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保芝,刘 财,杜晓娟,曾昭发,冯 晅,薛 建,许家姝
(吉林大学应用地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吉林长春 130026)
吉林大学应用地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是由1952年成立的原长春地质学院电法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和钻井地球物理勘探(测井)等相关实验室组成。根据专业发展特点,于1985年至2004年先后增建了应用地球物理计算实验室、古地磁实验室、地球物理场物理模拟实验室、地球物理数值模拟实验室、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实验室、应用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中心和岩石物性测试实验室。先后建设了放牛沟和五里河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勘探专业实习基地、吉林油田石油勘探专业实习基地等,并自2003年起,在兴城和大庆油田等地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吉林大学应用地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凭借教学体系、队伍建设、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于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称中心)。
教育与管理理念决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中心的建设思路,决定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1-2]。在中心建设中,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加强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环节,突出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实验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理念,按照“实验实习、校内校外、软件硬件”3条主线合理配置实验内容。形成了技术方法全、训练环节全、实验层次全,组织模式新、实验内容适时更新,师资队伍强、学生适应能力强的“全”、“新”、“强”特色。从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出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组建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团队,建设实验设施完善、装备精良、管理一流、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4]。
中心结合应用地球物理学专业的自身特点,以“研、严、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办学理念以及“实验实习一体化”的实验教学理念为指导,围绕“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加强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环节,突出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思路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和建设,坚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贯穿于实验教学始终[5]。按照基础性、综合设计性以及创新性3个层次组织实验内容,通过基本方法技能训练、地球物理场性质认识、地球物理信息处理和认识、岩石物性测试和分析以及野外现场技能训练5个实验群组对实验内容进行组织管理。
更新教学观念,改革实验教学内容[6],编写配套教材,潜心教学研究,发表教学论文39篇,形成了具有特色和推广价值的实验课程建设改革理论。在实验教学中,制定了抽象理论形象化、野外现场室内微型化、数据处理过程动态化等实验教学方法,恰当地应用模拟演示、电子教案、多媒体网络课件、视频录像、微机数据处理等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解决了以往实验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具体措施有:
(1)制作了测井现场微型化、重力测量野外现场微型化的动态演示模型;
(2)编制和引进课件38个,全部用于实验教学;
(3)有13个实验室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实验室接入吉林大学局域网和教育网,随时可调用网上实验教学资源;
(4)建立有50台微机的机房免费对学生的开放,可用于处理数据、分析结果、书写或提交实验报告、查文献、设计实验方案、撰写设计实验论文等;
(5)设有专门的图书资料室,包含各类应用地球物理实验教学资料,共500余册,供师生借阅。
中心实行校、院二级管理的中心主任负责制;采用集中化管理模式,对技术人员、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经费实行统一调配制度,实现资源优化;实行人才流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定期考核的管理机制;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实验教学和管理改革工作;成立了学院教学督导组,负责监督和检查实验教学过程和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组织实验教学质量评估[7];建立了学校、学院、中心三级教学质量保障机制[8-10]。
学校对中心的管理十分重视,制定了多种规章制度[11-12]。同时中心根据实验教学与管理需要,本着规范化、人性化、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制定了“应用地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体制与管理”、“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了实验室管理、实验设备管理、实验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各阶段、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在制度上保障了中心正常运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建立了完善的仪器设备数据库,贵重设备由专人进行管理。同时,中心还设立了档案室,对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管理文件、使用情况等各方面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中心的全部实验室实行预约式开放,每个开放实验室均有专人负责,同时签订安全卫生协议书,并建立了完整的实验记录。近5年来,每年接受学生来中心进行基础科研训练,如每年大约接收20名本科生参加研究计划资助的项目,接收15~20名本科生来中心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心向本专业学生做毕业论文全面开放,也对在校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的学生全面开放。
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队伍是关键。学校有计划地为中心引进高水平的人才,提高实验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对于专职实验教师,中心制定了相关培训提高制度,鼓励参加教材、教学参考书的编写、教学软件的研制等工作。中心还积极为教师科研创造条件,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中心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1年以来,在全国性竞赛中,学生多次获奖。学生的研究能力逐步提高,许多论文发表在多个核心期刊上。“钻井地球物理勘探”成为全国第一门“应用地球物理”方面的国家精品课程,开发了课程的网络课件获吉林省教育技术一等奖,与其他多个精品课程一起,增加了社会影响,起到了课程教学的示范与推广作用,尤其是实验教学的网络资源示范作用明显。所编写并出版的应用地球物理系列教材,作为专业的核心教材,是“十五”和“十一五”高等教育国家重点立项教材。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不懈的努力。中心将不断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对外开放的力度,多方筹措资金,保证中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发挥实验室的最大功效,充分发挥中心的示范作用,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
)
[1]罗志高.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趋势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7(1):66-88.
[2]罗玉双,熊大胜,席在星,等.全面开放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3):23-24.
[3]蒋传记.泛论实验能力与创造性思维[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19(1):3-9.
[4]陈艾华,张春良,李岚,等.建立开放式实验室,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12(3):119-120.
[5]宋效先,王伟平,王晓燕.开展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教学研究,2005(7):80.
[6]赵改改.关于高校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5(5):70-71.
[7]尹立苹,刘雁红,韩聪.高校实验教学考核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5):73-74.
[8]孙传松.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9):1-3.
[9]李越.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2):6-8.
[10]张红光,孙晓娜,纪常伟,等.开放实验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6):16-19.
[11]张萍,李咏梅.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10(2):117-118.
[12]魏伟,林少波,何湘民.加强档案建设,促进实验室规范化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2):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