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中钞油墨公司)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 强调的是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应当建立在社会公正和环境、生态可持续的前提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社会发展目标以及全球性环境问题认识的加深,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环境意识空前高涨,环境管理科学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和重视。
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也是环境管理科学的一分支, 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企业的生产过程即是产品的形成过程,又是物质消耗过程,也是污染的产生过程。 在污染物处理水平一定的条件下, 消耗的原材料越多, 污染物的排放量就越大[1],因此,要使企业实现“营造一个绿色、节能和低碳排放的现代化企业”的环境目标,不仅仅是侧重污染物的处理,应以清洁生产的理念,树立生产全过程污染物预防的意识,实施循环经济,提高原材料和资源的利用率,控制污染,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这是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任务。
联合国环境署(UNEP)于1989 年5 月首次提出清洁生产的概念[2],定义为: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包含以下3 个含义: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与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与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与所提供的服务中。
我国于1994 年,由国务院颁布了《中国21 世纪议程》,明确提出推行清洁生产,其定义为: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 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的生产亦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3]。
总之,清洁生产的定义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 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与能源, 尽可能不用有毒原材料并在生产过程中就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则是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最终处置过程中,尽可能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 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 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清洁生产是一种全过程的控制,强调三个重点:(1)清洁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尽可能开发利用再生能源以及合理利用常规能源;(2)清洁生产过程: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有毒有害原料和中间产品,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行回收,改善管理、提高效率;(3)清洁产品:以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为主导因素来考虑产品的制造过程,甚至使用之后的回收利用,减少原材料和能源使用。 谋求达到两个目标:(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达到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的最合理化;(2)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融,降低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达到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最小化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3]。
清洁生产是着眼于全球环境的彻底保护, 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对生产还包括服务,给与产品全过程的考虑,使工业废弃物有效的源削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生产者、消费者、社会三方面谋求利益最大化。
公司自2003 年运行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以来, 环境管理不断加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制定了“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提高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置能力; 建立新建工程的环评评价制度, 确保新建工程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环保设备投资不断加大,2007 年公司实施完成“污水处理系统中水回用设备技术改造项目”,设计上实现生活污水“零排放”目标。 连结料生产过程中产生“三苯”废气,通过净化处理装置吸收,使有毒有害废气的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公司虽然在2008 年荣获了 “南汇区环境保护诚信企业”荣誉称号,但是在2010 年进行体系三年战略回顾的过程中,发现ISO14000 体系运行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例如对于重要环境因素的识别不全面等。 在三废排放上,公司人员不断增加,加重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负荷,增加了COD 排放;油墨产量逐步增加,造成工业废弃物大量排放,尤其是危废产生量日益增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是很可观的。 因此,如何减少污染物排放也是“十二五”急需解决的问题。
公司十年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提出了减排的量化指标,要确保目标指标的完成,采取的措施除了持续改进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提升环保专业技术外,还需运用清洁生产的思考方法,把污染物消除在它产生之前,从根本上治理。
在ISO14001 标准中,“持续改进”的定义[4]为:“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改进整体的环境绩效。”加强体系运行的监督检查。体系运行时,对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测量和监测, 例如建立水质检测实验室,对公司污水水质情况的动态监测。 利用企业绩效年度分解计划,每季度对目标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采用PDCA 戴明管理模式,按照规定的四个环节:规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循环运行,有效实现持续改进。
