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红,周肖艳
Jin Xiaohong,Zhou Xiaoyan(Affiliated People’s Hospital of Wuxi City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Jiangsu 214023China)
疟疾是全球最严重的虫媒传染病之一,每年约有5亿多人感染,导致100多万人死亡,其中90%病人出现在非洲地区,5岁以下儿童占所有疟疾死亡病例的82%[1]。恶性疟疾临床症状复杂多变,进展快,病情重,病死率高。脑型疟疾是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急性脑病,是重症疟疾的一种。2011年4月我科收治1例脑型疟疾合并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非洲籍患儿,经多方协作,积极治疗,细致护理,患儿很快脱离危险,治愈出院。
患儿,男,2岁8个月,2011年4月14日自莫桑比克来无锡。4月21日患儿因“发热1d”来我院门诊就诊,予头孢克洛、布洛芬混悬液口服。24日患儿出现精神萎靡、进食后呕吐于19:00左右送到急诊。查体:体温38.3℃,脉搏137/min,呼吸44/min,血压86/40mmHg(1mmHg=0.133kPa),意识模糊,呼吸深大,贫血貌,全身皮肤略干,弹性欠佳,四肢末端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s,白细胞7.5×109/L,中性粒细胞53%,淋巴细胞35%,血红蛋白105g/L,血小板40×109/L,C-反应蛋白(CRP)70mg/L。收入儿科重症监护中心(PICU)予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扩容补液支持,配合医师完善检查。血气分析(静脉血):标准碳酸氢根浓度:7.0mmol/L,二氧化碳分压22.0mmHg,pH值6.98,氧分压33.0mmHg,标准剩余碱-24 mmol/L,提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凝血组合:凝血酶原时间(PT)120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180s、纤维蛋白原(FIB)0.39g/L、栓溶二聚体阳性。肝肾功能、心肌酶谱:总蛋白51.5g/L,清蛋白28.7g/L,总胆红素44.9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3U/L,尿素16.2mmol/L,二氧化碳结合率7.1 mmol/L,葡萄糖1.4mmol/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7U/L,乳酸脱氢酶7 667U/L,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237U/L。治疗予甲泼尼龙抗感染,酚磺乙胺、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止血,大剂量青霉素协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抗感染。还原型谷胱甘肽保肝,磷酸肌酸保护心肌,热毒宁清热解毒,纠正低血糖、酸中毒。21:57患儿出现鼻出血,解淡红色尿,予吸收海绵+高膨胀凝胶填塞鼻腔。查血常规:白细胞42.6×109/L,中性粒细胞75%,淋巴细胞15%,血小板24×109/L,血红蛋白54g/L,C反应蛋白(CRP)>160mg/L;尿常规:潜血(++++)。输洗涤红细胞、血小板支持,25日患儿出现颈抵抗,双侧巴氏征阳性,踝阵挛阳性,予纳洛酮保护脑细胞,甘露醇、呋塞米利尿降颅内压,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涂片结果:找到疟原虫,为恶性疟疾;血培养:表皮葡萄球菌阳性。予青蒿琥脂正规抗疟治疗,输注洗涤红细胞、血小板、白蛋白、血浆支持。改敏感药物万古霉素抗感染。28日患儿意识清醒,神经系统检查阴性,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s,尿潜血(-),体温正常。30日患儿血常规:白细胞17.3×109/L,中性粒细胞27.4%,淋巴细胞56.1%,血红蛋白99g/L,血小板190×109/L,CRP 8mg/L;凝血组合:PT 12s、APTT 22s、FIB 0.95g/L、栓溶二聚体阳性;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不吸氧情况下经皮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转普通病房继续治疗。5月3日血涂片找疟原虫示:未见。予继续治疗1周复查多次血涂片找疟原虫未见后停青蒿琥酯。复查血培养2次报告阴性,血常规、凝血功能正常5月10日出院。
2.1 明确诊断,积极抢救 患儿入院时病情危重、诊断不明。护士快速仔细进行循环、呼吸、神经系统的评估;头罩吸氧,心电、血压监护,出入量监测,完善检查;积极进行输液、输血,抗感染、抗休克、纠正酸中毒等早期液体复苏护理[2]。确诊为疟疾后,严格按虫媒传染病隔离。患儿住单人病室,每日对病房进行臭氧消毒,安装灭蚊灯;病房及病区死角喷洒灭蚊剂;工作人员穿长袖工作服、长裤,皮肤暴露处喷驱蚊液,避免蚊虫叮咬。请省、市血液病防治所指导工作。恶性疟疾常发热不规则,2h测体温1次,观察热型、发热时间及伴随症状。患儿寒战时注意保暖,体温大于38.0℃时给予物理降温。为减少脑损害,予冰帽应用,不提倡乙醇擦浴,防止加重对毛细血管的中毒性损害[3],高热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大汗后及时给予擦身,更换潮湿的衣物和床单,同时注意补充水分,观察末梢循环,详细的动态观察给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2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2.