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胜利
(沈丘县档案局,河南 周口 466300)
国家经济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开展到哪里,新农村建档工作就落在了县级档案局的肩上,每个县都有600多个行政村,甚至更多,要想村村建档,档案局遇到重重困难。
任何工作是否顺利开展,关键在于领导是否重视。档案工作更是如此,由于档案工作对各行政村并不产生多大效益,又不显政绩,而且要花钱。所以一些大队支书对新农村建档工作并不重视。档案局的同志到村里帮助他们建档,他们不理解,他们认为档案局要在他们村里搞档案试点,并向档案局提出条件,向我们要东西,他们要求档案局要想在他们村建档,就必须免费提供档案用品,并要配置档案柜,甚至电脑。
由于各行政村经济条件差,行政村简陋,房屋破旧,房屋又少。村支书工作都很少到行政村开展,都是上面有工作了,支书用大喇叭一吆喝,都到支书家去。一开会一商量。所以部分行政村根本无档案室。
多数行政村由于条件差,支部班子人员少,而且年龄偏大,一般情况下档案员都是由大队会计兼职,根本没有专职档案员。
许多行政村在收集文件材料过程中,由于业务不熟,平时也不注重保存材料,许多工作都没有形成文件材料,收集文件材料时,非常困难,催急了,也只是收集几十份文件资料,有的行政村收了几天,甚至什么也没有。
(1)村支书不重视档案工作,由于乡政府不重视,工作是死任务,又没有奖励。搞不好又要惩罚,档案室整理档案还要买档案柜、档案盒,又要花钱,行政村经费又少。
(2)无档案员,行政村无档案员,那么档案也就无人管理。档案员都是会计兼职,由于待遇低,让他又兼职档案员等于又多干一项工作,但工资又不多拿,多数人都说自己工作忙,活多,不愿意干档案员。
(4)文件材料收不上来。由于大队支书变换勤,支书更换时将许多档案拿回家,不上交时间一长就丢失了。有时大队搬迁,将许多档案当成废纸,卖破烂了。大队开展工作经常用嘴说说,不记录,也就不形成材料。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对村级组织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在归档、保管利用方面缺乏制约机制,因而文件材料不齐全不完整,丢失严重。
(1)力量悬殊大。县级档案局全体人员一般只有十几人,业务指导股仅仅两三个人,并且各股室都要完成各自的年终目标考核任务,几乎不可能从其他股抽人帮助业务股下乡搞村级建档。业务股的同志既要完成目标考核任务,还要对县100多个机关单位的年度归档工作而且每个县有600个行政村,档,每个村都从未整理过档案。面对如此多的行政村,力量悬殊极大,要想完成新农村建档工作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2)县档案局经费跟不上。各乡镇距离档案局远,在对各行政村整理档案的过程中,由于各行政村都很远。这样,县档案局又无车,同志们又要租车,而且每个村都要去好几趟,行政村经费少,不管饭,大家又要加班吃饭,这样如此多的行政村光租车吃饭就要花上万元,但县级档案局又是个清水衙门,档案局在经费上就显得捉襟见肘。
(1)提高社会各界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真正重视涉及各方面档案的价值,重视所有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实现“两个转变”,“两个体系”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百姓,服务社会。
(2)实行分级负责。对县、乡、(镇)、村三级组织,实行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独立建档,做到“四有”(即有领导重视,有专人管理,有专用库房,有管理制度),县级新农村建档工作由县级负责,乡镇(办)一级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由各乡镇(办)负责,各乡镇(办)将开展新农村建档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纳入本乡镇(办)文书档案中的党群工作类,村级新农村建设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由各行政村负责归档,各行政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纳入本行政村文书档案归档范围。
(3)齐抓共管的格局。加强对涉农档案的有效管理,各涉农单位的档案管理实行分工负责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依法督查,形成强势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水平,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使新农村档案工作顺利开展。
(4)建好队伍,搞好培训,为新农村档案工作提供智力保障。档案局要经常举办培训班,现场操作讲解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档案基础知识,使他们具备独立整理档案的能力。
(5)规范农村档案管理,健全农村档案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档案方面的管理制度及规范性文件,不断丰富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手段,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即统一领导,统一制度、统一分类方案。全面实现村级建档规范化。
(6)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上下功夫。要把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进一步加大接收、征集力度,建立健全农村档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