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艳
淮南师范学院外语系,安徽淮南,232038
权与利
——《李尔王》悲剧再解读
李 艳
淮南师范学院外语系,安徽淮南,232038
由福柯的权力理论入手,通过对剧中人物特别是李尔王的两个女儿高纳里尔和里根对权利赤裸裸的争夺,以及在权利的演绎下她们几近疯狂的行为导致的悲剧结局的分析,对《李尔王》进行再解读。重点分析剧中人物在权利的诱惑下,人性丧失、道德沦丧,权利观扭曲变形,以及这种权利观必然会受到的惩戒 ,并由此得出树立正确权利观的重要性。
权与利;《李尔王》;悲剧;惩戒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非常经典的一部,它的主线叙述了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三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赢其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李尔王离位,大女儿和二女儿居然不给其栖身之地,国王悲愤出走荒野。考狄利娅率队攻入,父女团圆。然而,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高纳里尔毒死里根后自杀,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而死[1]。悲剧的副线叙述了大臣葛罗斯特的庶子爱德蒙企图篡夺父亲的爵位和财产,陷害其父和兄长爱德伽,导致父亲被奸人挖去双眼,爱德伽离家装疯。最后,爱德伽刺死爱德蒙,讨回了公道。这部戏剧揭示了人性的黑暗、欲望与道德的冲突,权力和利益所引发的悲剧成为贯穿整个剧本的核心情节。传统意义上对此剧本的解读主要集中在对人的欲望的关注上,其实欲望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因对权与利的争夺所引起,《李尔王》的悲剧其实就是权与利的悲剧,剧中人物的人生悲剧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法国著名哲学家福柯认为,权力不是给定的,不是用来交换的,不是可以恢复的,而是在行动也仅仅在行动中才得以实施的。政治权力的决策不断通过各种战争来重写这种关系,这种重写表征在社会制度、经济的不平衡、语言的压抑,甚至话语的操作中。首先,权力分析并不将处于中心位置的合法形式的权力作为关注的中心,相反,却注重权力的极端状态、权力的最终归宿、权力的维系管道;也就是说,关注权力的局部形式与微型机构,在权力的极端状况下揭示权力的非合法形态。其次,权力分析不仅关心权力的自觉意向和决策层面,关注如谁拥有权力、权力者的目标是谁之类的问题,而且要把权力完全投入到真实有效的实践区域去研究权力运作,即研究权力的外在形象以及权力与其对象目的和应用领域的直接关系。或者说,不去看统治权占有权力的那种显现层面,而是去发现统治是怎样通过多重权力机构、势力、欲望、思想,逐渐具体地构成的隐在层面。再次,权力并不仅仅表征为某个人对他人、或某一阶级对他人的权力支配现象,也并不仅仅表征为有权者和无权者之间的权力差异。权力在循环过程中具有一种链状结构,通过网状的组织运行和实施,使个人处在权力网络中或处在实施权力的状态中。个人成为权力的运载工具,而非权力实施的对象。最后,从权力由中心向基层的渗透程度,考察它怎样在社会最微小的元素层面对自己进行再生产,分析权力的不断升级以及权力怎样从无限小的基质开始。这些权力基质怎样被不断一般化的基质和不断普遍化的支配投入殖民化,被利用、转移、扩展等状况[2]。
年迈的李尔决定退位,欲将国家行政大权交给女儿和女婿们打理,同时也做出了一个草率、荒唐的决定:以女儿们对自己的爱的告白程度为依据来分配嫁妆。权与利的诱惑让虚荣、贪心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争先恐后地违心奉承,惟恐词语的贫乏不足以表达不出对父亲的爱;而坦诚、寡言的三女儿的平实话语却让其父大怒:“我是个笨拙的人,不会把我的心涌上我的嘴里;我爱您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3]258-259作为君主,李尔的独断和威严遭到了最宠爱的女儿的违抗和挑战,刚愎自用的他剥夺了三女儿的权利:“好,那么让你的忠实做你的嫁妆吧……我发誓从现在起,永远和你断绝一切父女之情和血缘亲属的关系,把你当做一个路人看待。”[3]259结果,高纳里尔、里根不仅得到了自己的国土和权力,还意外地获得了考狄利娅应有的国土和权力。她们与被驱赶出境的妹妹基本上没有利益上的冲突,却与给予她们权力和财富的父亲构成了矛盾的双方。李尔虽然宣布退位,但他又不完全放弃权力,依然保留 100名骑士与国王的名义和尊号,仍旧想保留国王的特权,对权与利的依恋为随后的放逐埋下了祸根。与此同时,另外一场权与利的争夺战也拉开了序幕。爱德蒙一直为自己“非合法”的地位而愤愤不平:“我的壮健的体格、我的慷慨的精神、我的端正的容貌,哪一点比不上正经女人生下的儿子?为什么他们要给我加上庶出、贱种、私生子的恶名?”[3]267爱德蒙知道,要想继承父亲的爵号和财产,就必须除掉自己“合法”的哥哥——爱德伽。
有了权力,利益便接踵而来,正如福柯认为,权力是一种关系,权力关系就是力量关系的整体。为了权力,高纳里尔、里根和爱德蒙必然会反抗阻挠他们前进的力量,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走到了一起。“权力包围被统治者,通过并穿透他们,权力靠他们支撑,就如同当他们要反抗权力时,也轮到他们要透过权力对他们的运作点来发动一样。”[4]因此,权力关系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反抗,权力关系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父女反目、兄弟相残,王国由一个父权制的统一体分裂成一个个被欲望洪流小集团控制的个体。
被分裂的王国处在危机重重之中,高纳里尔和里根表面上和睦,暗地里却勾心斗角,相互争夺权力。
克伦:我也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见外边的消息?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交头接耳,在暗中互相传说的那消息。
爱德蒙:我没有听见,请教是些什么消息?
