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地域传统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2013-08-15 00:50:26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商丘历史资源

肖 肖

(商丘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商丘地域传统资源主要是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厚重,值得充分研究、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可以签史、育人、兴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中,其现实意义都非常大。”[1]23寻求保护与发展的适度平衡,是提升商丘地域文化品位的必由之路。

一、商丘地域传统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自身特点

“历史文化资源从时间上看,历史悠久,连绵不断;从空间上看,分布广泛,但也相对集中;从内容上看,十分丰富;从规格上看,档次高,意义大;从保存上看,地面遗存少。”[2]53这些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概括很符合商丘的地域传统资源特点。商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商民族的发祥地,也是商人、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从阏伯封商丘至商朝灭亡的1025年中,先后在商丘建都800余年,商丘可谓历史悠久。这种久远的历史,积累了厚重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其中物质文化资源以商丘古城和永城芒山汉墓群为主,现永城芒山汉墓群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非物质文化资源是以剪纸、泥人、民权画虎村、火神台庙会、豫东坠子、琴书、大铙、锯缸挑、宋绣等为代表的民间文化。这些资源的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为商丘地域传统资源的保护和深度开发提供了现实可行性。同时有许多灿若星辰的人物,与商丘这块土地密切相关。相土、王亥、杜康、伊尹、仓颉、墨子、庄子、司马相如、李白、杜甫等众多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艺术家在这里发明、创造、会友、教学,为商丘的历史文化增添了绚丽的篇章。

二、商丘地域传统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近年来,商丘十分重视对自身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不仅修缮了众多景区,并进一步寻找文化研究与城市建设的结合点。如举办华商文化节,通过对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的祭奠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增强了各地各界人士对商丘的认同,进一步使地域传统资源受群众的广泛认可。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商丘的地域传统资源的保护起到了保障和引导的作用,但商丘地域传统资源保护和利用现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保护时困难重重

从目前商丘地域传统资源保护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三方面困难。一是资金短缺。目前商丘每年的常态性文物专项保护经费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一些历史文化遗迹缺少经费得不到有效的维修保护,自然损坏日渐严重。二是人为破坏。主要表现为城市建设中的“建新拆旧”,一些现状较好、价值较高的古迹或因城市建设被拆除,或因修复不善而遭受破坏。如商丘古城墙建于1571年。至2002年4月时,商丘古城墙尚存部分墙体:东部200米,西部1000多米,南北各约50米,有东西两座残城门,颇具考古和旅游价值。然而数月后,古城墙东部被拆除建起了一座新墙,南、北、西部的古城墙的古砖又被拆去许多,最终仅剩两座古城门还保持着原貌,但在四周的新城墙中已成“孤岛”。三是管理不力。部分基层干部缺乏对地域传统资源的保护意识,而多数群众则认为地域传统资源保护是政府事情,与己无关。

(二)开发时层次较浅

对地域传统资源的挖掘,最主要是挖掘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提炼其文化特色,突出其代表性和影响力,打造文化精品品牌。商丘的地域传统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尚处于摸清家底阶段,层次较低。如睢阳区中“沈宋侯,叶余刘,还有高杨在后头”所提及的“八大家”,除“沈宋侯”三家还常被人提及,三家的标志性人物沈鲤(民间称为沈阁老)、侯方域、宋荦等人还有典故为人所津津乐道外,其余“五大户”和“陈、蔡、穆、柴、尚、孟、胡”七家已绝少为人所知了。像伊尹、仓颉等一批在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事迹都未进行系统的研究。根源在于目前文管部门人才青黄不接,老一辈相继退休,年轻的专业人才难以引进;又未能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研究力量参与工作;同时不重视民间的研究力量。

(三)利用时缺乏效益

目前,商丘众多地域传统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尤其是产业化开发和创意化发展相当薄弱。有些地域传统资源虽然已有所应用,但效益不明显,还有些因无序利用、随意利用产生负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激励政策少、工作机制不健全。地域传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涉及部门较多,各单位长期各自为政,造成地域传统资源得不到系统、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三、商丘地域传统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对策思考

