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梦想中展开——赵清俊《透明的夜晚》读后

2013-08-15 00:54周文英杨梦媛
昭通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秀水

周文英, 杨梦媛

(1.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 云南 丽江 674100;2.昭通学院 学报编辑部, 云南 昭通 657000)

昭通年轻作家赵清俊的短篇小说集《透明的夜晚》,收录了28篇作品。可以说都是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和极品,从极短的篇幅里要透露出丰富复杂的社会信息,从而表现了作家的心灵质量。正如蒋一谈所说:“遇见一棵树,我有时会想起美国哲人爱默生的名言:‘每一棵树都值得用一生去探究。’树干、树桠、树干上的洞口,树桠上新鲜或枯败的叶片,或者落在树枝上的鸟粪,树的外表和内在,树的周围世界,这一切都是一棵树整体的一部分——而短篇小说,就是能照亮树木任何一部分的那道光。”[1]在昭通作家作品里,我曾写过夏天敏的《好大一对羊》《下山去充电》的评论。现在欣喜地看到昭通年轻作家赵清俊的作品像夏天敏老师的作品充满了力量和温暖。

我就作品的内容方面进行些赏析:

一、力求真实的现实力量

作品之所以充满了力量,具有强烈的现实战斗精神,就因为一点,赵清俊写自己身边的生活,写自己熟悉而又热爱的一切。“现在很多的写作者,他们已经找不到自己的家乡了。……整个国家在城市化、现代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都对故乡丧失了本该应有的那种骨肉般的感情。”[2](P.141)根据谢有顺先生的观点,“现实主义是作家的根本处境。……是作家从他最基本的现实经验和现实体验出发,描绘他眼中所认为的真实,这个真实才是真正的现实。”[2](P.148)因此真实是最有力量的。作者没有绕开自己热爱而熟悉的生活去写陌生的虚假的城市的酒吧、大街等时代公共的现实,没有刻意把作品里的人物塑造成为乖张的非常另类的现代人的形象。而把一幅幅最真实和鲜活的中国当下高寒山区的活动图景展示在人们的眼前,这一幅幅短小而又生动的图景不得不让人深思,让人反省!

小说里反映得最突出而又集中的问题是农村里的老人生存问题。虽然在今天,中国社会在采取和实施许多措施,让没有保障的老年人有所依托有所归宿。但是这是个漫长而又艰难繁复的过程,特别对于云南高寒山区而言。《吃素》里的老奶奶腊梅和冬雪,在大年三十晚上,整个大环境充满了喜庆热闹和欢乐祥和的时刻里,无依无靠的两位老奶奶只能相依为命,在凄凉悲苦的回忆里含泪度过。整篇文章没有用暖色的喜庆的物品,文章最后喜庆的音乐更是衬托出两位孤苦老人的悲惨命运。“冷”和“寒”的基调为小说的灰色背景埋下了伏笔,她们不可能有更好的命运,她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和资格,虽然她们善良勤劳和憨厚,好人没有好的命运,这让两位老奶奶的悲剧更有了深度。死了丈夫和儿子的两位老奶奶犹如孤魂,没有任何的温暖和慰藉,冬雪只能在这个无爱的人间郁郁死去。给冬雪烧了纸,踉踉跄跄消失在黑夜里的腊梅的命运更是让人揪心。腊梅的儿子是去矿上打工死的,腊梅是老师,汶川地震后,两位老奶奶还准备给灾区的孩子上课和缝补衣服;村里的功德碑上,腊梅的儿子捐献的钱是全村第一,2 000元,冬雪的老伴居于第二,1 500元……她们的灵魂的皈依全部都寄托在虚无缥缈的天堂里。极度的悲苦和冤屈把她们的性格扭曲了,这里透露出一个信息:社会环境对生命力的残害。九十年前鲁迅《祝福》里的祥林嫂的影子依然在腊梅、冬雪两位老奶奶身上延续和扩大。我不禁要问,腊梅的另外一位儿子和媳妇呢?村里的领导和村民呢?这些角色在两位老奶奶最需要的时候都是缺席缺位的。这个问题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和反省甚至愧疚!赵清俊始终忠实于他自己感觉到的那个现实,这个现实可能对读者来讲也许是一个变形的、荒诞的或者分离的。因为永远没有所有作家的现实,只有一个自己的现实,就是赵清俊自己的现实。赵清俊把他个人具体的生活在此时此地,感受到的和经历过的真实地独自面对、承受并且消解,这是需要非凡的勇气和大智慧的。

