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业机械学会 肖调范
农业机械学会是农机行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农机化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重要关键作用,随着农机化新发展对农业机械学会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充分发挥农机学会特殊作用,有必要对农机学会工作进行再认识。
省农业机械学会是省科协协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科普工作领域的一个分支,因此科协工作的法律和理论,同样适合省农业机械学会。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科协工作,将科协工作纳入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议题,并制定和颁发了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国科学技术术协会章程》,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发展重要讲话。它们的颁布与实施意义重大,构成了科协和学会工作的法律依据。
1.1.1 科普法(2002年6月29日颁布)是科普发展历程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
科普法对一些重要问题作了明确规定。(1)科普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2)科普是公益事业。(3)科普是一种政府行为,各级政府领导科普工作。(4)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5)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6)科普法是专门用法保障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
1.1.2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充分表明国家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高度重视,是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新型国家的基础,是突破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
要求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它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公民,重点是面向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4类重点人群。实施纲要的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特别强调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政府应履行的公共服务职责,应当担负起领导和推动作用。公民既是科学素质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参与主体,必须要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1.3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2006年5月中科协第七次代表会通过),《章程》明确规定:中国科协由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和地方科协组成
全国学会按受中国科学协会的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协会接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业务指导,地方科协执行中国科协的章程和决议。这些规定确定了中国科协全国性统一的组织领导和指导地位,有利于对科协工作的联系与指导,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力量,有利于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完成新时期党和国家交给的各项任务。
1.1.4 胡锦涛总书记讲话
深刻论述了加快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加强科技工作的突出紧迫性。用3个“从来没有”深刻论述了科技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即:科技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用2个迫切需要深刻阐述了加强科技工作突出的紧迫性。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更加迫切地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懈进行创造性实践”。同时向全体科技工作者提出4点殷切希望,要求科技工作者“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为勇攀科技高峰作出新贡献;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积极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新贡献,大力加强决策咨询,积极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作出新贡献;大力发扬优良传统,积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出新贡献”。
胡锦涛讲话明确指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协组织的地位,为发挥科协组织的作用指明了方向。指出“科协工作既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国家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宣传在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积极参加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科学家之间、科学家和决策者、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发挥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重要力量作用;科协要把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作为根本任务,把促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作为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从法律和国家意志的高度对科普进行了界定,一个法律、一个纲要、一个章程、一个重要讲话,构成了新世纪以来科协和学会工作的最为重要的法律和理论依据,成为指导农机学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和依据。
1.2.1 学会的地位
一个机构的性质,是这个机构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和特质,这种属性和特质既是同类机构所共有的,又是区别其他机构的依据,同时也是它成立、存在和发展根据,是体现其自身价值并与其他机构相区别的标志。科学技术协会与学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于科协学会组织的职能与定位。职能和性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性质决定职能,职能体现性质;性质是地位,职能是作用,地位决定作用,作用体现地位,二者共同形成了一个机构的定位。
科学技术协会与学会的宗旨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这充分表明科协学会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具有群众性和政治性,具有社会公益性。
省农业机械学会登记管理机关是湖北省民政厅,业务主管单位是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办事机构挂靠在湖北省农机局,办事机构及工作人员接受挂靠单位管理。