克伦:您没有听见说起康华尔公爵也许会跟奥本尼公爵开战吗?[3]293
虽然姐妹之间矛盾重重,但眼前最大的威胁是霸道的父亲,退位的李尔在高纳里尔家里仍旧摆着国王的派头,每日带着亲信打猎取乐,纵容骑士横行霸道,不容一丝怠慢。高纳里尔不禁担心起来:“让他随身带着一百个全副武装的卫士,真是完全之计;只要他做了一个梦,听了一句谣言,转了一个念头,或者心里有什么不高兴不舒服,就可以任着性子,用他们的力量危害我们的生命。”[3]289因此,只有消减父亲的力量,才能保全自己,为进一步争夺权力做准备。于是,高纳里尔与里根结成同盟,逼迫李尔裁减骑士数目,直至将李尔赶出家门。至此,统治者的力量被完全摧毁。同时,爱德蒙欺骗父亲,追杀爱德伽,并诬陷生父使其被挖去双眼赶出家门,自己以伯爵的身份投靠到恶毒的两姐妹门下。此时,高纳里尔两姐妹和爱德蒙都得到了各自的权与利,他们结成了一个利益群体,构成了一个整体关系,但是,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阻力。考狄利娅得知父亲的遭遇,立刻率法军讨伐高纳里尔与里根,为了争夺更多的军权,高纳里尔、里根两姐妹同时向爱德蒙表达爱意,甚至以身相许,拉拢爱德蒙,两个体面的公主为了一个下人不惜颜面而引起姐妹反目。此时,国家不定动荡,战乱纷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权力左右着,到处弥漫着血腥的杀戮。
权与利争夺的结果是:考狄利娅率军战败,在监狱中被爱德蒙的手下缢死,李尔悲痛而死;高纳里尔毒死里根后自尽,康华尔被仆人刺死;爱德蒙也被哥哥爱德伽刺死;代表正义的奥本尼重握军权,王国又恢复了统一。“权力是一组在任何地方组织起来的和经过协调的实施着的关系,而非神秘的实体。”[5]因此,权力不固定在某个人身上,权力的运用来自无数个方面,在各种不平等与运动着的关系的相互影响中进行。它以一组参差不齐、变动不居的关系,从无数的地点中被行使,它是成链状循环运作的。
李尔无法理解两个女儿的无情、恶毒,一个高高在上的君主沦落为一个卑贱的流浪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出现了重大偏差。他那以自我为中心的精神世界,经受不住现实世界的猛烈冲击而崩溃了,他疯了。对于李尔来说,荒野上的“这场挟着闪电、霹雳俱来的暴风雨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是一剂医治重病的烈药。他疯了,但是他的发疯却正是他开始清醒地重新认识现实世界、清醒地重新认识自己的起点;他的发疯正是他头脑清醒的开始。”[6]“她们像狗一样向我献媚。说我在没有出黑须以前,就已经有了白须。我说一声`是’,她们就应一声`是’;我说一声`不’,她们就应一声`不’! 当雨点淋湿了我,风吹得我牙齿打颤,当雷声不肯听我的话平静下来的时候,我才发现了她们,嗅出了她们。算了,她们不是心口如一的人;她们把我恭维得天花乱坠;全然是个谎,一发起烧来我就没有办法。”[3]235李尔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正是他的刚愎自用、对权力的草率处理导致了这场悲剧。首先,分割国土和权力应在不影响王权的稳定下进行。而李尔却将“威力、特权和一切君主的尊荣”[7]轻率地交给了女儿,自己只能在女儿家轮流居住。王权一旦让出,势必引起权力之争。李尔——一个王国最高的统治者,周围的人争先恐后向他献媚邀宠,围绕他的意志说话行事,年久月深,他被奉承得晕头转向,看不清隐藏在谄媚面具下的真实本质,我行我素的性格为如此荒唐的举措埋下了伏笔。其次,李尔不甘心完全放弃权力。他保留 100名骑士的原因仍然是想保留国王的部分权力,退位的他依然对周围的人呼来喝去,任由手下胡作非为,毫不收敛霸道的国王派头。女儿们对父亲骄横、古怪的性格早就有所不满,此时正好是剥夺他最后一点权力的最佳时机。“这老废物已经放弃了他的权力,还想管这个管那个!凭着我的生命发誓,年老的傻瓜正像小孩子一样,一味的姑息会纵容坏了他的脾气,不对他凶一点是不行的。”[3]275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斗争开始了,权力正在一点点地转换,地位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李尔最终被女儿们拒之门外,象征着他的统治地位的彻底颠覆。