《背着哭声行走》里韩心老人的命运更是让人沉重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韩心柱着一根闪着岁月光亮的拐杖,背后背着一台外观被磨得斑斑驳驳的老录音机,胸前挂着一块硬纸板,在大街小巷步履蹒跚地行走。录音机拍打着韩心弯如弓的身体,一下又一下,与节奏缓慢的脚步声,沉闷的拐杖声协调一致。三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均匀、协调、缓慢,透露出一种苟延残喘的节奏和气息。韩心用形如枯柴而颤抖的手按下录音机的播放键,伴随着咔嚓一声,录音机里传来一阵阵哭声,或高昂,或低沉,或哀嚎,或抽泣。那种呼天感地,土地动容的哭声凌乱,嘈杂,凄切。韩心深陷的两眼空洞无物,两颗干葡萄一样的眼珠子在噙着泪水的眼里飘荡摇晃,沧桑的脸上写满了茫然和忧伤。杂乱的哭声撞击着韩心的心脏,韩心有一种万念俱灰的感觉。韩心咔嚓一声把录音机关了,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洋芋,边走边剥了皮。韩心手一扬,轻飘飘的洋芋皮像茫茫宇宙中的尘埃在风中舞蹈,那种舞蹈如韩心孤身孑影的飘荡。韩心用落光了牙,干瘪的嘴咬了一口洋芋,泪水扑簌滚落。韩心把冰冷的洋芋连同坚硬的泪水一起咽下,心像被锋利的刀子切割般无比的疼痛。[3](P.11)

当下社会,时代的复杂性,恰恰由最传统的和最现代的、最古典的和最新潮的、最贫穷和最富有的、最腐朽的和最先进的、最高尚的和最卑贱的、最贞洁的和最淫荡的交织在一起。赵清俊没有去追求时代的新潮流,去表现这个时代的主流现实、现代的、富有的、先进的、高尚的、淫荡的。作者把时代表面背后的复杂真相抓住,并且用自己的心血真实地呈现出来。《背着哭声行走》里的韩心老人背着哭声为妻子和儿子喊冤求助的一幕幕,揭示出当代社会的许多问题。儿子被人残忍杀死,妻子被气死。儿子的惨死的凶杀案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小说的一幕幕就是韩心向公安局的局长和干警跪下磕头,频繁和虔诚的下跪磕头后额头上都起了大包,下跪磕头依然没有让案情有所进展,反而让局长心烦。韩心不得已,背上录满了哭声的录音机在大街小巷行走,来引起社会的重视和民心的关注。最后,韩心以扰乱社会秩序被关进公安局,最后病重含恨而死。我们的公安局局长呢?干警呢?责任和良心在这里没有丝毫的温暖和安全感而言。在从上而下的轰轰烈烈社会治安问题整治过程里,为什么还有这样的悲剧呢?韩心的小儿子死了,大儿子能够眼睁睁望着自己的父亲受这样的屈辱和苦难吗?大儿子能够为父亲想办法背着哭声行走,他能够心安理得地过日子吗?“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样判断可以推断出,现实生活里,人与人是不平等的,“不平等”是个常态。况且,小说里的韩心老人也没有得到法律的保护,杀人凶手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公安局长和干警们忙?在忙些什么呢?小说揭示出一个道理,不把老百姓放在心里的政府是很危险的。当下社会,老人小孩妇女上街乞讨流浪的很多,他们遭受的都是人们的鄙视和厌恶。但是,在鄙视和厌恶后面,我们有没有一点点愧疚和不安?赵清俊的《背着哭声行走》给当下社会的人们,特别是身负重担的公安领导和干警以警醒!