接受湖北省民政厅、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湖北省农机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接受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的业务指导。本会各分支机构是本会的组成部分。本会和全省各市(州)、县(市)农业机械学会之间是业务指导关系。本会是省科协省民政厅领导的一个农机行业科技工作者具有法人资格的社团组织。与其他组织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理论研究学术建设、人才培养、对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等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对促进农机化事业起到关键重要作用。
2.1.1 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传播先进适用科学技术,促进农机科技的研发、应用和科技进步,推动自主创新;
2.1.2 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先进技术和经验,开展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努力提高会员和农机科技人员的科技水平和实践能力;
2.1.3 组织农机科技工作者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推结合的农机技术服务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农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作贡献;
2.1.4 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接受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委托,承担科技项目论证、评估、评议和成果鉴定、推广等工作,对农机化发展战略、规划、方案、政策和重大技术问题决策等提供科学论证和建议;
2.1.5 编辑出版学术、科普刊物和科技书籍、资料,组织制作音像作品,加强科技成果和科技信息宣传报道;
2.1.6 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
2.1.7 反映农机科技工作者建议、意见和诉求,维护农机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
2.1.8 评选、表彰、奖励优秀学术论文作者、优秀会员和学会先进工作者,向有关部门和单位举荐人才;
2.1.9 举办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和推动农机化事业发展的
技术展示演示会和科技交流活动。
包括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人才举荐、决策咨询等4项重点工作。
2.2.1 人才举荐工作
应该是科协学会组织的一项本份工作,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行动。科协是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理应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做好工作。要在学术交流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人才在交流讨论中脱颖而出;要通过“海智计划”引进人才,举荐人才,用好人才;要通过表彰、奖励去发现、推荐、培训人才;通过“院士初遴选”活动,推荐高层次人才。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在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
2.2.2 决策咨询工作
是学会组织的一大优势,汇聚科技工作者的智慧,积极开展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是学会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的重要方式。中央要求科协要打造国家级科技思想库,把科技工作者的个体智慧上升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及部门的科学决策服务。做好这项工作首选建立“专家库”,其次要有“项目库”,第三还需要从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就科技论科技。最重要的是选题,选题一定要切合国民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又是社会关心的问题,具有前瞻性。
中国科协先后明确了“搭建平台、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确立了“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提出了4项重点工作,为学会组织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政策平台:主要有国家出台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关于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等。
工作平台:主要包括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平台、科普资源泉共建共享平台、学会共建发展平台、基层组织发展服务平台、科协组织决策咨询平台、人才举荐平台。
服务平台:主要包括“12·15”中国科协会员日,是为科技工作服务的平台;中国科协年会,既是为学术交流服务的平台,又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平台;“全国科普日”,既是科普活动平台,又是为提高全国科学素质服务的平台;打造国家级科技思想库,是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平台。
资源共享: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关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问题,涉及到3个环节:(1)通过适当的方式、途径,让不同部门、不同单位愿意把科普资源放到共建共享平台上,把社会上分散的大量科普资源有效集成起来,让大家共建共享。(2)对集成起来的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质量的科普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加工,形成可用的优质科普资源。(3)以适当的方式、途径,把加工好的科普资源提供给全社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科普服务。
以贯彻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为平台,会同多个成员单位联合开展工作,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新格局,这是最大的大联合和大协作活动。
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共同举办年会。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开展科协活动。如:“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科技周”、“科普日”、“科技下乡”活动。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开展评比表彰活动。如“青年科技奖”。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实施有关“计划”。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计划”。
近年来,在科协的领导下,学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各级学会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倾向。主要表现在:
学会工作存在很多困难,也存在很多无奈,更有许多艰辛。
有人说,学会工作是“工作没人看,福利没人管,生病没人疼”。这话是否正确暂且不去理论。但目前来看,确实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实实在在是“讲话稿子提不到,议事日程排不到,重要文件列不到,领导视察走不到”。通俗地讲,是“台上没位子,表扬没名字,说话没面子”。
尽管强调学会工作重要,可事实是学会工作确确实实是在不断地滞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社会发展变化。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在竞争环境中,不进则退,领导层的思维都集中在如何把经济搞上去,把管理搞上去,不可能把学会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学会性质所决定。学会属于社团,本身就是一种群众性组织,属于松散型和务虚范畴。在一些人的眼中,学会的工作好也罢,坏也罢,对中心工作丝毫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如同论资排辈一样,在一些场合,一些安排上,都只能排在队伍的后面。
