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翠萍
(太原化学工业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21)
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为节约城市土地资源,缓解人地矛盾,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城市建筑的主体。高层建筑地下室属于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人们对地下室工程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当前,高层建筑地下室多采取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混凝土结构在渗水影响下,其钢筋会被锈蚀,从而降低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及稳定性,并对整体工程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合适的防水施工技术,确保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
1)工程设计。在进行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工作时,设计人员认为只要确保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厚度,就可以发挥良好的防渗水作用。但高层建筑地下室渗水现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缺乏质量控制意识,导致混凝土后期碳化速度较快,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被大范围锈蚀,在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裂缝,出现渗水问题,严重影响地下室工程质量;工程设计没有明确质量要求及防渗指标,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缺乏规范,如对后浇带等设计不标准,对施工缝及变形缝的处理不正确等,引起地下室渗水。
在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时,设计人员相互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交流,对图纸设计质量要求不严格,在图纸中标注的预埋件位置不正确、不合理或预埋件数量不够等,都会影响地下室施工质量;如设计过程中对地下室防渗标高设计较低,缺乏全面考虑,则会在外界雨天影响下或在地下水位增加的过程中,地下室难以发挥防渗功能;在设计地下室地板交接处或墙角时,一般不采取容易发生渗水的直角形式,一般采取坡角或圆弧角。
2)施工质量。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设计一般为结构自防水(防水混凝土)和卷材防水相结合。地下室施工质量是地下室渗漏与否的关键。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地下室防水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特殊处理,在关键施工工序时缺乏有效控制措施,导致地下室防水性能指标难以符合设计要求。a.结构自防水施工。地下室结构采取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进行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质量要求或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所生产的混凝土抗渗性能不佳;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没有保持连续浇筑,出现中断现象,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质量;在预埋件密集处或钢筋密集处,没有对浇筑混凝土进行坍落度实验,直接浇筑混凝土,导致下料困难,振捣不实,容易出现混凝土质量问题,降低其防渗能力等。b.防水卷材施工。卷材与设计不符,质量以次充好,不符合设计及质量要求;施工前未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卷材施工程序、接缝、细部构造等不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1)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a.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混凝土质量的控制,首先要确保其原材料质量。如在选择水泥时,选择使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对砂石料含泥量进行严格控制;加强原材料检查力度,确保对每一批原材料的应用,都经过检查,如对每批砂石料的级配、含泥量及水泥细度模数等进行检测,确保砂石料含泥量不超过3%,石料含泥量不超过1%,石子颗粒粒径最大不超过40mm等,通过严格检查,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b.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为确保混凝土整体性能,减少混凝土质量问题,需要在实验室根据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防渗等级及强度等,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一般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灰比不大于0.55。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及高效减水剂等,减少混凝土拌制用水量,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及抗压性能。通过实验,获得最佳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防渗等级及强度达到工程设计标准。c.集中进行混凝土拌制,确保浇筑连续。采取集中拌制混凝土的方式,确保混凝土供应及时,不能出现中断现象;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将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4cm~18cm范围内,确保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不发生离析。d.混凝土浇筑工艺及质量控制。在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前,应先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要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混凝土的留缝位置、接缝处的处理措施等都要有详细说明,必要时图文结合;要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保证操作工人掌握技术要领。在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工艺可以选择全面分层、分段分层及斜向分层的施工工艺,结合实际施工情况,采用合适的施工工艺。如采取泵送混凝土,则需要做好振捣工作,确保振捣效果,避免出现漏振及不密实现象。
2)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施工技术。
a.铺贴准备工作。在铺贴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之前,需要对混凝土垫层表面及永久保护墙表面进行清理工作,确保表面不存在渣土、浮浆及其他杂物;确保表面平整,抹平凹凸不平位置;进行混凝土垫层干燥率测试,一般在垫层干燥率低于10%时进行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铺贴;如混凝土垫层含水率较大,基面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b.在基层涂刷处理剂。涂刷处理剂时,确保涂刷均匀,不应露底,且与卷材的材料性相容。c.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铺贴要求。在进行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施工工序,先进行附加层铺贴,后进行立面、平面铺贴;所有平面与立面的交界阴阳角,都需要铺贴附加层。底板采取条铺方式,立面采取满贴方式;一名施工人员以基准线为准,将卷材按照基准线预铺,然后收卷;其他施工人员使用喷枪将卷头烘烤,并进行粘结固定,并对卷材粘结面进行烘烤,直到粘结面变黑发亮后,由施工人员推动卷材并快速滚压,并使用压板及时压紧;为确保转角部铺贴质量,可以采取刻板工具进行施工,确保其质量;卷材相邻接头位置,需要错开幅宽以上;确保接缝熔融,最终形成完整的防水层。
3)细部防水层工程施工技术。
a.施工缝处理措施。目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缝是难以避免的施工缺陷,是导致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渗水的重要因素。为此,在防水混凝土底板浇筑过程中,需要确保浇筑连续性,减少人为施工缝;地下室施工过程中采取施工缝处理技术,提高混凝土防渗水性能。b.变形缝处理措施。伸缩缝与沉降缝统称为变形缝,变形缝出现渗水现象,会降低混凝土耐久性并影响地下室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填缝及封缝施工措施进行处理。c.穿墙管道处理措施。高层建筑地下室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面对较多的地下穿墙管道,为此,需要做好防水措施。在穿墙管道位置预埋套管,并对套管焊接止水环;通过注入改性沥青软密封材料等,防止渗水;确保穿墙管道位置混凝土振捣密实等。d.穿墙螺栓止水处理措施。在进行混凝土式墙板结构施工时,为固定模板,需要使用对拉螺栓;在地下室墙板施工过程中,为解决使用穿墙螺栓所带来的渗水隐患,可以在地下室外墙模板应用一次性防水螺栓;在外墙螺栓拆除模板后,在螺栓根部凿出40mm左右深度的缺口,并采取气焊烧断螺栓,使用防水砂浆将缺口压实,从而确保不存在漏电,达到防水效果。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逐渐成为了城市建筑的主体。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对建筑的质量及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在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容易因设计质量及施工质量问题,导致地下室出现渗水现象,引起钢筋混凝土锈蚀,影响建筑结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为此,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采取科学的防水施工技术,如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施工技术、细部防水层工程施工技术等,提高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质量,保证其防水功能,最终实现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1]尹伊戈.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J].科学与财富,2012(6):341.
[2]黄祈衡.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J].赤子,2012(7):290.
[3]赵利涛.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2(14):394.
[4]熊坤全.对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中华民居,2012(1):270-271.
[5]常文慧.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1,37(3):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