《枯根嫩芽》揭示的是当代社会中农村留守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世界经济的飞跃发展,中国城市化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都跑到城市打工获取比在家乡辛苦劳作多的经济收入,农民军大量地涌入了城市,留守农村农田的只是老人和小孩。老人的赡养问题,小孩的教育问题,土地的流失问题、亲情的凝聚力消散问题等等渐渐浮出水面,且越来越突出和尖锐。《枯根嫩芽》里的秀水老奶奶,两个儿子和儿媳妇都到城里打工,把两个小孙子留给奶奶照管。秀水要完成繁重的庄稼劳动,还要照管调皮淘气的两个孙子的任务。秀水已经身心疲惫:

秀水把装满猪菜的箩筐往院子里一放,一屁股坐在歪歪斜斜的草墩上。如血的残阳照在秀水皱纹交错的脸上,挂满了一串串汗珠的白发闪着耀眼的光芒。秀水用形如干柴的手抹了一把满脸的汗水,脸火辣辣地疼,滚烫的汗水填满了坑坑洼洼的皱纹。

……

秀水把手伸进火炉,火炉熄了,没有丝毫温度。疲惫不堪的秀水刚迈出门槛准备抱柴生火,看到院窝的楼枕上垂下一根死蛇般的绳子,雪白的墙上留下了脚踩过的痕迹。

……

老人们苍老、微弱、嘶哑、急切而此起彼伏寻找小孩的声音搅乱了炊烟袅袅,万鸟归巢,宁静祥和的村庄。[3](P.271)

村子里的张瘸子家儿子儿媳妇在外打工,盖起了三层楼的洋房,一对双胞胎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老伴告诉张瘸子儿子又汇来5 000元钱时,一对双胞胎在玩闹中不小心落到井水里溺水而亡,爷爷奶奶为了救孙子也跳入井中再没有醒来。这一惨烈的悲剧阴影笼罩在秀水身上,让她喘不过气来。秀水给滔滔和大虎订了一条规矩:上学一起出门,放学一起回家,在家一起做作业。奶奶秀水只有这样的能力来照管孙子。即使知道孙子常常没有完成作业,上课逃学,打架骂人,偷东西。孩子的教育是由社会、家庭和学校一起完成的。秀水奶奶完成不了孙子的教育问题,秀水奶奶应该是到了颐养天年的年龄了,但是秀水奶奶没有权利和资格享受。孙子们想念爸爸妈妈,需要钱买参加儿童节的衣服,这一系列问题秀水奶奶都无力满足孙子。最后被链子拴着两个孙子,互相搀扶着,一步步爬上楼梯,再从楼梯上重重地摔在院子的水泥地上,留下血肉模糊的身体。从大虎的话语里可以知道,大虎的爸爸妈妈在江苏打工。大虎的爸爸半夜打电话告诉秀水老人,抚养费50元已经寄出,最后还专门问大哥的抚养费寄给您没有。秀水的小儿子表面上关心母亲、儿子,实质上更关心哥哥的抚养费是否寄出。小儿子没有看到母亲和自己孩子的眼泪,也不会想到眼泪后面的思念和期望。经济收入的增加,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但是人们的心灵世界越来越贫瘠和荒芜,这也是小说里提出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小说里的孩子的班主任召开家长会:

教室里坐满了人,几乎是老人。教室的墙边摆着粗细不等,高矮不一的拐杖,有点像乞丐帮的架势。老人们在教室里发出或长或短、或轻或重的咳嗽声。……班主任站在讲台上,面无表情,默然地扫视着教室里的每一个人。班主任翻开笔记本,摇了摇头,重重地叹了口气,然后用低沉而失望的声音点名。班主任点完名,教室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掩盖了班主任的点名声。班主任点完名,把笔记本朝课桌上重重地拍了一下说,家长会不开了。班主任呯的一声把教室门摔上,转身就走。[3](P.277)

