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娟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是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最重要主体教学之一。本文试将联系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
(一)职业岗位意识不强,忽视对学生的岗位训练
会计实践性教学中职业岗位意识没有得到强化,出纳岗位、审计岗位和税务会计岗位等没有受到重视,也没有明确其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在理论上,学生学会了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会计报表的方法,但没有按照岗位进行实践教学,不能解决实际会计问题,毕业后的实际工作适应能力差。
(二)实践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缺陷,优秀会计实践教材极其匮乏
学生的大部分训练实训室进行,学生只能在实训室中利用软件进行虚拟的会计数据分析。实际会计工作的训练不足,学生对会计实务工作的总体认识不足。同时,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相互独立,互不关联,也影响到实践课的教学效果。
教材建设落后于高职教育发展需要,跟不上相关法规。各类会计教材缺少特色,缺乏有典型意义的实践教学案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
教学基本上单纯依据教科书,从面造成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有太多不足之处。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在这种模式下,老师的教案跟书本差别不大。这就使得整个教学传授过程受教材限定,教师按此方法传授完整门课程的知识后.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对现实需求更是缺乏基本认识。
(四)考核与评价体系不科学
以学校为主导的考评体系,只看实践结果,不考虑实践过程;设置的考核内容缺乏全面性,成绩缺乏客观性。
(五)实践教师普遍缺乏会计实践经验和实践锻炼
作为教学中的主导力量,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而实际工作在会计教学一线的大多是青年教师,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学校,理论功底较深,但实践能力不强,缺乏会计实践经验和实践锻炼,又缺乏教学经验,难以将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务有机结合。
(六)教学资源准备不足
校内实训室数量少或设备条件太差,连最基本的实训教学都满足不了,实训设备实训条件的质量更是无从谈起。校外实训基地没有或流于形式,无实质保证。
(一)进一步明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使学生德、智、体三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具备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实践操作,掌握应用能力,培养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最终能在岗位在发挥效用,能适应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需要。
(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行导师负责制,培养师德好、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能讲会做的“双师型”教师
什么样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呢?首先,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讲师以上,获取初级以上技术职务(职业资格),有两年基层工作经历。学校应该创造机会,安排老师走出校门,广泛与外界交流,为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提供动力和营养。导师由专业骨干教师担任,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充分发挥教学相长的优势,让课堂和实训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和得到解决。
(三)做好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两个层面的工作
在校内实训室,配备优质、高仿真的实训软件,由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多岗位会计模拟实训。多建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帮助学生增强对会计岗位的适应性,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四)建立一套科学有效、易于操作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
对内容丰富、环节多样的实践性教学进行考评,是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考核项目包括实训日记、实训纪律、实训技能、实训报告等。量化实训要求和完成的质量指标,采用操作考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个学生实训过程考核并评定成绩。
(五)开发优秀的实训教材,以满足会计实践教学的需要
为了实现实践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实训教材首先考虑职业性、先进性,充分发挥实用性。教材形式要多样,编写讲义、实训指导书、音像材料、多媒体软件等教学资料。内容上要有结合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的完整案例。
综上所述,为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出高职人才,是一项长期而又充满挑战的任务。必须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使之完善有效。
[1]石红.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
[2]张浩良等,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1].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
[3]周洁.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
[4]潘云栋,王秋霞.高校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