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娇
水稻是我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亩左右,主要集中在西葛、柳树、大新庄等镇。发展水稻插秧机械化对于从根本上扭转传统手工插秧的落后局面,意义重大而深远。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强力助推下,通过农机部门的不懈努力,我区的水稻插秧机械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民群众对机插秧的认识水平明显提高,作业水平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各种水稻插秧机93台。今年完成机插秧面积4万亩,机插率达30.5%。随着水稻插秧机械化的发展,我区涌现出了一些从事机插秧作业服务的专业大户,示范带动作用非常突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新庄镇芝麻坨村的李久合,该户自2007年开始经营农业机械,主要从事水稻育插秧作业服务,现有大型拖拉机2台、进口乘座式高速插秧机12台、全自动育秧播种机1台,并拥有高标准育秧温室大棚100亩,可满足2万亩插秧需求,承包土地2200亩,其中水田1800亩,总资产高达350万元。今年,该户共完成水稻育插秧2万亩,不仅满足了自身对水稻育插秧机械的需求,而且为周边地区的稻农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服务。年内,该户靠育插秧服务创收近150万元,并为2万亩稻田节约作业成本200万元(与人工插秧相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我区稻农大多数应用简易拱棚隔离层过水育秧技术,条件差、技术水平低,不仅经常出现秧苗生病死秧问题,而且所育秧苗难以达到机插秧的质量要求,导致机插秧时秧苗不均匀和漏插现象比较突出。
受国家土地承包政策的制约,我区稻田大多数为分户小面积承包,许多农民不愿意在购机和育秧方面加大投入。
以农机大户和水稻承包大户为重点扶持对象,不仅在购置机具、建设育秧温室大棚等方面提供优先优惠政策,而且帮助其制定技术规范和生产作业标准,促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与整地、植保、收获等机械化技术集成配套,使其真正实现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扩大机械化生产规模和技术推广普及范围。
依托现有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和师资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主要有:水稻软盘育秧和隔离层育秧技术、机械插秧技术、田间管理技术、插秧机的构造原理、使用维护保养技术、各部件间隙调整规范及故障排除方法。
围绕水稻育秧和插秧两个主要生产环节,组织区农机推广站、区农机化技术培训学校和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的精干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到示范点的水稻育插秧生产一线,现场指导大户和农民按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作业,确保万无一失。在此基础上,召开现场演示会,组织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及干部群众进行现场观摩,并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促进推广工作全面开展。
尊重农民意愿,围绕整合土地资源这个根本点,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为了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乡镇人民政府应设立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机构,并积极开展工作,制定实施细则,让土地流转能够健康有序地进行。建议区乡两级财政对承包土地300亩以上的大户,每亩各奖励100元;同时,区信用联社等金融单位要对土地承包流转给予优先贷款支持。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提高农机作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