在很多人眼中,学会似乎是一个清闲之地,无所事事,具体任务少,承担责任轻,适合养生。上班无非是“一张报纸一只烟,一杯茶水一整天”,或上上网,或聊聊天,打发时间而已,事实也确实如此。比如在人员上,退居二线、年龄偏大、甚至工作不能胜任的人员,都有可能成为学会的第一安排位置。而有些学会工作人员也“认命“,或感叹“命运不济”,或临渊羡鱼”,久而久之,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作“清闲人”。
更有一些人,知道自己年龄已大,在单位同一层次的员工中是标准的“老资格”了,眼看着后来者都走在自己的前面,一种沮丧之感油然而生。也就如同失桨之船,任其漂流,毫无“力争上游”的劲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会建立在2种体制上,一种是官办学会,一种是“民办学会”。所谓的官办学会,是指依附在某些部门的学会组织,官办学会组织就像有爹有娘的孩子,行政依靠性强,比较能够容易开展工作。但这样的学会组织如同寄生虫,依赖性太强,容易失去主动性;所谓的“民办学会”,是指虽然挂靠在某些部门,但基本上属于“自主经营”的学会组织。长期以来,处于一种有它也可、无它也行的状态。
学会组织属松散型的团组织,这种先天不足造成学会经费困难。作为官办,可以适当收取一定的会费,加上挂靠单位拨款,尚可勉强支付日常活动所需经费。虽然相比那些经营、管理部门,经费少得可怜,但还能支撑。苦的是那些“民办学会”,无固定经费来源,靠“化缘”来维持生存。这样的学会组织,想有所作为比较困难。相比国外的学会组织,有可观的咨询费用,能保证学会的正常运转。
在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意识形态支配思维。在一些人们的脑海中,对权力的向往要大于对知识的尊重。进入权力部门,进入管理部门,都是有些人的首选。基于这种观念,人们普遍对学会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总认为学会是养老的地方,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和成果,更不会给自己带来某些利益。虽然这不是普遍现象,但已经严重阻碍了学会工作的进展。
学会工作的现状如此,有各种客观因素所限制。但这并不代表学会工作只能维持现状。相反,应以此为动力,努力创新,推动学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5.1.1 修养创新
个人修养是能力的体现。马克思主义赋予“修养”新的含义,就是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这种教育和改造离不开群众的社会实践,离不开在实践中个人的主观努力。从广义看,“修养”是指人们政治、道德、学术以至技艺等方面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达到的一种能力或思想品质,这里指个人能力。
从理论上讲,学会是人才聚集的地方,是学术氛围浓厚的场所,人人都具备一定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理应不存在“加压”的问题。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不能随着时代更新知识,抱着老黄历不放,自以为是,拒绝新鲜事物;或老气横秋,不思进取;或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此这般,则不能胜任工作,更谈不上创新。事实上,学会工作人员相当一部分年龄偏大,所拥有的知识都已成为“旧识”,譬如办公自动化,要求使用人员具备一定的电脑运用常识,而这恰恰是年龄稍大人员的弱项。有些人因年龄的关系,一是接受新鲜事物的意识迟缓;二是记忆力差,难以掌握繁复的现代科技知识;三是有船到码头车到站、马放南山的意识,只求保持现状,不思前进。因此,接受并努力去适应、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就成为学会人员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一环。
古人云,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相信每一位学会工作人员都明白这一点。作为学会工作人员,虽与治天下相去甚远,但要胜任岗位,要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应该也必须去自我加压,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5.1.2 工作创新
相对来讲,学会工作量比其它部门轻。这种现象,表面看起来是一种好事。但事物具备两面性,越是这样,越不被领导看中,越被其它部门所看轻,工作量也就越来越小,在这种境况下,要争工作、要工作、抢工作。不能只是“做工作,要“做对工作”,“做好工作”。在一定的场合,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认为自己在学会这样的部门,“人微言亦轻”。要大胆参与企业的中心工作,参与企业的竞争与创新。
只有多做工作,大胆工作,拿出成绩,显示优势,才能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不虚度光阴,才能把学会工作真正搞得有声有色。
当然,从性质上来看,学会工作不可能同营销、管理、行政等部门去相提并论,非要争得一定的地位,同时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并非要占据重要的议事日程。关键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创新工作,尽量把事情做好、做对、做出形象、做出成果。
在学会工作中,举行、举办各类活动占有很大的比重,这是学会的优势之处,更是学会工作创新和“以人为本“的基础。
5.1.3 以人为本,举办让会员受益的活动
学会是群众性的社团组织,这是与其它组织最本质的区别。学会是一种松散的组织,会员不是学会的员工,不接受学会的直接领导,只是在某些活动中受学会指导。要想把会员紧密团结在学会周围,就要在各类活动中,首先考虑如何让会员受益,让会员得到实惠,这样才能让会员有一种向心力。
举办活动,首先是思维受益。会员们在活动中接受新事物,创新思维,摆脱旧思想、旧意识的桎梏,使思维得到一种质的升华。其次是身心受益,会员参加别的活动一般都是严肃主题,甚至还带着任务。他们很渴望在一种宽松的活动中得到愉悦。那么,学会活动就应该让他们的身心充分得到放松。
5.1.4 创造提供会员相互交流的条件和机会
创造一个让会员有一个经常交流的机会,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1)会员虽然在同一个学会,但平时不在一起,彼此不熟悉。(2)会员都有自己的工作,担负着一定的责任,绝大部分人很少有机会走出去。因此,开展一些经常性的活动,加强学习交流借鉴,不断推动工作发展。通过组织会员到兄弟单位学习取经和组织部分专业委员会会员就近就远分别外出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让会员相互交流,让他们走出去,在增进了解,互相学习的同时,开拓视野,吸收新鲜空气。同时也学习管理知识、拓展新思路,促进学会工作的新发展。至于经费问题,可以拓展思路,多方筹措。
5.1.5 设置会员展示才华的平台
举办学术活动,是学会的主要工作之一。学会的产生源于学术交流。进行学术交流是学会的一项主要任务。开展学术交流是学会生存发展的根本,学会是行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学术交流是科技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行业的创新体系中,学术交流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形式,是科技工作者获得新的思想、知识、技能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提高科技工作者自身素质和服务经济社会的重要桥梁,学术交流对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更多的优秀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只有经常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才能显示学会强大的生命力。
5.1.6 质量创新
创新的目的是工作质量提升。学会工作质量的提升表现在两个层次。一是学会整体水平的提升。在新形势下,要按照“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加强自身建设”的工作定位,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要遵照“三服务一加强”的要求,努力把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二是个人工作质量的提升。衡量整体工作水平的高低,归根到底是个人能力的展现。每个人都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把工作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