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公共实验平台的管理模式研究

2013-08-15 00:48:29王钢钢
河南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队伍实验室

王钢钢 张 琦

(1.河海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2.河海大学 文天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1)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计委制定并开始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后移交科技部。2002年科技部颁布《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至今共在高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280所,覆盖了中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大部分学科领域。左铁镛院士提出高校实验室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科技创新的基地、社会服务的窗口,其地位是无法替代的[1]。同时,各高校也在积极推进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公共实验平台建设。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和高校实验室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985工程”和“211工程”的不断推进,各高校都购置了一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为了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潜能和使用效率,需要建立高校公共实验平台进行管理,避免重复购买、闲置不用等情况造成浪费。高校公共实验平台建设和管理的目的是服务教学和科研工作,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促进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人才队伍,提供学术交流场所,推动国家基础研究事业的发展。高校公共实验平台建设是覆盖和依托高校分散的高校实验室,是整合高校优势的实验资源,包括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场地、实验队伍和管理队伍。而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陈旧,服务意识不高,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实验仪器重复购买、闲置不用,实验仪器设备维护经费、实验室运行经费不足,实验及管理人才队伍质量问题,实验室的开放共享程度不到位等。高校公共实验平台管理的核心是关于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和开放共享,公共实验平台的运行及维护经费,实验及管理人才队伍的管理,是本着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和集约化管理的原则,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多功能、多层次、高水平、高效益、开放式的实验室体系,以促进高校科学研究、教学实验、培养人才协调发展,提高高校公共实验平台的利用效率。

1 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和开放共享管理

1.1 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

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是高校公共实验平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也都十分重视对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但是各高校在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中也存在诸多问题:规则制度不少,照章执行不多[2];管理模式单机化,信息交流不能及时更新[3];仪器设备采购缺乏充分的论证,仪器设备验收程序不规范,规章制度不明[4];报废处置仪器设备管理也存在账、物不符现象,损坏、丢失现象,闲置现象,随意拆卸现象,重报废轻处置现象,处置方式简单、隐形浪费现象等的问题[5]。

综上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责任没有落实。高校要管好用好实验仪器设备必须建立一整套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如仪器设备购置验收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仪器设备保养制度,仪器设备丢失损坏赔偿制度,仪器设备报废制度,废旧仪器设备处理办法,自制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仪器设备操作使用规程以及维修保养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建立的管理制度不能仅停留在文件中,要将具体责任落实到相关人员,管理部门和人员应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作为相关人员考核及奖惩的依据。对于现实中存在的制度问题,也需要管理部门和人员掌握信息,分析问题,提出改善的措施,进一步理顺管理制度。

1.2 实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模式

高校公共实验平台要满足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教学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任务和科研任务、科学研究的需求,需要的仪器设备也不断得到增加和更新,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和高校实验室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985工程”和“211工程”的不断推进,高校购置和拥有的实验仪器设备成倍增加,急切需要建立一套高校公共实验平台实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管理体制,本着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和集约化管理的原则,建成布局合理,多功能、多层次、高水平、高效益、开放式的实验室体系。但是,高校的实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现状是部分实验仪器设备责任人不明确,仪器设备信息不完整,仪器设备占用单位开放意识不够,实验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等[6-8]。因此,高校实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应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实验仪器设备信息管理平台,对实验仪器设备信息进行管理,提供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功能特点、责任人、共享时间安排、使用费用及其他信息事项。制定相应的共享政策,如申请使用制度、注意事项、费用标准、技术支持、相关责任等政策。

2 公共实验平台的运行经费管理模式

高校公共实验平台的运行需要经费,购买仪器设备经费,维护仪器设备经费,运行仪器设备经费,仪器设备存放需要配套实验室建设经费,实验队伍建设经费,管理队伍管理经费等。现阶段各高校仪器设备不同程度地存在设备闲置、使用率低下及不配套,仪器设备维修保障体系不足,配套实验室建设不完全,实验及管理队伍不到位等现象[9-11],因此建立一套高校公共实验平台的运行经费管理体系尤为重要。购买足够的仪器设备才能保障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充足的维护经费才能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完成配套的实验室建设才能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存放和使用,专业的实验及管理队伍才能支撑仪器设备的准确使用和必要维护。高校应有专门的部门调查全校教学科研需要的实验仪器设备,对大型仪器设备实行购买论证和招标的形式统一购买,统一管理,专人管理;设置专门的仪器维护保养经费,并在实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时充分考虑购买成本因素、运行维护成本因素、实验室建设成本因素、实验及管理队伍成本因素等,收取合理的使用费用。

