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的创新型应用价值——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启发性价值

2013-08-15 00:50李晓炜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七巧板哈贝马斯历史唯物主义

李晓炜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开封 475001)

自从恩格斯1892年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的英文版序言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理论”[1]378-385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至今,历史唯物主义已经经历了120个年头,这期间,社会形态和社会格局几经变迁,战争爆发、国际格局重新洗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加剧、列宁政权的创立和东欧剧变、苏联的解体、中国的崛起等给世界大环境带来了更多、更新、更好的因素。诚然,马克思和恩格斯无法预见一百年后的情形,但历史唯物主义却陪伴着我们走到了今天。随着电子化时代的到来,新的资讯模式异军突起,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各国学者都在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当下甚至是探寻未来。

哈贝马斯,于1929年6月出生于杜塞尔多夫,曾加入过希特勒青年团。青年时在哥廷根大学、苏黎世大学、波恩大学学习过哲学,也曾拜读过海德格尔的许多著作,深受其著作的影响,但对海德格尔在其纳粹党员身份问题上保持沉默,持激烈的批判态度,他曾凭借研究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谢林的论文而获得博士学位。研究过早年马克思,后师从阿多尔诺。自1958年开始担任哲学教授,几经波折,1994年从法兰克福大学退休,继续从事写作和研究工作。由哈贝马斯的成长轨迹看来,他的创作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60年代初他的论文《公众社会的结构变化》在马堡大学获得通过,到了1968年,他与学生运动彻底决裂;第二,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从研究所辞职;第三,80年代初至今,重回法兰克福大学任教。而他的全部成熟著作的体系也可归纳为几个层次:“第一,意义的语用学理论;第二,交往理性理论;第三,社会理论;第四,商谈伦理学;第五,政治理论”[2]1-20。然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要数“交往理性理论”。在苏东剧变以后,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已经终结,而哈贝马斯则认为马克思主义仍然有它的当代意义,社会主义在21世纪有着光明的前景。

可以说,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哲学家之一,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主要理论在于以他所建立的一套“交往行为理论”为基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在他看来,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存在着以下几个传统问题:第一,不加反思的历史客观主义;第二,从存在和意识的关系上批判资产阶级的规范内容时,否定了其规范和价值中的有用因素;第三,忽视了道德规范在社会进化中的意义。而解决这一切的方法,就是要在人的行动中,将目的行动方式和交往行动方式结合起来。在他看来,交往行动是用来解决政治道德实践问题的,而目的行动则是解决生产力相关问题的,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命题,并非绝对,而是应该将社会进化论引入研究,探讨社会进化的动力问题,批判马克思忽视了人的交往行动的调节作用,同时指出合法性在社会制度的生命力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话”又是社会进化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纵观哈贝马斯著名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全文,不难看出,哈贝马斯通过对个体的自我同一性的认定和解释,将群体同一性这一概念引入我们的视野当中,企图建立一种理性的同一性来解决当前复杂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在他看来,自我同一性就是指这样一种自由:“这种自由把自身限制在使尊严同幸福如果不能同一,那么确能使二者结合起来的意向之中。”[1]P84即自我同一性就是将尊严与幸福结合起来的一种方式。而通过对自我同一性定义的解释,又进而提出了新的问题——“复合的社会能够建立一个理性的同一性吗?”[1]P85虽然想要建立这样一种理性的同一性是非常困难的,同时,也有不少专家、学者试图建立却失败了。但是,哈贝马斯却认为这些“不能成为我们放弃自我同一性和群体同一性构思的理由”[1]P113,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社会进化论”以及“交往行为理论”,随之而来的还有他对现代国家中的合法性问题的解释以及对“对话”在社会进化中的作用的阐述等。

综上种种,我们不能孤立地去看待哈贝马斯的这一“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而应该结合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变化来了解他提出这一理论的意义所在。创作本文时是1976年间,也是哈贝马斯创作生涯的第二阶段,这时的他开始对现实政治失去兴趣,转而研究批判理论,从深度和广度着手,试图建立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交往理论体系。

新的理论从来都不乏批判的声音,于是,在哈贝马斯建立了他的一套新理论的同时,一些国内外的学者便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其中有赞成也有反对,然而批判多于支持。