这位教师是失职的。面对老人来参加家长会,不应该不尊重老人,更不应该发火摔门出去,这是最消极失败的方法。教师应该与家长互动,老人们虽然没有很多知识,但是他们是懂得做人的道理的。

《枯根嫩芽》里体现出农村中小学教育,特别是云南高寒山区的中小学教育,家长常常是缺位的。而教育是由家长、学生、教师真诚平等的互动来完成的,亲情教育永远是第一位的。“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家庭环境,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几乎两倍于社区与学校两方面教育的总和。”[4](P.154)

二、年轻人成长的历程

《透明的夜晚》里,反映年轻人成长的篇目很多,比如《命运》、《档案里的声音》、《水火难容》、《灿烂的刀锋》、《没有镜片的眼镜》、《暗流涌动》等小说。

《命运》里的“我”与钱红浪,因为截然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就决定了截然不同的追求方向和道路,“我”家境贫困,热爱文学,拼命读书,为人正直厚道,珍惜当教师的机会;而“我”的同学钱红浪的爸爸是修建老板,从中学时代就忙着谈恋爱、交朋友,抄袭作业而混入了师范学校。在两个人同事期间,“我”兢兢业业备课、上课,正如“我”母亲所说“去了就要对人家的娃娃负责,那是良心的工作呀!”钱红浪整天打麻将、喝酒,还请求“我”为他写评职称的论文,玩世不恭、不学无术的人生态度。最后,期末考试,“我”所任的班级名列全乡之首,钱红浪的是同年级的倒数第一。普普通通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普普通通的道理:命运是由自己谱写的,成功是由汗水浇灌出来的。

《水火难容》里的翔飞在办公室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做事,追求进步。而同一办公室的钱旺和周莉上班时间就是以聊天,喝茶、串门来混日子。钱旺和周莉聊天的内容不外乎就是打麻将、炒股票、黄色的段子。翔飞是个热爱文学,具有悲悯情怀的青年人,他无法融入到办公室的环境里,做工作最认真最努力的他最后却得到领导劝告不要“清高狂妄”的忠告。翔飞最后要求从人事局调到老干局。这篇小说里最揪心的一个细节是,在周莉的母亲的追悼会上,同事们对麻将的热爱,对去世了的亲人的漠然,包括周莉本身。小说里所提出的,上班时间敷衍应付,下班后喝酒麻将买彩票,这一现象是当下社会许多单位具有的普遍典型问题,极具有针对性和抨击力,也透露出作者深深的忧思和无奈。

《灿烂的刀锋》写出了年轻秘书冷阳在领导同事之间的尴尬和艰难处境。县政府里,人心的阴暗,阿谀奉承、阳奉阴违、不择手段和勾心斗角的环境,很难让正直善良的年轻人健康地成长,冷阳只能在酕醄大醉里逃避现实。《暗流涌动》里,从民间传说中的领导变动到自然而然形成的人心的变动,从“人走茶凉”这一成语里,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当下环境里“人未走茶凉”的现实状况。在考察干部的选举和公示过程里出现的弄虚作假,忽悠老百姓,愚弄人们,强奸民意等等现象……太多的不公平,太多的黑暗,让我们的许多作家失去了力量和勇气,失去了自己应该大声呐喊呼吁的声音。难得可贵的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赵清俊作为个人对公共现实社会不良风气的反抗,对自己精神底线的坚守。正如谢有顺说:“真正的作家就应该是敏感的、脆弱的、容易被伤害的,这样一个人,不等于说就无所作为了,从某个意义上说,伟大作家的外表是脆弱的,但它的精神和内心是最强大的,他用自己这一脆弱、敏感的心灵抵抗了整个世界的压力。作家的强大不至于外面的对抗,而在于内心的质量。”[2](P.160)