权、利之争也反映人性的黑暗面,剧中人物为了追逐权与利,甚至丧失了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首先,亲情的破碎。高纳里尔、里根、康华尔和爱德蒙经不住权、利的诱惑,贪婪的欲望使他们丧失了人性,父女 /子反目、姐妹 /兄弟相残,他们犯下了天理不容的罪行,而两个家庭的悲剧不得不让人们重新思考人生的道德标准和价值标准,人们可以不惜牺牲亲情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亲人在权力争夺的世界里变得十分渺小[8]。其次,爱情的背叛。里根与康华尔可谓是一对“志同道合”的恩爱夫妻,但里根对丈夫的死并未表现出多大悲痛,相反,为了争夺更多的权与利,她很快盯上了军权在握的爱德蒙,并公然承认他的合法性:“将军,请你接受我的军队、俘虏和财产;这一切连我自己都由你支配;我是你的献城降服的臣仆;让全世界为我证明,我现在把你立为我的丈夫和君主。”[3]385更有甚者,高纳里尔为了得到爱德蒙的军权,不惜献上丈夫的性命:“不要忘记我们彼此间的誓约。你有许多机会可以除去他;只要你有决心,一切都是不成问题的……他的地位你可以取而代之,这也是你应得酬劳。”[3]372在高纳里尔和里根眼里,婚姻是谋取权力的工具,爱情是缥缈的虚物。
通常把莎士比亚的悲剧称作性格悲剧,其主要原因在于人性中的阴暗面,如贪婪、欲望、嫉妒、野心等在权与利的面前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最终酿成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悲剧。《李尔王》作为莎士比亚性格悲剧的代表,充分体现了人性在权与利面前的脆弱。剧中人物为了争权夺利,往往不择手段,甚至显得疯狂。在权与利面前,爱情不再美好,亲情荡然无存,伦理道德沦丧。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互相倾扎,导致国家动荡,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最终权与利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幸福,恰恰相反,带来的是万劫不复,作为权与利的驾驭者的人,最终却沦为权与利的奴隶。通过《李尔王》可以看到,权与利就像一把双刃剑,当你通过正确的渠道,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时,它会给你带来帮助,会造福人民;反之,如果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权与利,不仅会给人民带来灾难,更会让自己跌入罪恶的深渊。
[1]任艳.失衡导致的悲剧:莎士比亚剧作的悲剧因素研究 [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0:43-44
[2]王岳川.福柯:权力话语与文化理论[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8(6):18-22
[3]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戏剧 [M].朱生豪,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李银河.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07
[5]莫伟民.莫伟民讲福柯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37
[6]方平.欧美文学研究十论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29
[7]矫福军.莎士比亚悲剧的思想意蕴[D].吉林:吉林大学文学院,2004:27-29
[8]吴兆凤.论莎士比亚悲剧的本质 [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1)45-48
I106.3
A
1673-2006(2013)12-0048-03
10.3969/j.issn.1673-2006.2013.12.014
2013-10-26
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艾丽丝·默多克小说叙事模式研究”(2011sk3)。
李艳(1977-),女 ,安徽桐城人,文学硕士 ,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责任编辑: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