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情绪:一个值得关注的主题

2013-08-15 00:49:18李艳杜敬军
四川劳动保障 2013年7期
关键词:薪酬情绪评价

■李艳 杜敬军

薪酬可以看作是普遍价值判断下个性化交易的结果。普遍价值判断是指对为“什么”付酬以及薪酬差异程度的共同理解。伴随每个交易之后,交易者往往都会形成一个满意度的评价,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潜在的。薪酬一般是长期、稳定交易的形式,满意度的评价是持续进行的,这种评价既是个性化的表达,也包含了社会化的观点。特别是在一个愈加开放的社会中,当交易的信息汇总在一起进行比较,更多的人一起交流各自的交易感受时,个人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被社会化了,基于薪酬本身的个体情绪扩散演化为社会情绪,而某种导向的薪酬情绪氛围又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个体的薪酬情绪的形成。

薪酬情绪的内涵

薪酬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但薪酬情绪则是社会规则的评价。人们对于交易过程和回报结果的评价感知形成了薪酬情绪,该情绪不仅涉及到薪酬公平的评价,还涵盖了薪酬水平所决定的社会身份和阶层定位与心理预期之间的比较。由此来看,薪酬情绪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其产生首先是建立在相关信息的基础上,了解或者自以为了解别人的能力、努力、薪酬水平等等;其次是事关薪酬标准即薪酬制定的依据,明确薪酬交换的内容;三是比较对象的选择,通过与其比较后得出主观的结论。

当前收入分配中诸如体制、身份以及规范等问题陆续浮出水面,薪酬情绪问题已表现的特别明显,在一个物质欲望无限放大、价值规范严重失衡的背景下,社会薪酬情绪氛围逐渐变得偏激,个体对于薪酬的认知处于扭曲状态。

薪酬情绪的表现

前些年的网络“晒工资”暴露出行业收入的详细信息,尤其是当人们发现收入的巨大差距并非是基于学历、绩效、岗位等“正义”的前提时,大家理所应当地认为自己可以而且应该以愤怒的姿态来表达情绪了,薪酬收入不合理并要求进行改革的声音不断得以强化。

薪酬情绪的高峰点出现在2011年的春节前后,一方面是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发布了行业年终奖的数据,金融业以人均不低于5万元位列第一序列,在敏感时点为此类情绪推波助澜;另一方面,媒体曝出“银行利润高的都不好意思说了”的论调,导致社会中出现了一种全民的薪酬愤怒情绪。网络社会传播中的另一焦点是炫富,公众由种种臆测形成的薪酬情绪经由网络疯狂的传播,进一步积累和异化。

某保险公司董事长千万年薪事件激活了社会对于高管薪酬的关注,大部分人认为高管拿高薪是不合理的,而国企高管公布几十万的年薪更是遭到批判,既质疑数据的真实可信,也指责在职灰色消费和隐形福利部分是个黑洞,强化了社会薪酬情绪。公务员的薪酬也不断陷入舆论的漩涡中,少数官员的负面形象严重激化了薪酬情绪中不平声音。随着我国养老问题的凸显,事关公务员与其他身份人员的养老金缴费与权益问题同样引发了社会争议。

薪酬情绪的成因及扩散

不平等现象是薪酬情绪发酵的主要因素。假如民众的收入差距不大,人人都可以去差别不大的学校读书或医院看病,这就会让大家感觉到民众之间基本上是平等的。这些共有的体验,既让人们感觉到自己能够分享到社会的权益,又使人们认识到自己为社会所应该分担的义务。因此,在这种情形下,人们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工作就变得更加容易。如果是在极其不平等的社会状况下,那些相对弱势的群体就会深感社会的不公,也无意参与到社会公共活动或者自发的公民行为中来。同样的,对于那些为社会付出很多却得不到应有回报的人来说,也会深感社会的不公。

消费主义的兴起导致人们对于金钱的过度渴求。为了维持期望的消费水平,人们不得不在工作上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使得我们遵从了“赚钱-花钱”的生活方式。消费文化带来了社会关系的紧张状态,消费不再只是物品的物质消费,而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使社会地位及个人身份与消费品联姻,由此导致消费的地位竞争,进一步助长人们相互炫耀、相互嫉妒、相互攀比与相互模仿的社会风气。这种消费文化由于展示了社会的不平等而可能引起社会的不安。当人们的期望远远高于他们的实际所得时,便会造成人们对社会的不满,甚至导致一些人采取过激的手段来获取想要的物品。人们总要斤斤计较自己行动的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也就变成了待价而沽的交易关系。

公共服务缺失以及由此导致的公共精神的沦丧是薪酬情绪扩散的根本原因。在传统的长期雇佣体制下,员工得到较好的培训和福利待遇,但新型的灵活性的就业给员工造成了社会压力和不安全感。职业上越来越多的不稳定因素以及绩效薪酬上的个性化发展趋势,让个人所面临的社会风险高度积累,急需公共服务的支持。而我国涉及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教育、住房和医疗等领域的市场化发展加重了社会公众的不安和焦虑,甚而形成了一种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社会心态。社会的公共精神随之丧失,公民对社会基本价值观念的认同感和对公共规范的维护意识逐渐下降。缺少了这种公民美德和社会资本,社会不良风气和氛围的传播具备了良好的条件,人们的情绪化选择性信仰既是对不安心态的一种过度发泄,也同样推动了社会不良心态的传播。

猜你喜欢
薪酬情绪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差异化薪酬管理和员工激励探讨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19:58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情绪认同
商业评论(2014年6期)2015-02-28 04:44:25
文科薪酬包揽倒数十名,该如何看?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