三、对美好情感的呼唤

赵清俊的小说,背景大多数是灰色的,残酷的,坚硬的,但在这恶劣残酷的环境下,作者没有继续写环境对人的精神剥离到苟延残喘的地步。在作者的笔下,人物形象大多是充满温暖的,希望的。在小说的字里行间,流溢出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也折射出人们身上的善良、质朴、真诚和正义感。这些因素构成了小说里的正面的力量,也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满身的花儿》里表现出“娘”对老房子的深深的眷念。在对“娘”对老房子的偏执的爱中,才知道“娘”曾经在两派争斗中冒着生命危险救过玉石的生命,“楼上腐烂的松毛”就是老人和玉石对老房子的象征和寄托。老房子里的一草一木都有“娘”一辈子生命的点点滴滴体验和回忆。在高度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尊重老人的情感,作者发出了呼吁。《安眠药》里的母亲也是抗拒到城市里生活的老人,“我”为了把母亲接到城市里与自己一起生活,不惜用安眠药让母亲安睡时偷偷接走母亲,让母亲在自己家度过了85岁生日,了却了“我”最大的心事。从农村出来到城市里生活工作的“我”,因为母亲不在自己的身边,“我”急躁、焦虑、紧张、压抑,靠安眠药维持着睡眠。把母亲接到自己家度过了母亲的生日以后,“我”一下子释然和轻松,随手把大半瓶安眠药扔到了路边。在母亲即将安然告别人世到天堂去时,“我”因为到医院买安眠药,因为一桩强奸杀人案而引起了警察对“我”的怀疑。

警察很人性化,满足了我的要求,先回家看我娘,再去寻找被我扔了的安眠药。八十五岁的娘来了我家一趟,过了她人生中第一个生日,也是最后一个生日。即使冤案毫不留情地降临在我身上,我也心满意足了啊![3](P.147)

这篇小说里的人物都是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淳朴的普通人。母亲、“我”、女儿、妻子、二哥和警察等人都是这样的人。中国传统的尊老爱幼等精神让人感动和温暖。《邻居》更是把贫困人家洋芋一家人的和睦恩爱,温暖幸福、亲人之间的天伦之乐表现得淋漓尽致。洋芋、孙子洋洋、儿子和儿媳妇秀兰互敬互爱,过着充满了喜气和希望的日子。而邻居杨富贵,物质生活相当富裕,但老人孤独寂寞,默默羡慕着洋芋这一大家热闹欢乐的日子,杨富贵是善良的,他为洋芋家着想,要求当领导的儿子归还秀兰被城管没收的东西,他乐意陪洋洋,在邻居的幸福快乐中也默默享受着精神的富足。《没有一个人来敲门》表现的是退休张老师买书存书租书送书的艰辛的精神历程。从张老师爱书也希望大家都爱书,到最后自己努力的失败过程里,揭示出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现象,年轻人不喜欢读书,整个社会已经丧失了读书的风气。这样的社会风气导向的是享受和娱乐,培养出的学生是没有思想和责任感的轻浮,人才素养大大降低。拒绝经典,也就是拒绝人文精神,丧失了悲悯情怀。“人要从宗教状态返回到真实的内心,社会要从混乱返回到秩序。站在这个根基上,听从良知的召唤,为期待新的世界图景的来临而担负起作为已经纯粹的人该有的责任,并为此奋斗,这就是朋霍费尔留给我们的遗产与启示。”神的未来是可怕的,而张老师的精神显得尤为可贵。[5](P.230)《满身的花儿》、《安眠药》等可以看出作者向这方面的努力。

可能赵清俊当过教师的经历,作者对学生的生活相当熟悉了解,笔下的学生形象也就显得特别亲切自然。《寻人启事》里的“我”,逃课出走、上网吧聊天、早恋、复仇心切,“我”的寻人启事和姐姐的“寻狗启示”粘贴在一起,突出了人的异化问题。为了“我”的前程,爸爸的屈辱,姐姐的牺牲等等都是那么值得而渺小的。小说揭示了云南县城少年成长所付出的无法计算的代价。《银河马》描写了少年李子平在喂养银河马过程中,学会了与爸爸相互依存相互关心的感恩之情,与银河马日益培养出的眷念之情。体现出农村少年的热爱大自然,尊重劳动,天真纯朴,吃苦耐劳的品质。这些品质在当下城市的独生子女中学生里都是缺失的,这样就显得尤其珍贵。