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是许多危重疾病发展过程中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是一组严重的出血综合征。近年来,有人认为由于含有疟原虫的红细胞黏附于血管内壁,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因而激活了内在凝血系统,引起DIC[4]。本例患儿入院不久出现鼻出血,解淡红色尿,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进行性下降;PT、APTT延长、FIB显著下降、栓溶二聚体升高。在遵医嘱予抗凝、止血、输血浆等综合治疗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大小便的颜色、性状,全身皮肤及黏膜出血等情况,注意有无呕吐、烦躁、瞳孔、意识异常等颅内出血征象,并监测血小板、凝血组合的变化。集中进行侵入性操作,减少有创操作时间,避免刺激患儿,穿刺部位延长压迫时间。经积极治疗原发病、抗DIC后,患儿各凝血指标趋于正常;血小板在抗疟治疗第4天起上升,与文献报道相符[5];出血倾向得到控制。
2.2.2 感染性休克 患儿入院后查外周血白细胞高、四肢末端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s。护士0.5h对患儿循环灌注情况进行1次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心率、呼吸、血压、脉压、大动脉及外周动脉搏动的强弱、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肤色、尿量及肢体温度。同时注意患儿的反应,动态评估患儿肝脏大小、尿量等,认真记录24h出入液量作为次日补液量参考,保持出入液量轻度负平衡,及时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
2.2.3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恶性疟疾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护理时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皮肤黄染程度、尿量及尿色变化、口唇及甲床颜色,观察有无呕吐、腹痛、烦躁甚至惊厥等溶血危象征兆。患儿入院后及时予补液水化、碱化及应用激素、洗涤红细胞,并积极抗疟治疗,未发生溶血危象。4月27日起血红蛋白上升。
2.2.4 低血糖 低血糖是疟疾的并发症,与高死亡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相关。多见于儿童、妊娠期妇女、接受奎宁治疗的病人。本例患儿入院查血糖仅1.4mmol/L,经及时补充葡萄糖后复查及动态监测血糖值均在正常范围。2.3 基础护理 予患儿正确的体位,保持环境安静、安全,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观察口腔黏膜有无溃疡、菌斑及炎症;每日予温水擦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鼻饲期间保持管道在位、通畅,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患儿自行进食后联系营养科,结合患儿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食谱,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铁剂的流质或半流质,予患儿多饮水或富含维生素的果汁,以利于体内疟毒素排出。2.4 心理护理 因文化差异、语言不通及就医环境陌生等因素,患儿母亲就医之初存在焦虑、恐惧及不信任[6]。科内委派具有相应语言交流能力的医生、护士负责患儿。护理工作中护士用已掌握的语言配合恰当的手势和肢体动作,运用图片与患儿进行交流。在患儿病情稳定后及时满足患儿陪护要求,避免患儿因与父母的隔离而增加的紧张、恐惧情绪[7];同时,做好健康宣教,如介绍疟疾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灭蚊的重要性等,以亲切的态度、丰富的护理经验、娴熟的技术赢得了家属的信任,使其放下思想包袱,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 Mishra SK,Das BS.Malaria and-aolte kidney injury[J].Semi Nephrol,2008,28(4):395-408.
[2] 陈蓓敏,尹小兵,张风华,等.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应用早期目标导向性六部法护理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889-891.
[3] 杨方源,孟文.非洲儿童脑型疟疾148例临床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2005,12(6):489.
[4] 庞永立,刘永清,张芝萍.重症恶性疟疾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一例[J].中国综合临床,2011,27(6):659-660.
[5] 蒋亦明,孙彤,陈仁芳.输入性疟疾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二例[J].江苏医药,2012,38(2):238-239.
[6] 胡聂,沈端端,熊维,等.外籍住院患者护理服务难点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1,26(19):50-52.
[7] 邹毓媚,章玲宾,吴益芬.小儿七氟醚麻醉围拔管期躁动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