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治宏721000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宝鸡电力分公司,陕西 宝鸡 )
自亚洲金融危机至今年,我国经济成功克服了种种困难与影响,出现了多种新的情况。上半年,经济宏观调控取得了重要性的阶段性成果,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升,国民经济在稳定增长中呈现出较快增长走向,一季度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7%。但是,当前经济的回升和效益的好转是初步的,需求的不足还未有效解决。而且国家电力公司世界排名第83位,与其他企业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电力的改革十分重要,对此就要做出发展中减人增效的方式来进一步精干主业搞活辅业,这也是适应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需要。
电力企业作为老国企,一直都延续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方式,组织机构要求上下相对应,这样造成了领导干部职数过多,出现了分工过细,各管一职的管理臃肿。企业用人没有按照明确而科学的定员组织生产,造成有人无事可做。企业严重超员的原因在于,每年有大量的“安置型”转业军人、大中专和技校毕业生进入。因此,企业产生用人过多和效率低下的严重问题。所以减人增效也就成为电力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
从当今世界电力工业改革和发展的潮流来看,世界电力工业改革的基本趋向为: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控制电价、改善服务、提高效益。自国家电力公司成立以来,始终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并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将世界各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先进经验作为样本,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了有效的改革框架。随着电力供需的初步平衡,继缺电改革之后又出现效率和服务的主要矛盾,市场需求和变化成为电力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积极主动的迎接市场挑战,引入市场机制,提高适应市场能力和竞争能力则是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展的唯一出路。而发展多种产业、实施减人增效,是电力企业的必然选择。因此,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成果的不断引用,才能彻底解决电力企业用人过多的问题,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与企业效益,实现“以安全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的电力企业目标。
裁减主业富余员工虽然能作为微观经济的一种非常之策,但是其负面的影响亦不可忽视。
1.体制性、结构性的大量裁减存量员工,是以集聚和放大了大量的企业内部和社会不安定因素为代价的。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对劳动力采取国家统包统分、政府安排就业和“低工资、高就业”的配置方式得以延续,因此将过量的劳动力配置在国有企业当中。这样也就助长了国有企业职工的“企业是我们做大的,我们是企业的主人和功臣”的贯性心态;加之现如今的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健全,劳动仍是人们谋生的主要手段,一旦进行减人增效的改革势必会触撞部分工人的切身利益,加剧生存危机感,极易引发矛盾,安全、稳定,甚至正常生产将难以保证。
2.员工的心理承受也将面临问题。一方面会使仍在岗位上的员工时刻受到转岗、失业的威胁,失去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另一方面也会使员工对企业感到痛心,对企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经营管理决策等从思想、行为上产生消极和抵触,从而失去与企业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心态。
3.失业危机的压力往往会使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出现技术封锁、恶意伤害、不正之风等恶性竞争,这样必将不利于企业的团队精神和良性而持续的发展。
由于减人增效工作存在相当的困难和风险,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务必认真对待,要深入调研,结合实际,审时度势,抓住发展的有利机遇,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地制定实施方案,规避风险,共享成果。要本着“把好入口、用活现有、放开出口”的原则,精干主业,搞活辅业,兴办实体,实现人事相宜,人适其事、事得其人。
1.把好入口关。一是将人才录用推向社会公开招聘,尽力减少“安置型”人才。如复转安置、职工子女顶替接班等等,推行社会公开招聘,应严格核算定员编制,侧重对管理、专业技术和实用型人才的录用。二是提高人才标准。对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方可招聘,形成人力资源的良性循环与互动,使得系统内职工子女也通过勤学上进,早日成才,对志愿应聘者可优先录用。
2.用活现有。一是管理创新。根据发展形势改进管理模式。建立激励机制,精简机构,精简人员。削减无要义或职能相近的重复机构,使用一岗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二是技术跟进。积极钻研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培训员工队伍,推进科技化进程,降低主业人力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减员增效。三是创办副业。方式灵活,自负盈亏。并可阶段性的予以政策倾斜,激励扶持,安排好主业富余人员,使各类辅业,面向社会,积极创收,增加效益。
例如,在电网不断扩张建设的情况下,利用成熟的先进技术设备,培训运行人员,提高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积极推进变电站无人值守模式。将传统的粗放式的人力扩张方式转变为集约式的人力应用方式。因地制宜,取消常规变电站值班人员,成立集控中心,配备精良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若遇终端变操作,中心派员完成任务。大大提高了人力效率,减少了运行人员,改变常规变电站值班人员人浮于事、无所事事的状况。
3.放开出口。对因年龄、身体、专业、思维等不同情况的在岗员工,鼓励采取自愿,以自主择业、另谋职业,停薪留职、提前退休等方式,满足其个人要求,实现减员增效。但须注意职工志愿和社保政策落实的原则,实施动态管理。
根据以上的观点,可以看出电力企业减人增效的改革,务必妥当,时刻以人为本。要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科学进步的方式来推进减员增效的改革,加强宣传引导,善于积极鼓励,真正做到使员工心情舒畅,收入增加,企业利润上升,社会效益明显,共享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