整部小说集里,最富有诗意的小说是《透明的夜晚》。秀兰和黑松都是普通的工人,靠强烈的体力劳动获取经济收入。但是在小说里,没有任何埋怨和消极的反抗,因为反抗是僵硬的,与学生的诗意情调相悖。他们积极进取,热爱生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每件事情:秀兰每天早上在自行车后捆上饭盒,中午吃可口的饭菜;黑松在工地上接砖、抛砖、放砖、砌砖,指挥工人工作;秀兰在家喂猪,做家务活……黑松和秀兰默默相爱着,他们在劳动过程中滋生发展的爱情是那么纯洁和美丽。他们的爱情没有现代人对物质方面的可以追求,也没有可以凸显对身体方面动物性的渴求,他们的爱情是含蓄的、蕴藉的、内秀的,这样,人物形象元气充沛,可以说是当代社会年轻人的爱情童话。

《带着火焰飞翔的手机》是作者对年轻的文学爱好者语重心长的告诫。文学创作是一种艰难的漫长的甘于寂寞的精神劳动,远离世俗的功利。为人与为文应该统一起来,这样的文学才能充满力量和魅力。“我”的学生高淡泊,充满才气,爱好文学。他希望体验生活,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在“我”的指导和帮助下走入仕途,摆脱了贫困的角色和命运。但是高淡泊,功利心太强烈,希望依靠文学创作之路出人头地,最后高淡泊被“病态扭曲的心里,无限膨胀的欲望”所害,不得不自杀告别人世。在高淡泊火化后,“我”接到通知,高淡泊获得了文学大奖。这里也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的作家为人与为文如何统一?正如谢有顺所说:“勇气的对面就是懦弱,它是我们生存获得尊严的主要障碍。当一些危险以不法的方式回击它,这非常重要,它将显示一个人的心灵质量如何。”[5](P.42)

认真看了赵清俊《透明的夜晚》后记《庄稼无收年年种》,知道作者对史铁生的喜爱。史铁生对于不幸命运的态度“对命运而言,休论公道!”给了许多人在艰难的环境里寻找方向的人以力量和温暖。史铁生说过,文学始于人生的问题,故于残疾天生有关。“铁生对我说:‘有了一种精神对应苦难,你就复活了’。”[6]美好的文学作品总是给人希望和力量。在赵清俊的《透明的夜晚》里,我们看到了文学的美好,人性的美好,明天的美好。让我们用这句话共勉:“她怀着非凡的爱,却做着最微小的事情,她是一个完全的奉献者。她深知我们活在应该光明与黑暗并存的世界里,因而她用整整一生来邀请我们,邀请我们选择光明。”[7]我们已经很少有梦,但是,《透明的夜晚》说,生命在梦想中展开。

[1]蒋一谈.蒋一谈城市小说女性主题短篇小说集[J].人民文学,2012,(6):封三.

[2]谢有顺.先锋就是自由[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141.

[3]赵清俊.透明的夜晚[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4]刘晓明.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有效师生关系的心理促进[M].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4.

[5]谢有顺.活在真实中[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230.

[6]王尧.阳光穿透窗户洒在铁生身上[N].文汇读书周报,2011-01-14(8).

[7]华姿.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3.

猜你喜欢
秀水
常规救灾晚稻品种秀水6545播期试验
智救小鸭
不同年度优质晚稻品种比较试验
齐齐哈尔秀水家园 复古大气的中式5.1.2全景声定制影院
上海近年主推秀水系列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马丽设计作品
续写《坐井观天》
不能叫你的名字
险峰·秀水·奇洞
秀水湄洲,妈祖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