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气东输三线甘宁段关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要点及经验

2013-08-15 00:51:32汪海波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730046
化工管理 2013年12期
关键词:水蚀管沟渣场

汪海波(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730046)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建设任务为西气东输三线西段干线工程, 总体走向自西北向东南,起自新疆霍尔果斯,止于宁夏中卫市。 涉及新疆、甘肃、宁夏三个省(区)的16 个市(地、州)、28 个县(市、区)。

本项目属国家大型工程建设项目,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为一级。 河西走廊地段为中度风蚀和水蚀区, 风蚀模数为1500t/km2·a~2500 t/km2·a,水蚀模数为1000 t/km2·a~1500 t/km2·a;黄土丘陵沟壑地段为中、强度水蚀区,侵蚀模数为2000 t/km2·a~5000 t/km2·a。 二、水土流失的特点:

1)侵蚀类型多样。 项目区水土流失以风力侵蚀为主,兼有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等多种类型。

2)局部地区侵蚀强度大。 项目区受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的双重作用,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强度等级高、侵蚀量大。

3)时空分布集中。

4)人为造成水土流失较严重。

三、水土流失现状

项目区水土流失主要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两种类型。 管道工程从新甘交界至甘肃景泰属风力侵蚀为主的地区。

据统计,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7846.22hm2, 水土流失面积5260.73hm2,占总面积的67.05%,其中,轻度流失面积1202.48hm2, 中度流失面积3877.49hm2,强烈流失面积180.76hm2。年土壤侵蚀总量15.57 万t,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984t/(km2·a)。 土壤容许流失量为1000t/(km2·a)。

四、水土流失危害

1)破坏水土资源,威胁人类生存的基础。

2)恶化生态环境,加剧自然灾害。

3)淤毁水利设施,影响防洪安全。

4)制约可持续发展。

五、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要点及经验

1)施工作业带

控制施工作业带宽度,减少扰动面积?

施工作业带弃土弃渣较多,加之被施工机械反复碾压,对原地貌和植被损坏严重,是造成本工程主要水土流失的地域。 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为作业带扫线、管沟开挖、回填、伴行路的修筑以及场站建设对原地表的扰动较大。

为防止发生水土流失。 在土质管沟段可进行农田覆垦或植被恢复。 为减少地表扰动, 严禁施工机具在设计以外的地点活动。

六、结合管道工程特点,强化水土保持专项设计

水土保持应坚持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及临时措施相结合、水土保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1)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及临时措施相结合。 工程措施以外的植物措施是长期实现水土保持的最佳手段, 应该尽量多的合理运用。

2)水土保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 在水保设计中,应最大可能地考虑当地百姓利益,千方百计做到保护耕地、保护水质、修复道路、完善截排水系统、保护当地的文物景观,力争做到施工建设与当地经济和谐发展。

七、强化后续设计

对于西三线管道工程而言, 施工前和施工后地形地貌大不相同,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现场勘查设计,才能更切合实际,指导施工。 设计人员应在施工期间要深入施工一线,与监理、施工单位进行对接,对原水保施工图纸进行认真的检查核实,根据现场实际进行补充修完善。

八、施工方管理要点与经验

1)加强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减少施工期水土流失

作业时间应尽量避开大风集中季节(3~5 月),对临时堆土,开挖后应及时用密目网覆盖;在水蚀区,在施工前应先将排水设施和拦挡措施布设好, 以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和弃渣流失,渣场应先拦后弃。 管道作业带两侧应在施工前修建临时性排水沟,施工结束后,结合原农田排水沟,进行部分排水沟的恢复,并将编织袋集中处理, 并重视和完善坡面排水设施。 管道敷设时,应分层开挖管沟,地表耕作土层集中堆放,并采取临时苫盖、临时拦挡和修建周边排水沟措施,保存地表熟土;同时安排挖方土堆放地,并采取临时苫盖、临时拦挡等措施围护。 施工完毕后,耕作土层应均匀地铺在地表,保证农业耕作持续进行。 汛期施工应用防雨布覆盖挖方土和耕作土层。 施工结束后,管沟面覆土层应种植临时性草种,保持水土?

2)妥善处理开挖弃渣

管道穿越山区或石方段时,管线施工将产生一定量的弃渣。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貌特征、水文条件、弃渣量、弃渣岩性、施工条件等,采取就近的原则,在开挖地段附近的荒地、坡地布设弃渣场。

对堆渣过程中对可能形成的不稳定渣面边坡, 采取渣坡面整治和削坡工程,并在渣体坡脚布置护坡或拦渣墙工程,渣场上游及两侧坡面布置截(排)水沟,将渣场上游坡面径流排泄至下游沟道,防止洪水冲刷弃渣,增加边坡稳定性。

3)植物措施应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确保绿化效果

植物措施布设遵循的原则:一是根据工程建设区自然特点,在措施的布设上,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树(草)种的选则尽量以乡土树(草)种为主;二是林草措施的设置以防治水土流失为前提,结合绿化美化需要,与周边现有植物种类相协调,使之达到既保持水土,又美化环境的目的。

4)施工过程水土流失控制

为了落实预防为主的原则, 各主体工程施工单位应组建专业队伍负责管沟回填后施工作业带的地貌和植被恢复工作及施工扰动面的恢复。 在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管沟开挖与回填必须严格按设计进行,机具通行、材料堆放、营地建设等应尽量减少对地面的扰动, 减少人为新增水土流失, 减轻对周边环境的损坏。汛期施工时,应建围堰、导流渠等防洪排水措施。施工结束后应立即拆除围堰,将弃土堆放在指定的弃渣场。

猜你喜欢
水蚀管沟渣场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全过程管控研究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运维现状简析
太平料场弃渣场发育特征及防治建议
城市地下综合管沟工程建设问题及解决对策
基于石灰石岩性的超近距管沟爆破试验研究
城市地下综合管沟工程建设问题及解决对策
水电工程沟道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探讨
热力管道保温材料在通行管沟中的应用分析
三峡库区重庆段水蚀荒漠化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建立水蚀沟治理长效机制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