笔者仅对国内一些研究进行了粗浅地研读,从中得到的结论大概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哈贝马斯根据当代资本主义的新情况,批判了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社会问题的解释失效,主张用“新进化论”和结构主义的观点“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然而,他并未把马克思的原典和后来的庸俗的、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区分开来;第二,哈贝马斯曲解了马克思哲学的“劳动”概念,将其归结为工具理性行为,远离了马克思哲学的本意;第三,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各个基本范畴所作的“重建”中,最根本的就是他对马克思劳动范畴作了很不完整、实际上非常片面的解释,贬低了马克思范畴的丰富性;第四、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以及其继承者的教条化应用作了模糊的混同,从而弱化了其建立“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根据;第五,哈贝马斯的理论因为其“纯粹理性”的理想,沦为形而上学理性说教。

然而,在研究哈贝马斯理论的学者中也不乏赞同者,他们的声音大概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哈贝马斯扬弃了康德的实践理性,用交往理性取代了实践理性,为法的商谈论提供了合适的语境”;第二,“在批判近代主体主义理性实践观的过程中,哈贝马斯以‘社会交往’、‘对话’等概念为核心,建构了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本质的社会交往行动理论学说,在理性走向衰落的时代重铸了理性的权威:”[3]21;第三,“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在哲学层次上范式的转变过程中,拯救了主体性,坚持了现代性的理想”[4];第四,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在建立师生关系等社会关系中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对哈贝马斯理论的批判往往纠结于其建立的根据——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正确与否,而对哈氏的赞同则多表现在对其新的理论——交往行为理论的肯定上,尤其是在社会关系的应用方面。笔者看来,一种新的理论的出现必定会打破旧有理论的形式,而哈贝马斯的可取之处在于他清醒地分析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性,也并未摒弃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论断,只是在新的形势下,找到了一种更适合于当前环境的重组方式,而这种重组方式的粘合剂就是其想要提出的“交往行为理论”,他的这种做法可能在某种情形下对马克思本身的理论有了某些方面的误解,但从整体上来说,尤其是在面对当前林林总总复杂的社会关系形式中,是非常具有启发性意义的。

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谈一谈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核心观点——“交往行为理论”的认识。

(一)“七巧板”概念的引入

“七巧板”是一种民间流传的智力游戏,即由七块板组成,而这七块板可以拼成许多图形(千种以上),可培养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形状分析以及创意逻辑。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于18世纪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地兴趣,被称作“来自中国的拼图”。我们所见到的七巧板一般是由一个正方形框和七片木块组成,想要将木块全都放进框中,只有一种摆放方式,然而,如果脱离了框,将会有成千上万种摆放方式,而各种摆放方式又建立起不同的图形。在笔者看来,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正是七巧板最最传统的摆放方法,在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指导着各个国家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这其中也不乏对其灵活性的运用,但少有人将其“七块板”拿出“框框”进行重新排列组合,而哈贝马斯的独到之处就在于敢于挑战传统,将新的理念重新注入传统之中,从而激发其灵活性以应用于更加细节的社会关系领域。

诚然,正如哈贝马斯理论研究者们提出的那样,在他的理论建设中,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评论和阐述有时混淆了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和继承者的思想,尤其是把将马克思的思想进行教条继承的继承者的思想也归于马克思本人的做法,的确有失偏颇,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哈贝马斯的理论勇气。他敢于打破旧有的常规,在思考用一种新的理论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囿于原有的模式。哈氏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依存关系打破,企图建立一种更加柔和的关系理论,即重新定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也就是引入了社会进化论思想,并将这一进化思想进一步划分为代表着生产活动合理化过程的目的理性行为和代表着道德实践活动的交往理性行为。

(二)哈贝马斯的理论成果

可以说,社会进化过程理论是哈贝马斯在“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中提出的最为核心的理论,这一理论为他的“交往行为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他的理论成果相信大家在研读过其1976年间创作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已经知之一二,不再赘述。笔者想要谈论的是,我们应该善意和宽容地去对待这一理论创新者,他的理论成果创作于其人生反思最多的一段时期,不论是对政治的反思还是对理论的探索,伴随其中的是其对“对话”以及合法化的渴望,而非马克思理论中的阶级斗争,或者有人会说他的理论近乎于“纯粹”的乌托邦,但我们不可否认,即使是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也有其非常重要的启发性价值。

