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自然灾害精细化预警系统建设

2013-08-15 00:51栾春凤
山西建筑 2013年3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精细化

栾春凤 曹 阳

(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0 引言

减灾防灾,预警是第一步。但是由于我国多数农村分布零散,信息传递不畅,同时,当前的农村自然灾害预警存在预警区域偏大、不够精细,预警对象范围宽泛、服务针对性不强等缺点,导致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出现接收的自然灾害预警信息不准、滞后等现象,给农民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在人们对自然灾害防御提出更高要求的面前,迫切需要一套全面、系统的精细化预警体系来保障农村防灾减灾工作。

1 精细化农村自然灾害监测体系

1.1 增加中小尺度的灾害监测密度

长期以来,我国自然灾害的监测站网布局一直保持为区—市—县三级,广大农村的乡镇却监测站点稀少、设施落后、技术人员不足,形成了制约农村地区自然灾害预报预警能力的客观现状。因此,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减灾防灾的要求,未来几年要大力发展对农村中小尺度的自然灾害监测,增加农村的监测点密度,将农村监测区域按照灾害分布特征划分成更小单元,尤其是在灾害频发的区域,多角度地进行农村环境的大气、水、土壤、病虫害的实时、动态监测。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快各类灾害监测预报的建设,形成统一严密的,预报到村的农村灾害监测系统网络。

1.2 发展自动化监测与直接预报体系

我国农村传统的自然灾害监测一般采取人工的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当面对有些灾害,例如地震、洪水、飓风、冰雹、雪灾、暴雨等,如果等县级预警单位发布预警,有可能耽误救灾的宝贵时间。因此,有必要建设农村自动化程度高、时效性强的,包含多种常见自然灾害类型的综合性自动化监测设备,全面提高农村自然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为短时和临时预报警报以及突发事件应急服务提供必要的监测基础。同时,自动化的监测应设置自动报警装置,根据事先设定的预警概率大小,报警装置产生相应的预警信息,达到预警门限时就主动发送警报,提醒当地工作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2 精细化预警产品制作

2.1 发展县级自然灾害预警制作的统一平台

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各涉灾管理部门自成系统,造成预警技术集约化程度低,预报预警系统、制作平台和发布传播平台分离,不能适应灾害预警高时效的要求。因此,应发展县级自然灾害预警制作的统一平台,将多种预警产品统一在同一个平台上制作,直接面对广大农村开展预警服务。预警产品的制作应以农村行政辖区为最小发布单元,打破以县市级行政区域为预警发布单元的传统模式,重点加强乡镇精细化要素预报,精细到乡镇或村的突发灾害性自然灾害预警,并集成短信、网站、电台直播间短信平台、传真系统等发布渠道,实现预警信号产品一次制作,同步发布,实现我国农村灾害预警和监测体系的无缝对接。

2.2 建设以乡镇为基础的灾害信息库

预警系统的开发是建立在先进的数据库支撑和图形处理技术基础上,翔实可靠的灾害信息数据库是保证灾害预警结果可靠性和实用性的关键[1]。目前,由于信息公开制度的缺失,导致灾害信息难以整合和综合利用,严重阻碍农村防灾预警工作的开展。因此,应建设以乡镇为基础的灾害信息库,这些资料对于提高灾害预测、分析、评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农村灾害信息数据库在对错综复杂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之后,数据库应能实现各类灾害信息自动入库、实时预警、历史查询、产品服务等功能并可以将这些信息转化为一些简单、直观的信号或指标,为系统决策做好准备。当前,应把农村灾害信息数据库的网络建设放在优先位置,以乡镇为单元,建设一个科学实用、快速高效、县乡联通的灾害信息网络。

3 精细化预警发布体系

3.1 制作以农村为最小单位的预警产品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灾害对一个城市的影响,其范围是有限的。而预警区域的细化,可以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减灾行为,减少局部灾害对整个区域正常运行的冲击,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村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因此,根据灾害特征,应制作以农村为最小发布单元的分区预警产品,使各个县的天气预报将细化到镇,细化到村,让农民将通过电视、手机短信等方式接收到不同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提高预警结果的精度和服务效果。预警预报精细化可以按照行政区划,细分到以乡为单位,对于某些特别小的灾害事件,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到以村为单位,这种行政细化的方案有利于防灾工作的组织发动,也有利于市民的响应和对社会提供服务。预警预报的精细化将使整个农村的防灾行为发生明显的变化。

3.2 强化预警发布的针对性

目前,对于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不同用户群对接收信息内容、级别、灾害种类等要素要求各有不同,一般用户只要求接收对其能够达到影响的某一类或几类预警信息,或接收对本地造成影响的当地灾害预警短信息。因此,有必要开发精细化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为预警用户提供更及时、准确、实用的灾害预警信息。精细化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首先要建立精细化用户数据库,对预警单元内村镇所在的县、乡、镇所对应的用户进行收集,建立预警对象信息库。例如,决策指挥人员需要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灾害的动态信息。而其他社会公众一般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其次,充分利用各种定向发布技术。针对不同的用户,建立相应的预警文本,其内容按照预警等级和不同用户相对固定,预警的时间和地点由系统自动读取[2]。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立刻提取预警区域内预警用户的名单和预警单位,将已出现的灾害实况和预警服务材料自动分发给有关用户,实现预警信息的快速发布。

4 精细化预警系统的运行机制

4.1 建立严密的监测预警管理制度

农村自然灾害精细化预警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由于农村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产品制作、预警发布等三个部分环环相扣,因此,必须建立一套严密的监测预警管理制度体系来保证我国农村减灾防灾工作的顺利进行。预警管理制度的建设应按照节约成本、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快速高效的思路,建立县、乡、村三级,以当地党政一把手为首的防灾预警工作领导小组,基本形成纵向到基层、横向到部门、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灾害预警工作网络,实现指挥协调和应急反应机制的精干、灵活和有效,进一步提高灾害预警的有效性。对于村级灾害预警的相关管理机构的建设,应根据农村特点制定农村灾害预警管理模式,可在新农村建设中构建专门负责灾害预警管理的部门,针对不同村落提供有针对性的预警技术,形成各级社区组织、群众和家庭的防灾预警行为管理[3]。

4.2 建设农村灾害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是灾害预警发挥作用的最有力的保障,它关系到整个灾害处理能否顺利和有效地进行。目前,国家—省—市—县四级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正向乡镇和村一级推进,确保实现村级以上应急预案全覆盖,实现横向到人、纵向到点的预案体系。农村社区的应急预案体系一般应包括村级应对突发灾害的总体预案和应对地区性频发灾害的专项预案。前者是社区灾害风险管理工作总的指导原则,后者是社区应对危害本地区主要灾害的战术措施。各灾害预警等级应与应急预案的等级一一对应。一旦灾害预警发布后,省、市县、乡镇、村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根据灾情,按照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的原则,启动相关层级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做好灾民紧急转移安置和生活安排工作,做好抗灾救灾、灾害监测、灾情调查、评估和报告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

5 结语

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好为做好农村地区防灾预警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农村自然灾害精细化预警系统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自然灾害对农村建设的影响,解决广大乡村的生产生活问题,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抑制社会与自然向恶性循环方向发展,保护整个国土生态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

[1] 石丽红,栗 斌,张清浦.防灾减灾系统灾情信息集成技术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07(2):47-51.

[2] 李玉柱,朱 明,赵 放,等.浙江致灾强风暴网格化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J].浙江气象,2007(3):1-8.

[3] 吕 芳.当前中国农村的减灾政策概述[J].中国减灾,2009(10):28-30.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精细化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