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奶牛乳房炎的免疫预防

2013-08-15 00:46:03朴忠子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3年5期
关键词: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朴忠子

(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30)

奶牛乳房炎是由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乳腺组织炎症。其病原包括细菌、真菌、霉形体和病毒等。现阶段,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措施主要是使用大量的抗生素以及改善牛舍的环境卫生,但是使用抗生素而带来的耐药性问题、药残问题和费用过高问题及改善牛舍的环境卫生受饲养条件限制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奶牛养殖业的难题。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已把研究重点集中在提高母牛自然抗病能力上,通过细胞因子和疫苗的使用以及免疫遗传选择等方法控制乳房炎。虽然现在对乳房炎的治疗、发病机理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但各国研究证实,预防才是消除乳房炎影响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1 病原学

近年来,中国奶业生产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农牧民已把发展奶业生产作为增加收入和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1]。病因调查发现,引起奶牛发生乳房炎包括物理、化学及微生物学等因素,但临床上常见的乳房炎主要由微生物感染乳腺组织所致[2]。乳房炎主要由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包括球菌、杆菌、霉形体及病毒等,较常见的细菌有23 种。主要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类等; 次要病原菌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牛棒状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等。另外,奶牛的自身因素,如年龄、胎次和泌乳月份的影响; 营养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不当也能引起奶牛乳房炎[3]。

2 发病机理

由于奶牛乳腺解剖学的特殊性,容易受到外界微生物的入侵而发生炎症。这种炎症的发生主要经历微生物入侵、乳腺内建立感染、引起乳房内炎症等一系列过程。

2.1 微生物侵入

饲养管理不当等原因促使了细菌等微生物经乳头口侵入乳头管。受奶牛体质、细菌数量和毒力、乳头内抗菌物质等影响,病原微生物呈现出不同的致病作用,奶牛表现出不同症状。微生物入侵还与奶牛生活环境中病原菌的数量和毒力,病原菌污染乳头末端的频率,奶牛机体的免疫状况和生理时期,乳头管中有无抗生素存在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2.2 乳腺内感染

由于乳腺组织长期高负荷的运作,使其对病原菌的抵抗力降低。病原菌不能被及时地清除,而在接近乳头的乳区下部的乳管壁或分泌组织中生长和繁殖,建立感染区。然后向上扩散到乳区的其他部位,则引起乳房组织炎症过程加剧,血管渗透压增高,血管内大量有形成分进入腺泡内,致使乳房明显肿胀,乳汁变性,当腺泡破坏严重时,泌乳停止。临床上可见明显症状,即临床性乳房炎。

2.3 发炎

乳腺组织十分敏感,细菌释放的毒素作用于乳腺管的管壁时,能够迅速引起乳腺的防御性反应,乳房炎的发展进入炎症阶段。轻微炎症缓解后,受损伤的乳区奶产量将逐步恢复; 中度感染,受损伤的乳区恢复时间较长; 严重损伤者,损伤的腺泡将形成瘢痕组织,以至发生纤维化、萎缩,泌乳能力消失。

3 奶牛乳房炎疫苗研究进展

现阶段,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措施主要是使用大量的抗生素以及改善牛舍的环境卫生,但是使用抗生素带来的耐药性问题、药残问题和费用过高问题及改善牛舍的环境卫生受饲养条件限制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奶牛养殖业的难题。而疫苗被认为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最佳方法之一,但由于疫苗类型、佐剂不同和其他因素影响,乳腺炎疫苗产生不同的结果。目前,我国动物疫苗企业中还没有正式的生产批号,但我国农业部批准乳房炎疫苗“高利多”即大肠杆菌灭活疫苗(J5) 在中国使用。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商业疫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没有产生有效的保护。最好的一项结果是将不同溶血性的3 株细菌菌株获得的类毒素加到本细菌灭活苗中,获得了高于50%的有效保护。

用活的或灭活的菌体苗、分离的肽糖、类毒素、粘附素等制作的传统疫苗,对防治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的效果并不理想。造成传统疫苗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荚膜多糖。Guidry 等研究表明,荚膜多糖具有抗吞噬活性且阻止中性粒细胞识别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成分的抗体;Eldrige 等将纯化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清型5、8 及336 的荚膜多糖结合到载体蛋白和可生物降解的微球中,制成微球疫苗。使用后能提高抗荚膜多糖的调理性抗体效价,且维持时间更长,能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阻止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乳腺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4]。

国内研究的奶牛乳房炎疫苗多是乳房炎多联苗。罗金印等人在“七五”、 “八五”期间,对我国进行了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区系调查及其抗原性研究,并初步研制了奶牛乳房炎多联苗A、B 和C,收到较明显的临床免疫效果[5]。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兽用生物技术中试车间生产的乳房炎菌苗对大肠杆菌和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乳房炎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使用此疫苗对奶牛乳房炎有一定控制作用。兰州兽医研究所研制的奶牛乳房炎多联苗(金黄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 ,疫苗经后海穴注射比肌注免疫效果提高23%,注苗后无乳链球菌抗体含量最高,其次为金黄葡萄球菌和停乳链球菌,对链球菌引起的乳房炎有一定的免疫作用。

奶牛乳房炎疫苗的研制和开发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有着广阔的前景。在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以及乳腺的反应强度,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一步改进疫苗的设计程序,设计搭配良好的多联苗,选择交叉血清性强的菌株,可抵抗更多的血清型病原的感染。

[1]蔡宝祥,甘盂侯.20年来我国动物传染病防制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J].畜牧与兽医,2003,25(10) :1-5.

[2]李勇,葛秀国,窦忠英.奶牛隐性乳房炎研究进展[J].黄牛杂志,2003.29(3) : 38-41.

[3]Nickerson S C,Pankey J W.Cytologic of the bovine teat end [J].Am J Vet Bes,1983.44: 1433-1441.

[4]葛利江,王爱国.奶牛乳腺炎的免疫控制[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9(2) : 33-35.

[5]罗金印,郁杰,李新圃,等.奶牛乳房炎多联苗(B) 的临床免疫试验[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3.29(4) : 30-32.

猜你喜欢
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如何防治兔葡萄球菌病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06
那一抹金黄色
那一抹金黄色
金黄色
肉鸡葡萄球菌病诊疗
兽医导刊(2015年9期)2016-01-04 12:00:06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的制备与鉴定
一例水牛疥螨继发感染葡萄球菌病的诊治
鸡葡萄球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