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 周海明 孙翔宇
(河北省遵化市天津引滦工程黎河管理处 河北遵化 064200)
联系黎河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黎河为目标,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1.1.1 加强领导考核
于2010年成立共建共享工作小组,制定《树木绿化标准》、《生态文明环境维护标准》,进一步明确管理内容和共建共享考核标准。
1.1.2 建立健全制度
我处先后制定了《联席会议制度》等5项制度或办法,为创建和谐黎河提供制度保障,使开展联合执法、共建共享、文明共建等活动做到有章可循。
1.1.3 实行协议管理
在创建和谐黎河过程中,大到战略合作、小到护水网络的建立,我处均与对方签订协议,为共建共享、共治共管提供法律支持。
1.1.4 实施科学规划
建设和谐黎河,坚持科学规划、逐步推进。保护水源共建项目在《引滦入津黎河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和《引滦黎河输水河道水源保护工程规划工作大纲》中均有体现,为把工作做细,我们又编制了《战略合作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为创建和谐黎河提供指导方向。
在天津市水务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市局与遵化市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2010年8月3日召开了第一次联席会议,就进一步落实黎河水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战略合作内容进行了协商,针对黎河沿岸环境治理、生态林建设、引滦黎河跨河桥梁维修以及黎河处办公楼规划建设等问题达成了共识。并于2010年9月6日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把具体工作做实,我们结合遵化市农委制订了《天津市水务局与遵化市政府战略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会议职能、成员单位职责、工作规则及要求等。确定李文运副局长、毛成海副市长任组长,此外联席会议下设两个办公室(天津、遵化),分别设在黎河管理处和遵化市农办,分别负责天津市水务局和遵化市政府方面的日常工作。
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实现了我局专业技术资源与地方政务资源的优势互补,为今后的管理工作开创良好的社会环境;联席会议制度的确立,进一步强化了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明确了部门职责,为黎河和谐共建提供了组织保障。
根据天津市水务局提出的“工程管理、资源管理、环境管理”并重的工作思路,坚持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以共建共享为平台,以改善环境为目标,以生态建设为措施,加大工程治理力度,确保黎河水质安全。
1.3.1 实施支流口治理工程
根据近20年于桥水库污染物入库负荷量统计表明,反映主要水质指标的污染物由黎河支流汇入占相当比重。为此,我们在积极争取资金的同时,也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配合,2011年实施了西山、龙湾2条支流口治理工程。支流口治理工程运行后,将美化周边环境、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促进水体净化,有效改善水质。
1.3.2 共建沿岸绿化带
上游河道采取出租堤埝土地,由承包人植树、管护的办法,有效解决了绿化资金不足、管理困难的难题。通过社会化承包的形式,在黎河上中游23公里整治段堤坡植树5万余株。下游河道采取土地所有者绿化、我方出资补偿的形式,2010年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夏家峪桥上下游 580米范围内左岸进行绿化带建设作为示范。建设沿河绿化带,提高黎河绿化率,以起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
1.3.3 开展生态文明共建
在龙湾桥下右岸、马各庄桥下左岸采取我方出资建设管理、沿河村委会维护管理的方式,在黎河桥头、庄户沟桥下右岸实行我方出地、当地政府企业出资绿化维护的形式,建设了长约3公里、绿化面积近8万平方米的沿河带状公园。对相应的堤顶路面进行硬化,做到道路、堤防、绿化与景观建设有机结合,成为沿河村民休闲、亲水、赏景、健身、纳凉的好去处,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水和谐共处的现代治水理念。
1.3.4 共治尾矿库
黎河上中游沿岸分布40余家铁选矿,尾矿库防护设施简陋,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是引滦水质污染和河道淤积的潜在威胁。对此,我处在大安乐庄桥上左岸开展了尾矿堆坡面植物固结试验工作,并逐步在其他尾矿库推广。目前,北方矿业对崔家庄桥上右岸、西山桥上左岸尾矿库也实施了植物固化工程,消除了尾矿库安全隐患。
黎河是开放式的天然河道,输水线路长,加之地处河北省境内的特点,故黎河周边环境复杂,管理任务重,保水护水难度大。为此,黎河处创新管理模式,坚持多措并举,探索出一条切合黎河实际的保水护水途径。
1.4.1 实施联合执法
以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契机,与遵化市地方政府共同制定实施《引滦水源保护联合执法实施方案》,黎河水源保护联合执法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加强与遵化市环保局、水务局日常联合巡视检查。借助跨区域联合执法网络,加强横向联系与沟通,加大河道非法水事活动治理力度。为黎河河道堤防安全、水质安全、水环境安全提供了保障。
