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俊宏
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新教材的问世,标志着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寿终正寝,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铺开。结合新教材及新课标的特点,并针对大部分学生“死学”“苦学”的现状,为了把学生的学习情感由抑制升华到激动和亢奋状态,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我尝试着采用“自主探究与地理教学同行——学生主体参与型”的教学模式。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既要掌握基础知识,又突出智能的开发、技能的培养。例如在备写《欧洲西部自然环境》一节的教案时,除确立文化素质目标外,我还增设了以下两个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运用本区气温降水图分析本区气候特征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本区各地理环境之间、人地之间的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同时,既备教法,注意教法的灵活多样,富于启发性,又注重学法指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例如在学习欧洲西部气候时,我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本区气温、降水曲线图分析总结出气候特征,接着提问:“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完成课本中的表格内容。我巡回指导,然后针对表格让学生分组讨论本区的位置、地形、大陆轮廓、洋流与气候形成的关系。这样,教师、学生双边互动充分,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保证。要营造这种教学氛围,师生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赖。教师应把自己外在的权威转化成内在的权威,去除外表的威严,注重塑造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核心的内在的、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
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扮演,活化地理事物,以增强真情实感。具体做法是适当选一些内容浅显、难点较少的内容,让学生要么独立备课,要么分小组备课,然后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既可对某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对全节内容进行讲授。例如在学习《中国工业》时,第二节《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我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以我为主导采用系统讲授、读图分析、课堂提问等灵活多样、富于启发性的方法学习辽中南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并注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方法和角度。第二课时,沪宁杭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教学,课前先让学生分组(分为四个组),借鉴前面学到的方法群策群力分组备课。上课时让各组推选出的一名“学生老师”代表本组上台讲课,然后师生共同评课。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兴趣很高,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让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技能。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学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社会实践。因而,在教学中我总是设法将学生置于社会生活之中,或是创设一种模拟的社会生活氛围。1.联系乡土地理。例如在学习五带知识时,我结合本地(处北温带)讲述温带,从而把一个抽象的问题一下子变得简单化,既利教,又利学。2.重视地理课外活动。采取办地理墙报、制作地理教具、召开地理主题会、组织地理乡土知识调查等丰富多样的方式,使学生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接触地理事物和现象,开阔了视野,扩展了知识领域,将在课堂中获得的知识在实际活动中应用和提高,从而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增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学到了一定的技能,提高了创造性和应用能力,并从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精神。
实践证明,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既能活跃学习气氛,增添教学生机,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这是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行之有效的模式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