环境因素的及时更新体现了持续改进的要求, 一般是每年或一定期限内对组织活动、产品、服务或应控制的相关方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 当组织的活动或工艺流程发生变化时,更应重新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以保持最新环境因素信息。 评价时, 应全方位考虑, 必要时调整环境因素识别方法和评价依据。
强化培训,不断深化与扩展培训内容。 环境管理体系的培训需求是多方面的,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员工确定适合他们需要的培训内容。 例如:内审员需进行环境知识及环境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化管理的培训;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要适时了解绿色产品发展动向、清洁工艺发展动向、节能新技术等;操作员工要里了解主要环境岗位的专业知识、 所使用的化学物质的安全性能,尤其是那些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员工,都应得到相应的培训,使其意识得到提高,增强自觉性,确保操作人员具备持续改进预防污染的意识。
追求商品绿色潮流,应从源头抓起。 如在向欧盟提供的纺织品中,已有118 种因含有偶氮染料而被德国政府禁用,我国依然正在使用的有104 种含有偶氮染料, 因环境指标不合格而导致退货,蒙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5]。 公司建立的产品标准、原材料标准等仅仅规定了油墨及其原材料质量的检测方法标准, 没有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方面相关的评价标准及方法。 无独有偶,在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印制分技术委员会第一次标准审定会上, 评审专家建议公司今后考虑制定油墨及原材料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的相关标准。 因此,环保技术人员已意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查找了大量国内外资料,拟借鉴国内外油墨、涂料等相关行业标准,建立适合印钞油墨的环保健康评价方法,此项工作已在今年立项。 该项目旨在分析各种原材料、油墨产品的技术现状和环境特性, 制订制墨原材料对含有或者使用环境有害物质的管理准则, 建立印钞油墨在环保与健康等方面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以减少材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此评价体系的建立、运行,可指导材料的选择、产品的使用,有助于控制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欧盟国家对其进入的产品从生产制备、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最后处理阶段都要求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 而我国部分出口产品及包装不符合发达国家的环境指标[5]。 由此可见,产品设计应从产品生命周期入手,全过程考虑产品的原材料、生产、使用、直至最终处置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影响。
在产品设计时,一方面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采用新技术,优先选择无毒、低毒、少污染的原辅材料替代原有毒性较大的原辅材料,防止原料及产品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并减少在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另一方面提高产品的环境性能,将环境因素纳入到设计中, 选择可循环使用的原材料代替不可再生的原材料,降低产品使用中的能源和资源消耗;采用少废、无废的生产工艺技术,使用高效生产设备,改进生产工艺,以降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公司在开发新产品时,已考虑了产品的环保性能,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例如油墨中选择植物油型溶剂替代不可再生的矿物油,有效降低了VOC 排放;连结料中剔除了二甲苯作为共沸溶剂,减少“三苯”的排放。 这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从全过程控制来说,还应关注生产、使用、销毁、后处理等对环境的影响,以提升产品整体设计能力,提高技术竞争能力。
控制生产污染物排放,是工业污染防治的最佳方案,是实现环境目标的最佳方法和手段。 掌握产品生产工艺、原材料及能源消耗情况,认真查清污染源、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量和污染物的危害程度, 才能从中找出产生污染的主要原因及主要污染物和排放现状。
强化生产和设备管理,减少跑、冒、滴、漏和物料流失;采用可靠和简单的生产操作和控制方法, 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害性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强振动等;实行合理的材料闭环流动,对物料循环利用。
“节能才能减排”,若只把重点放在末端治理上,会耗费更多的资源,同时也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因此,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手段来达到节电、节水、节气等方面的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把治理污染与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结合起来,对必须排放的污染物,采用低费用、高效能的净化处理设备和“三废”综合利用措施进行最终的处理和处置,实现“三废”资源化。
综上所述,企业环保工作,需要每一位员工增强环保意识,并依托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实行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促进和深化污染综合防治,实现经济、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使生产目标与环境目标相统一,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1] 孙广智,王连弟. 谈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7,4,第9 卷第2 期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编著. 清洁生产审计培训教材[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7.
[3] 清洁生产. http∶//baike.baibu.com/view/56521.htm
[4] 许柄雄. 组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如何实现持续改进,http∶//www.docin.com/p-33696474.html
[5] 黄庆贵. 试论国际环境管理体(ISO14000 族标准)对我国经济的挑战及其对策. 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5 年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