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宾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物理系,西藏拉萨 850007)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实验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制升格之后,在内地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造、建设各类实验室,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实验教学平台。为使实验教学建设统一规划、减少重复建设、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优化课程结构,学校建立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实验中心)。
实验中心的建设主要包括:管理与运行机制、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与管理、实验室环境设施与安全管理、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和仪器设备管理5个方面。本文就这些方面进行了探讨。
实验中心的建设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目标的系统建设工程,它不是某一职能部门能够独立解决的,需要全校各部门的密切合作,特别是学校领导的重视[2]。只要领导重视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才能步入正轨。同时,实验中心的建设要有短期计划和长期规划,学校领导要多听有关专家教授的意见,将实验中心建设规划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为实验中心后续的发展和改造留有空间。改革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即分散型管理模式)为集中型管理模式。集中型管理模式是现代化实验室及实验中心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是国内外高校普遍采用的模式,其主要特征为:实验室相对独立于各院系,由学校直接领导、统一协调各学科教学实验的建设和管理[3-4]。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刚刚改制不久,专业设置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招生人数变化较大,实验中心用地较为分散,实验中心暂时执行校级一级管理,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以后根据需要可变更为院、系二级管理。将实验课程分为理化、艺体、心理、酒店管理、计算机等5个学科门类进行建设。由实验中心统一安排实验人员,统一管理实验中心的所有实验室,集中管理和使用仪器设备,面向全校开放。
新型管理体制的建立,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相配套,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使实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规范化,有章可循,有法可依[5]。教务处按照调整发展能力、协调沟通能力、高效管理能力、以身作则的表率力、知人善任的亲和力这五大能力标准[6],选拔专业性和责任心强的人员为实验中心主任和副主任。特别强调实验中心主任的身先士卒的表率力。由于实验中心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千头万绪,这些都需要实验中心主任事必躬亲,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中心的发展打好基础;其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如:实验室工作条例、实验室安全条例、学生实验守则、药品试剂管理制度、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实验课运行记录、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记录等。
在实验教学运行方面,每一学期的期末由各个系部向实验中心提交下一学期的实验教学任务,由中心统一调配人员与设备予以配合[7]。
在实验中心的建设中,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是关键、是核心。长期以来,在多数的高校中,实验技术人员被认为是“教辅”人员,学校既没有鼓励他们进修和继续深造的机制,也没有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绝大多数实验技术人员未经过专业的技术训练,从事的专业面较窄,常属于人事改革的“边缘化”人物,加之在奖金、职称等诸多方面对其重视不够,很难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难以形成稳定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8-11]。
当前,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内地兄弟院校的支援下,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建成各种实验室12个,但是只在理化的6个实验室中配备了1位实验技术人员,其他实验室均由理论课教师临时兼任。由于实验技术人员学历相对较低,所从事的工作不对口,专业性也不强,因此实验教学任务都是理论课教师担任。同时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和作用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和肯定,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导致许多能力较强的教师不愿到实验室工作,严重影响着实验教学质量。
合理的实验室队伍应包括教师(或科研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学校应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实验室队伍编制。为了稳定实验队伍,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学校有关部门应认真研制出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管理办法和工作量计算方法,客观地反映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与教师一视同仁。同时,为了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一方面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充实实验室队伍,改善其结构;另一方面鼓励各类能力较强的在编人员充实实验室岗位,使实验室成为高效、复合型人才的用武之地;第三,对现有的技术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在职培训,派专门人员学习专项技术,使新设备、高新技术在短时间内能充分发挥作用[12]。只有建设一支热爱本职工作、业务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实验室工作队伍,才能搞好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顺利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
实验室环境设施建设包括实验室面积、房间规划安排、照明、用电,用水、通风、洁净度,理化实验室还涉及有害、有毒物及气体排放处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自治区和内地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援下,建成了现代化体育馆,高标准的理化实验室,在实验室布局、实验用房(包括学生实验室、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库房等)的设计方面尽可能做到合理、先进,安装高级防火及耐腐蚀的实验台。对于普通实验室,注意防火、防止线路老化引发的事故;对于理化实验室,在防火的同时,注意对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对生化实验产生的废液进行分类、集中处理[13-14],通过适当方式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场所,学生是实验室里的主角,应切实加强学生实验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掌握实验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及相关技术。具体如下:首先是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每一间实验室都应有安全负责人,定期检查,积极治理安全隐患,为实验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15];其次,强化实验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的培养是确保人员及实验室财产安全的前提,全面而科学的安全意识应通过系统的实验安全教育来培养,注重培养方式的多样性、连续性和长期性[16-18];第三,建立特殊操作的培训制度,对于一些有特殊安全要求的实验室,在实验人员(学生及科研人员)进入前,实行“岗前培训”,掌握基本操作要求[19];第四,强化实验安全技术的培训,通过讲座、视频、实地操作等方法系统学习处理意外事故的专业知识和应急措施,将实验安全技术落到实处。