3 实验及管理人才队伍管理模式

高校公共实验平台管理是对平台中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场地、运行和维护经费、实验和管理队伍的综合管理,其管理核心是对实验和管理队伍的管理。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意识、工作态度直接影响高校公共实验平台的发展;实验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服务意识、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高校公共实验平台的运行。高校实验室水平的高低,不仅是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优越的环境条件,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一支水平较高、技术过硬、长期稳定、具有创新能力的实验人员队伍[12]。实验人员队伍是实验室的主体,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早出、快出、多出科研成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建立创新型国家条件下,对实验和管理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实验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刻不容缓。

3.1 实验队伍人员到位管理

实验管理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到位,不仅是指工作到位,按时按质工作,更重要的是人员配置到位。高校扩招后,高校学生人数倍增,教学实验要求的实验仪器设备、场地数量也不断增加,而高校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却没有明显增加,部分高校在建设高校实验室和公共实验平台的过程中,虽增加了实验技术人员的配置,但是对实验管理重视不够,几乎没有设置专职的实验管理人员,由实验技术人员兼职进行管理,实质上是自己管理自己。另外,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科研投入的增加,高校购置大量昂贵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建立众多国家及省部级的重点实验室,实验技术人员严重缺失,大量的科研实验是由高校教师及研究生为主进行,而不是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进行,高校师生熟悉和掌握先进的仪器设备需要消耗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并且不具备维护先进仪器设备的能力,致使部分昂贵先进的仪器设备变为一次性产品,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因此,配备合理数量的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十分重要,也是顺利完成高校教学和科研实验的根本保障。

3.2 稳定实验队伍,提高实验队伍待遇

高校实验队伍人员到位,配置到位后,高校实验队伍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队伍不稳定。没有稳定的实验队伍,实验队伍素质得不到提高,使高精尖仪器不能正常使用,实验室不能正常运转,教学科研实验不能顺利完成,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实验和科研实验,更不能培养高端人才和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实验队伍不稳定的原因很多,如高校对实验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实验人员配置不足、待遇较低,实验人员考评体系不合理,实验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高校公共实验平台管理应以实验队伍的建设为核心,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办法,改善实验人员的经济待遇,留住人才,争取拥有一批水平高、能力强、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及管理队伍,完善实验人员考评体系和实验管理制度。

3.3 重视实验队伍人员的继续教育

新形势下,实验仪器设备不断增加,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实验人员必须参加定期的业务培训,参加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培训,掌握其性能及使用方法。对实验装置、仪器性能、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做到全面掌握。高校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实验人员参加培训和交流,并保证配套经费。鼓励实验人员多参加有关学术讲座和聆听学术报告,经常组织实验人员参观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班,定期开展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实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有计划地安排实验人员分期、分批进修,提高自身素质。组织实验人员有选择性地参加听观摩课、公开课。鼓励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及教学改革,积极撰写教学科研实验论文,以提高整体实验水平。

4 总结

高校公共实验平台建设和管理目的是整合高校优势资源,整合高校分散的实验室和实验仪器设备,优化资源配置,在高校的统一调配下开放共享实验仪器设备,提高实验效率,降低实验成本。高校公共实验平台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把规划与投入、教学科研实验改革、队伍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优化配置实验仪器设备资源,保障教学科研实验顺利进行,降低实验成本,培养实验人才队伍的目的,才能促进高校科学研究、教学实验、培养人才协调发展,实现高校公共实验平台利用效率。

[1]左铁镛,夏有.高校实验室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01)

[2]黄建平,赵先全,王世海.关于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04)

[3]臧寿鸿,孙铭媚.探索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方法[J].科技信息.2012(19)

[4]唐少阳,刘昆,肖凯.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2(09)

[5]郑春龙.从报废处置探讨仪器设备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03)

[6]胡宁,孙世媛,张锐.大型仪器平台建设与管理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

[7]周玉岩,秦兆勇,戚国强.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的构筑与应用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9)

[8]阮慧,李五一.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9)

[9]李文华.试论高校仪器设备购置管理[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1(04)

[10]王国田,张彪.构建高校仪器设备维修保障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04)

[11]李跃英,郑粉翠.试论高校仪器设备购置过程中经济合同的管理[J].实验室科学.2006(01)

[12]杨凤鹏,余征跃.关于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的几点认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0)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队伍实验室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山东水利(2020年12期)2021-01-18 05:59:02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2期)2019-03-07 05:17:2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1期)2019-02-24 06:55:52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0期)2019-02-24 06:55:35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19期)2019-01-16 05:36:09
基于能力培养自制实验仪器设备
北京近4万台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
计测技术(2014年6期)2014-03-11 16:22:11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