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芳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心理学认为,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健康依赖于个体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性,也就是团体心理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带给学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减少消极情绪的产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正处于交往朋友、交流心理的心理年龄阶段,采取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生心理问题需求。帮助大学生进行团体尽力辅导,对促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文化程度较高而且处于校园特殊环境,大学生心理较为单纯,在交往过程中与社会人员的人际交往大不相同。总体来看,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主要包括平等、富裕理想、注重精神、感情浓重、独立性强和交往开放[1]。大学生独立性和自尊心都较强,具有成人感,期望得到平等对待,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训。大学生由于思想观念和认知能力相似,彼此之间容易产生平等的心理意识,能够平等相处。那些孤僻、傲慢、不尊重他人的学生往往不受欢迎;大学生由于心理单纯,没有社会上的庸俗陋习,内心充满理想化,交际过程中期望朋友纯洁真诚。但是往往容易发现对方某些不好的品质而产生人际交往的挫败感,引起渴望交际和自我封闭的矛盾心态;大学生心理和智力正趋于成熟,思想十分活跃。在交际过程中注重精神,讲义气、少功利,相互之间能够互相帮助、沟通情感。交际过程中多选择与自己兴趣相投、感情融洽的同学成为好友;大学生对友谊充满渴求,得到友谊后格外珍惜[2]。大学生情感丰富,与朋友将求情投意合、价值取向相同。因此,大学期间的友谊十分牢固。但大学生由于心理不够成熟,情感往往容易掩盖理智,极易引发情感问题,产生负面心理,情绪波动较大;大学生之间个性差异较大,彼此独立性较强,因此交际行为也体现出个人特色。大学生在交往中往往表现主动,相互能够产生影响,心理上独立感较强,受外力约束较小。尤其是在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中表现为不受逼迫和约束;同时,由于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多数大学生交际较为开放。年龄、性别、专业等都不是大学生交际的障碍。大学生的交际行为往往表现为多层次、多侧面,交往方式也多种多样。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时代发展迅速,市场经济影响了人们之间的交际关系。开展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需要适应时代发展,变更以往的陈旧观念,把握合适的交往原则[3]。首先,诚实守信作为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原则,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思想单纯,大部分都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但是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容易受到误导,走入思想误区,需要及时纠正;其次,大学生人际交往并不只是与他人合作,还需要保持良性竞争。竞争不是与他人对立,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合作,取得成功;平等互助是大学生与人交际的前提,大学生由于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在当前社会中,需要与他人平等互助、相互理解;大学生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原则,也需要包容别人。坚持原则是要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走歪路,在重大事情上不要谦让,不能放弃追求。而包容性则是需要包容他人的错误,不斤斤计较,要大度。这样能够避免矛盾冲突的发生,宽以待人,赢得别人的好感[4];大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还需要具备应变意识。在面对突发问题或者需要改变时能够从容面对,不死板,树立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念,在复杂的社会中能够游刃有余。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由于各种不良情绪引发交往障碍,或者由于负面心态引发不良行为。当然,这些心理问题问题的产生也与大学生自我认知和对他人认知发生偏差有关。总体来看,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羞怯心理、猜忌心理、自我封闭心理等。羞怯心理主要是指大学生与人交往过程中过分害羞和胆怯,对人际交往往往产生无所适从或者恐惧的心理,导致社交恐惧的心理问题,交际能力较差。这类学生由于心理内向,不能够展现自己良好的一面,也不能够引起他人的注意和认可;猜忌心理主要是部分大学生对他人的行为及语言十分敏感,生性多疑,对他人不信任[5]。容易对他人的言语或行为产生各种猜疑、妄下结论,造成与他人交往产生障碍。这类学生往往自卑或自傲,情绪过分紧张,负面情绪较多,难以与他人真诚交往;而自我封闭心理主要表现为封闭自身的思想和感情,对其他人都怀有戒备和抵触心理。平时少言寡语,从不与人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让人无法接近。因此交际过程中朋友较少,难以融入集体中,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产生影响。这类学生常独来独往,难以在集体活动中取得成就,在今后的工作中也难以获得他人的认可。
总体来看,高校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工作进展还比较缓慢,高校管理人员对此重视程度不高,缺乏相应的资源投入。随着国内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和高校关注的热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也逐渐转向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建设。针对大学生团体心理健康状况,实施必要的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将会推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发展。
[1]芮雪.我国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综述[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2010,(09).
[2]王慧,孟婷婷,陈仙.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1031-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