1.4.2 开展文明共建
到目前为止,黎河处已与沿河10个村、两个企业建立了共建共享关系,签订了环境保护、河道保洁、河道养护、树木看护等为主要内容的协议书,环境治理共建共享河段达到30公里。通过开展文明共建活动,相应河段乱堆乱倒垃圾现象已基本杜绝,河道环境有了明显改观。
1.4.3 建立护水网络
与沿河厂矿签订了保水护水责任书,明确了责任义务、规范了生产经营行为。以乡村行政区域为责任段,强化了对乱堆乱放、非法排尾的监督管理。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使水事秩序有了进一步好转,确保引滦输水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1.4.4 创造舆论氛围
为提高黎河沿岸群众环境意识,增强其保水护水积极性、主动性,黎河处坚持水法宣传多样化、长效化、经常化。在集镇、学校、工矿企业集中开展宣教活动,利用市区四个大型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水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为保水护水工作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尽管我们在创建和谐黎河、开展共建共享、实施共管共治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生态文明共建主要位于上游,环境治理共建共享河段仅30公里,下游河道周边环境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创建和谐黎河涉及范围广、牵扯方面多、触及多方利益,需要有一个科学的、统一的规划,为和谐共建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方向。
目前,资金是制约和谐黎河创建的主要因素。无论是共建共享,还是联合执法,均需大量资金支持。同时地方财力有限,共建共享项目后续工作乏力。
积极探索和谐共建模式,不断扩大共享范围。战略合作需要进一步深入。
黎河经过三十年的维护治理,输水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其自然条件的先天不足和治理资金的限制,导致许多影响安全输水的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有的甚至成为了隐患。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和谐引滦建设做出了进一步规划。
(1)加快污染源治理和环境改善工程设施建设
重点开展对上游重要支流口的治理;重要交通路口、桥头进行环境整治,建设绿地、景观工程建设;防污网隔离墙工程建设;炸糕店至提举庄堤顶道路硬化;沿河临近26个村庄垃圾清运处理系统建设。
(2)进一步完善中上游工程设施开展一级管理达标创建活动。
(3)加快推进沿岸绿化林带建设
通过夏家峪绿化林带示范带动,积累经验,逐步完善并推广绿化建设补偿机制。计划今后三至五年两岸绿化大约10000亩(绿化带宽度50~80米),逐步达到分布均匀、布局合理的要求;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地方特色,重点突出,科学布局,全面绿化。加大绿化资金投入,鼓励退耕还林,采取对方植树、我方补偿的方式,本着谁植树、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起投入管护机制,通过利益同享、责任同担,调动沿岸村庄植树造林积极性。
(4)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营造良好输水环境
不断深化与遵化市政府的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合作平台,努力实现“共享政务资源,理顺执法关系,保护黎河环境,提高工作效能”的目标要求。
落实《引滦黎河水源保护与环境治理联合执法实施方案》,建立联合执法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日常巡查,适时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执法活动,保持对非法采砂、非法排放尾矿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共同维护黎河正常水事秩序。
根据黎河水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扩大环境治理共建共享范围。近年来,与沿岸村庄、企业和地方政府积极合作,签订以环境保护、绿地维护、垃圾处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协议书,与其建立共建共享关系,共同建设维护黎河输水环境,取得较好的效果。今后将积极争取,进一步扩大共建共享范围,探索更为有效地共治共管方法,保护黎河输水环境。
1 黎河输水水量损失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 天津市引滦工程黎河管理处. 2008.
2 引滦入津黎河综合治理工程规划. 天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2008.
3 引滦黎河输水河道水源保护工程规划工作大纲. 天津市引滦工程黎河管理处. 2010.
4 黎河水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天津市水务局. 2010.
5 引滦入津黎河综合治理工程规划修编设计大纲. 天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