便和快捷,最大限度上保证语言的可理解和可阅读性。对于一些文化上的差异部分,采取实用性的取舍。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快翻译的过程,也能够使得译文更容易被理解。文化上的差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消解,使得原本交往不密切的语言也能够建立起互通的联系。表意性的汉文也能够用拼音形式的英德法语言来进行转换,东西方人之间的差异能够被直接客观地反映到翻译作品中。尽管不同的语言在表达中都有其中蕴含深厚的部分,但通过实用性的文化转换,这种深厚性会消弱,使得最终语言文字只是对现阶段信息的一种表达。例如,中国文字中的 “竹”、“兰”、“梅”等名称不仅是代表着特定的生物种类,还有其中的一些品质思想蕴含其中,会引起了解这种文化内涵的人一些特定心理反应,而这些词被不同的语言翻译过来之后,只会具备表达生物属性的作用,虽然丧失掉了特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但却不影响其原意的表达。
翻译过程中还应该是具有技巧性的,不同类型的文本翻译或者不同场合下的语言翻译,需要运用到不同的翻译要求和技巧。通过灵活的翻译技巧的运用,能够使得翻译过程变得容易,也能够使得译文拥有更好的可读性。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应按照不同题材的作品要求进行翻译。例如,翻译诗歌时应该更多的注重语言的韵律感和美感,不用太拘泥于原文的意思表达过程。而一些学术性的论文翻译,则应该是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的,需要更多地去注重原文,这种逻辑和科学性在文化上存在的差异也较小。技巧性是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逐渐积累下来的,技巧性在跨文化转换性质的翻译过程中,能够提升翻译效率,并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使得译文能够更好地传情达意。
艺术性指的是在进行跨文化转换的翻译中,翻译出来的语言文字应该是具备一定艺术性的。艺术性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对原文和译文的语言环境都有专业性了解,并且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能够在语言转换上体现文字语言的魅力。艺术性的翻译,可以更好的保存原文中的文化现象,也能够体现译文的语言特征和艺术表达形式。艺术性的翻译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意译,它对相关语言文字的把握要求更高,这种翻译就必须是在对原文意思的深刻理解基础上,通过艺术性的转化,最大限度地来消除这种文化转换上的困难。
翻译中的跨文化现象是在语言环境的产生以及运用的不同所产生的,这种现象和性质会造成翻译过程中的困难,在对跨文化现象的深刻理解下,并且结合翻译的原则标准,能够达到对翻译的创新方法运用。翻译做的是一种语言上的变换,在具体的翻译工作中,具有着不同的翻译标准和原则。准确性以及高雅性是翻译中的两个方向和要点,通常在翻译过程中,这两者会被对立起来。因为注重原意的完全转换,就会使得译文较为生硬,不好被理解,没有太多语言上的艺术性,而注重语言的高雅美观性,会造成对原文意思的抛离。通过两者的融合,能够使得翻译作品更加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翻译的跨文化转换现象主要有着三个方面的内容:历史典故内涵;宗教信仰上的差异;价值观的异同。跨文化转换会造成翻译过程中的具体困难,也对译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不断跟进时代的步伐,加强译者自身的素质,深刻理解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内涵,在运用上可以分为实用性、技巧性以及艺术性三个类型。翻译的跨文化转换运用得当,不仅能够消除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增进语言交流效率,同时也能够促使译者具备一定文化内涵,从而使得翻译兼具艺术性和科学性。
[1]杜志华.从跨文化角度看翻译与文化差异[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2]朱坤.英汉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现象的策略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3]曾济民.翻译不仅仅是跨文化解释——兼评《翻译:跨文化解释》[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