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监理单位的风险与风险规避

2013-08-15 00:51:18孔德生
山西建筑 2013年29期
关键词:承包方监理责任

孔德生

(中铝山西分公司孝义铝矿,山西孝义 032303)

工程项目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由于其行业自身特点,如持续时间长、现场条件复杂、参与人员和机械设备种类繁多、人员素质较低等,造成了施工全过程处处存在风险责任,同时工程项目建设还受到政策调控、市场经济、业主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风险无处不在。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参与工程建设的各单位都在追逐企业利润,降低企业成本,业主方面、承包商方面、材料供应方面都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无形中都增加了各方的风险。监理行业作为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着来自其他各方面的风险,作为监理单位,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风险的存在性,认真分析风险的发生原因,做好风险规避的准备工作。

1 我国监理单位的现状和发展

1.1 监理单位的定位不准确,认识不够

我国自引入监理体系后,一直存在对监理定位不准确、认识不足的问题。业主单位普遍认为,监理单位是业主单位委托进行工程监督的,监理单位作为乙方,在监理过程中,首先应该以执行业主单位的意愿为主,而不以执行相关图纸和规范的要求为主。承包单位认为监理单位是由业主单位委托进行工程监督的,与自己同属独立的乙方单位,承包方只要完全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即可,监理单位有无并不重要。作为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往往有了问题,将监理单位作为承担责任的替罪羊,而在日常的工作中忽略了监理单位的作用。在许多地方的工程建设项目中,业主方与承包方主体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监理只是工程建设项目链条中的一个次要环节,只是摆设而已。

因此,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应该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监理是受建设单位委托,依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工程质量、安全等监督工作,是独立的第三方,监理应该公正、科学、独立的开展工作,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1.2 监理单位职业环境差

目前,由于前述的我国现在对监理单位的定位不准确,建筑行业对监理单位的认识不够,导致了监理单位职业环境差。首先,建筑市场整个环境不规范,从规划立项到最后的竣工验收,各环节都存在不规范行为,尤其是有些项目,地方政府干预力度过大,导致了监理的风险更加增大。其次,由于监理单位不像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一样,受到行业的重视,行业对其的认识不够,导致监理工程师的从业人员,往往学历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人员素质不高,且人员流动性较大。此外,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吸引力,目前市场上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层出不穷,素质、水平、资金也各有长短,多数承包方垫资施工,往往具有很大的主动权,监理单位在监督过程中,具有很大的被动性,导致了监理工程师的职业环境较差。最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市场监督不严,很多项目建设工程相关的手续都是开工后补办的,同时在竣工验收时,存在手续不全,政府干预等,都导致了监理的职业风险增大,职业环境较差。

1.3 监理单位的责任不明确

监理单位自引入中国市场后,监理该承担的责任范围,一直饱受争议。目前普遍的行业行为认为监理单位应当只承担质量责任,而不承担安全责任。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很多地方设立了监理安全细则等文件,提出了监理单位的现场安全责任,这无形中将监理单位的责任扩大化,提高了监理的职业风险。同时质量监督部门也在安全方面把监理的责任压得过重,往往将监理单位视作质量事故责任人的挡箭牌,而真正忽略了监理单位首要作为质量监督的职责。

2 监理单位所承担的风险

监理行业作为建筑行业的一部分,综前所述,存在各方面的风险,监理单位首先应该明确其风险的来源,认真做好风险的分析与评估,做好风险规避。监理所承担的风险根据风险的主体等单位来划分,主要来自于以下几方面。

2.1 建设单位带来的风险

1)建设单位主体不专业、资金不到位。现今的建设单位往往是看到房地产行业的巨大利润而由其他行业转变而来,其本身对房地产行业的立项、开发、市场运作并不完全了解,就导致了在进行施工过程中,行为往往不规范,不遵循客观规律,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往往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导致了监理的责任风险增大。其次,由于建设单位规模的局限性,往往资金不是特别雄厚,前期主要依靠承包单位的垫资进行施工,后期根据销售情况确定其施工进度。建设单位资金不到位,就匆匆开工,承包方垫资具有很大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建设单位由于自身资金短缺,对施工的部分违规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监理单位在建设单位的干预下,很难起到监督作用,由此带来的风险,完全由监理单位承担。

2)建设单位的职责与分工不明确。我国对监理单位的宣传与重视不够,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的责任与义务认识不明确。部分项目,尤其是政府项目,还有计划经济的影子,开工前往往成立项目指挥部,指挥部完全发挥监理单位的职责,而监理单位成为了陪衬,项目管理双机构制,监理单位失去了其相应的职责和地位。现在更有甚者,在某些项目开发过程中,建设单位自己在市场上寻找一个监理单位挂靠其资质,自己成立监理单位,平常的项目管理人员既是建设单位人员又是监理单位人员,只有在质量监督验收时,临时抽调部分人员充当监理人员进行验收。监理单位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但同时却承担着很大的风险。

还有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的认识不足,认为监理单位作为建设单位聘用的乙方,应该完全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进行监督管理,建设单位完全是监理单位的上级机构,很多监理单位应有的权利也被建设单位收回,例如工程签证权,违规罚款权等,从而使监理单位失去了对施工承包方的有效监管,施工承包方完全听命于建设单位,在建设单位的强烈干预下,监理单位既不能行使其权利,又承担了其他单位强加的责任。