武联,李东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再现历史文化价值——(唐)玉华宫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思路和方法》中阐述了对地域传统资源的保护原则:“1.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即发展必须基于对资源的保护——保护生态的多样性,尽量少用不可再生资源。2.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经济发展是主要的,但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存环境,我们不仅要重视发展的数量,更要追求发展的质量。3.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即我们要重视历史及文化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创建人与自然共生的新文明。”[3]65历史文化要保护,现代文明要发展,人民生活要提高,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这就要求,保护和利用要互为依存,做到保护和发展的兼得。

(一)破除地域传统资源保护不力问题

一是加强领导,形成保护合力。进一步健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地域传统资源保护合力,坚决杜绝只顾局部利益,不顾整体利益,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二是加大宣传,提高保护意识。要多方式、多渠道向群众灌输“地域传统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地域传统资源同样体现一个地区竞争力”等理念,促进群众保护意识的提高。三是加大投入,扩大保护范围。在资金投入上,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比照全国与商丘同级城市的地域传统资源保护经费的支出,拨出地域传统资源保护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另一方面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从社会、企业、个人等方面,多渠道引进和筹集资金参与地域传统资源的保护开发,实现地域传统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目的。

(二)破除地域传统资源浅层开发的问题

做好地域传统资源挖掘工作,关键要有一支文化素养和业务素质较高的文化人才队伍。首先,要加大培养力度。通过理论培训与挂职锻炼、“送出去”与“请进来”、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实地考察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提高现有文化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其次,要加大引进力度。重视文化人才的引进,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通过择优招聘,将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各级文化部门,提高全市文化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第三,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和科研优势为我市服务,如利用商丘师院“汉梁文化研究中心”、商丘师院文学院以及省、市两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的研究力量。同时,积极发动民间文化艺人、能人等社会力量,发挥其特长和作用,参与我市地域传统资源挖掘和研究工作。

(三)破除地域传统资源利用不足问题

一是对商丘地域传统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不断推陈出新。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历史悠久,是商丘历史文化资源的鲜明特点。商丘应把挖掘、开发的重点放在“三皇五帝”时期和西汉时期,切忌放在宋朝以后,因为商丘保留的明、清时期的地面历史文化资源遗存并不突出,在全国没有多大影响。如果把相对集中的燧皇陵,帝喾陵,伊尹墓、仓颉墓等连片开发,对商丘文化资源和旅游业的发展,将会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从空间的角度来看,点面结合。表现在以点为主,以面为托,由点带面,即以核心为主体,适当扩及边缘地区。将市区和县(市)的资源同步开发,实现市区与县(市)历史文化资源“互联网”,在注重开发以永城、睢阳古城为中心的重点区域时,还要注意扩大区域到分散的虞城、睢县等地。当物质形态的遗址不处于同一空间时,可以用非物质形态的民间文化将其融会贯通。存其形,贵其神,得其益。力求使物质的历史形体和环境以及文化内涵一体存在,才能让人们感受到商丘文化的突出特色,得到历史的、文化的、精神的熏陶。二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文化品牌的确立既能有效地提升商丘的城市品位,又具备继承发扬的传承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商丘的文化品牌由来已久,拥有中国唯一火文化主题景区和中国唯一商文化主题景区,要进一步发挥火文化和商文化的优势。除此之外,庄周文化、汉梁文化等都是能够进一步挖掘开发利用的具备商丘自身特色的地域传统资源。

总之,“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是国家现时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既定方针。”[4]281商丘地域传统资源的开发必须以对资源的保护为前提、基础和取舍标准,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对于历史遗物,必须以保护为主,资源开发只能服从和服务于保护工作。但保护是创造性活动,不是故守陈旧,要富有创造性地寓商丘这一历史文化名城于科技进步的时代风韵中,使城市在未来年代亦能保持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完整性、延续性和发展了的继承性。

[1]薛存心.河南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拯救与开发研究[J].职业时空,2007(3).

[2]杜忠潮,李 丹.西安历史古迹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浅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武 联,李 东.尊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再现历史文化价值——(唐)玉华宫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思路和方法[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1999(3).

[4]郑良文.广东古代历史人文资源的旅游开发[J].热带地理,2006(3).

猜你喜欢
商丘历史资源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商丘之旅
让更多企业在商丘长得大、飞得高
人大建设(2020年5期)2020-09-25 08:56:16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