实验中心的建设紧紧围绕实验教学改革。长期以来实验教学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教材中规定的步骤操作,就能顺利完成实验并得到唯一的实验结果。这种“照方抓药”的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教材和教师存在着严重的依赖性,所以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实验课程的作用[20-22]。实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科学的实验内容体系,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方案为主导、以兴趣为参考、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发挥特长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实验室实行开放是实验教学方式的创新,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开放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适应了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是提高实验室整体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近年来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推崇和探究的新型实验室管理模式[23-24]。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起点相对较低、知识面较窄、实验技能较差,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学生间的差距较大。藏族学生由于受语言的限制和历史的原因,动手能力较差,高中阶段的基础薄弱,很多学生没有做过实验。现在选取的教材和采用的教法,汉族学生基本能够适应,但大部分藏族学生,由于基础的原因,基本不能适应。这需要我们组织人员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根据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搭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实验教学体系,逐步形成“基础—综合—研究”3个阶段的实验教学体系。将实验课中的实验项目分为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基本型实验的比例应占50%左右,综合设计型实验不低于30% ,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占15% 以上,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通过必修、选修、开放实验和科研训练等教学途径组织实验教学,学生完成必修实验后,按学分要求在实验中心开放时间内进行选修实验、设计实验、科研实验[25-26]。
仪器设备是实验中心建设的难点。西藏地处边疆,受地理位置影响,实验仪器的采购和运输相当困难,同时经济落后更是制约实验仪器更新换代的瓶颈,所需资金几乎全部依靠内地发达省市的援藏款项和兄弟院校的支持,所以学校领导和教学保障部门对实验器材的采购与使用应高度重视。
(1)做好对实验器材的申请论证工作,强化统一管理意识,对实验器材统一安排,杜绝重复建设和重复购置造成的资源浪费。
(2)采购仪器设备时采用“招标”的方式,遴选专业技术强、质量有保障、售后服务强的商家,同时需要商家技术人员对相关实验人员进行培训。
(3)新购仪器验收合格后尽快投入使用,利用保修期,让隐患充分暴露。
(1)要求每台大型仪器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以便熟悉并掌握一定的操作和维修技能、技巧,不断提高仪器的完好率,做到及时维护、保养,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开支,节约时间,更可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建立原始档案。档案内容为验收记录以及随仪器设备带来的全部资料,有助于仪器设备以后的使用、维护和维修。
(3)建立仪器设备使用、维修记录。记录每次使用的操作人员、操作时间、运行情况等,为仪器的操作和快速维修建立资料库。
(4)实行实验室开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尽可能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5)将实验室中即将报废或退役的实验仪器设备集中起来,提供一定的实验场地,向学生开放,允许好奇心强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摆弄仪器,学生可以自主进行仪器设备的拆卸、安装、维修、改进等一系列活动,做到物尽其用。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不仅关系着学校发展,也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和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目前,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实验中心建设工作尚属初步探索阶段,其建设思路尚待实践来验证,随着学科的发展及招生专业的增加,实验中心的规模还将进一步调整。总之,新的实验中心的建立,为科学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奠定了基础。
(
)
[1]皮之军,李建海,于敏,等.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27-29.
[2]洪彤彤,朱齐宁.师范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管理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9):31-34.
[3]徐春堂,张世军,刘雪静.深化实验室体制改革构建中心化管理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8):109-111.
[4]孙秀英,张秋霞.论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07(14):147-148.
[5]徐珍霞,钟玲,龚莉桂.药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6):111-112.
[6]钟玲.实验室主任应具备的基本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3):85-86.
[7]沈益民,王美青,项力朴,等.环境与资源实验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2(6):68-69.
[8]宋晓平,贾申利,杨帅.强化岗位管理,建设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2):1-3.
[9]孟莉新,孙培禄,弓锵,等.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初探[J].运城学院学报,2011,29(5):107-109.
[10]管春英.论高校教辅人员考核体系的构建[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8,9(4):73-75.
[11]龚心源.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112-113.
[12]郑华,郑俊虹.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08(9):35-38.
[13]彭实,田曙坚.高校化学实验室废液分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0):146-148.
[14]唐国民,张健,孙广卫.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废物的控制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184-187.
[15]刘照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4):112-114.
[16]黄文霞,罗一帆.高校化学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193-195.
[17]金海萍,阮俊,冯建跃.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育方式和内容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85-187.
[18]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68-170.
[19]梁建国.实验室技术安全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9-11.
[20]谢惠波,杨艳,陈丽,等.论开放实验室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5):178-181.
[21]张学龙.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教师,2010(15):48-49.
[22]时连君,万殿茂,王芳,等.实验室开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5):168-170.
[23]李滨,王芳,宋瑛琳,等.大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194-195
[24]谌素华,王维民,黄和,等.实验项目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142-144.
[25]娄保东.构建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4):35-36.
[26]毕建杰,仇念文,叶宝兴,等.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