2.2 承包单位带来的风险

1)承包商过分追求利润。利润是承包商所追求的,利润最大化是承包商所希望的,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很多承包商往往在材料使用上暗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来降低工程成本,在工序及施工流程上,能省则省,以降低开支,这无形中增加了监理单位的风险。更有承包方私下贿赂个别监理人员,暗中偷换材料、减少工序,给监理单位带来更大的责任和风险隐患。2)承包商对监理单位的不配合。目前多数承包单位的管理者还存在有计划经济的思想,承包商往往对监理单位的工作不给予充分的配合。多数承包商认为,监理单位与承包方没有直接的合同关系,整个建设项目其实是建设单位出资,承包方负责按设计图纸要求完成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可有可无,并且监理单位是受雇于建设单位来对其进行监督的,因而具有很大的抵触心理。还有个别承包方,认为既然工程质量由监理单位负责监督,那自己本身就放松了对质量的监管,监理单位提出意见就修改,不提出意见,即使违反相关操作规程,也可以放手去干,这都给工程质量和安全留下很大的隐患,给监理单位带来了很大的责任。3)承包商与业主的裙带关系。由于施工承包合同相比较建筑领域的其他合同而言,属于金额较高的合同,往往在正常的市场竞争中,还存在很大的人为干扰因素,经常是建筑单位与承包方的关系要好于建设单位同监理单位的关系,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的违规操作视而不见,承包方对监理单位提出的意见又充耳不闻,监理单位处于很尴尬的地位,由此所产生的风险完全由监理单位自身承担。同时目前个别施工承包单位都是由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业主单位转变而来,尤其对于大型的国有企业,作为业主的基建部门和作为施工单位的工程部门原本属于同一部门,改制后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这种施工环境下引入的监理单位,往往只是一个摆设,很难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2.3 自身因素带来的风险

1)监理合同缺陷带来的风险,监理单位在投标过程中由于急切的中标心理,准备工作不足,盲目接受业主单位的条件,而忽略了市场调查和风险分析,中标后又未能及时的作出调整而陷入了经营管理风险与质量安全责任风险中。2)监理人员管理不当而带来的风险,监理人员目前多数属于聘用制,其本身存在很大的流动性,难免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等存在不满情绪,因而存在抵触心理,对工作不认真负责,甚至收受或主动索取承包单位贿赂,给监理单位带来很大的管理风险和责任风险。3)质量监督部门对监理单位的认识不足而带来的风险。质量监督部门本身对建筑工程质量负有监督责任,但我国目前的现状使其不能完全置身于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往往只注重于施工过程中的书面材料和手续问题,而将现场的质量、安全监督责任完全强加于监理单位,尤其在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时,将监管责任完全推于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和项目总监首当其冲被处罚,而忽略了其自身作为质量监督部门应该发挥的职责和施工单位作为承包主体应负的责任。

3 监理单位风险的规避

风险管理是一门科学,其一般的过程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规避。风险识别是前提,风险评估是过程,风险规避是目的。风险作为一种无法确定的事件,其一旦发生,将带来很大的损失。监理单位在建筑工程的大环境中,作为整个环节上的一部分,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自身的风险,做好风险的规避工作,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3.1 提高自身地位,从政策法规上规避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同国际的接轨,人们对工程项目和监理单位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监理单位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监理单位的地位也逐步越高。此外随着各种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逐步出现,政府监管的不断完善,都会从政策法规上为监理单位的执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对监理单位现有的风险做到规避与转移。

3.2 提高队伍素质,从管理上规避风险

监理单位应特别重视自身的经营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监理人员的准入门槛,提高现场监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参观,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对于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技术人员,树立企业榜样,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责任心差、做事马虎,甚至暗中与施工方勾结的监理人员,及时作出处理甚至请退,做到奖罚分明,责任明确。最后,在提高业务水平和人员素质方面的同时,做好监理单位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看似简单,实则对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存在很大的决定意义。

3.3 提高经营理念,从市场经营上规避风险

监理单位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做好市场经营是很重要的。首先在项目开始前的投标阶段,充分做好各项调研工作,认真做好市场分析,根据项目特点结合自身条件,作出合理的投标文件。在项目中标后,认真做好合同分析与签订工作,该环节往往容易出现纰漏而导致自身风险的提高,一般监理单位应聘用专业的法律顾问,在签订合同时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对合同的逐个条款进行分析研究,不仅要分析正常履行合同时的风险,还要分析一旦不能履行合同而带来的风险,对于业主单位的个别条件苛刻的条款,甚至是违反有关规定的条款,在合同文件中应该坚决的予以否决。同时在承担业务时,对于一些质量行为不规范的业主单位和承包单位,应该尽量避免,对于裙带关系严重的工程项目,应协调好各方的关系,充分发挥自身职责,前期分析确实难以应付的,应避免承接。

3.4 重视企业自身发展,创造机遇、迎接挑战

监理单位应根据市场的发展,不断调整企业自身的发展,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市场的竞争。以发展的眼光、动态的理念、创新的思维来发展企业,充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诚信建设和提高社会信誉度,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使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创造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4 结语

监理单位作为建筑工程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承担着各方面带来的风险,风险的不确定性要求监理单位必须认真做好项目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工作,以此来达到风险规避的目的。监理单位在做好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认真研究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对市场的大环境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在机遇中求得不断的发展。

[1]李立新,丁 波.监理单位风险责任的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7(4):88-89.

[2]毕 星,翟 丽.项目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田杰芳,俞 艳.监理单位的风险管理[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2(4):33-35.

猜你喜欢
承包方监理责任
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研究
门窗(2021年2期)2021-12-05 18:35:20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24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新民周刊(2020年5期)2020-02-20 14:29:44
文化旅游综合体总承包方设计管理案例分析
建筑科技(2018年6期)2018-08-30 03:41:18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30
论建设工程优先权的行使
法制博览(2018年35期)2018-01-22 13:06:15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承包方能请求返还弃耕抛荒的承包地吗
湖南农业(2015年5期)2015-02-26 07:32:39
期望嘱托责任
中国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 10:38:05
推行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必要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