(三)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在当代社会关系领域中的应用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论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普遍语用学和交往活动,另一方面是社会的合理化和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他将社会分为两大部分:“负责文化再生产的‘生活世界’和负责物质再生产的‘系统’。”“‘生活世界’又可以再分为两个领域——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而‘系统’也可再分为两个部分——经济系统和行政系统”[5]2-17。用通俗一点的语言来讲,即哈贝马斯将复杂社会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寄托于建立一种理性的同一性,而这种同一性并非一定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也即并未受到生产力或者经济基础的制约,是一种自发的、能够在“对话”中找到合法性共同点的方式。

踏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成为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其中微博用户接近3亿,微博使用率突破50%,超过42%的世界平均使用水平”。很多网民习惯性地每天登陆微博、微信查看新闻、与好友交谈、获取信息、议论实事、针砭社会、品评政府。可以说,现代中国已经悄然进入了“微时代”,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冠以“微”的名号,从微博、微信、微小说,到炙手可热的微电影、微旅行、官方微博发布群。

“微”时代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验证了哈贝马斯“对话”的可能性,这种对话并非来自于利益的连接,也并非来自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某些辩证法,而仅仅是出于人们的“对话”欲、“发言权”,或者可以说是一种理性的同一性表达,他们在网络中可以以不同于生活中的角色出现,不受现实生活压力的制约,哪怕是经济基础很薄弱的群体,只要有一台电脑,便可以和不同身份的人们平等交往。在网络世界中,不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都是平等的,甚至可以重新建立起新的政治基础来。

于是,在社会舆论的冲击下,在“微”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政府也开始转变执政方式,中国首个省级政务微博发布群——“北京微博发布厅”亮相后,两周内就吸引了粉丝300多万人,随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实名政务微博在多家网站同时上线,短时间内引起数10万网友关注。微博问政俨然成为时代潮流,一些政务微博因高效务实、认真负责受到了网民的追捧,人们从未想过可以如此“近距离”地与政府部门沟通。因此,2011年被誉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这是因为2011年度,北京、上海、广州、湖北、成都、新疆等地微博发布厅陆续上线。这一现象体现了政府正在以更加亲民的方式面向大众。当然,网络还需要法制进行监管才能更有效、更健康地运行。而政务微博虽然做出了亲民的姿态,但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心理上还存在一些距离感,想要消除隔膜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但与时俱进下生成的这些新的服务类型和方式,必定能够在某个时点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行为理论所寻找的理性同一性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用道德来约束行为,让行为来约束规则,使阶级矛盾变为可以用“对话”方式进行柔性调和的一种矛盾。可以看出,近些年来,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并不那么明显,甚至说,每个国家所存在的阶级意识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模糊化,很多无产阶级并未意识到自己是无产阶级,甚至衍生出更多的阶级名号来,比如:白领、蓝领、钻领、中产阶级、小资阶级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对话”适时地出现了,只是它的表征不同罢了,“随着社交媒体在中国社会的伸展,传统的人际结构面临着新型技术的冲击,不断推进着网络层面的身份以及权力重构”。

(四)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现代意义与启发性价值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提出对当代社会的建设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今社会中,阶级矛盾已经成为逐渐弱化了的矛盾,各阶层都在寻求一种柔和的机制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对话”无疑是非常有效和温和的方式。然而如何展开“对话”,如何应用“交往行为”去解决问题仍然是我们应该深入探索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哈贝马斯正在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些“板块”进行重新拼接,并非抛弃,他所寻求的是一种能够让大众接受的、自发自觉去维护的“合法化”建制,而这种建制的合理性并不能被否决,甚至,我们应该怀着一种憧憬的态度去对待它,如果真的能够建立这样一种“合法化”机制,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网络环境、生态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可能就觅到了良方,这也就是哈贝马斯理论的启发性价值所在。

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创新性继承的同时,要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更深层次地解读,灵活性地应用,任何僵死的、教条化地继承都是不可取、不可行的。

[1]尤尔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M].郭官义 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邵志军.哈贝马斯 [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3]曾益康.论哈贝马斯的法律与交往理性[J].法制与社会,2008(2).

[4]焦明甲.试论哈贝马斯社会交往行动理论的得与失[J].社会科学辑刊,2007(4).

[5]韩 红.交往的合理化与现代性的重建: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深层解读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七巧板哈贝马斯历史唯物主义
如何理解现实的人——论哈贝马斯理解人的三个维度
奇的七巧板
有趣的七巧板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批判的深层逻辑
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西方重构模式解析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正义观再思考
炫彩七巧板
作为交往理解的诠释学——哈贝马斯诠释学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