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权
(晋中市林业局,山西 晋中 030600)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的有机组成。晋中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构建“生态晋中、美丽晋中”,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空气更清新”的省级林业生态市,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和生态宜居市。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建设“美丽晋中”面临着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环境脆弱等巨大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发展小康林业、实现兴林富民意义尤为深远。
森林作为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生态功能循环圈,具有蓄水保土、防治水土流失的调节功能。据祁县多年观测和实践经验表明,有防护林的农田粮食平均亩产增加15%~20%。据测定,在降水340mm的情况下,每公顷林地土壤冲刷量为60kg,而裸露地则达6750kg,林地可以把地表径流减少到裸露地的1/4以下,泥沙减少到裸露地的7.0%以下,林地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流失量。研究表明,每增加1.0%的森林覆盖率,可以增加7.80mm降水。晋中市国土面积的84.40%属于山区、丘陵区,正是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多发区和主发区,现有森林覆盖率20.40%,远不能满足小康社会对环境的要求,建设小康林业迫在眉睫。
据中国林科院研究测算,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30t,贮存碳173t,放出氧气24t。晋中现有生态公益林31.27万hm2,一年可以吸收937万t二氧化碳,贮存碳5409万t,同时可释放750万t氧气。每吨氧气按300元计算,年可创环境经济效益22亿元。每公顷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硫700多kg,可以明显减轻工业酸雨危害;噪音经过30m宽林带,可降低20分贝~25分贝;行道林带可吸尘、滞尘80%。
晋中市林业产业初步形成林木种植、经济林、种苗花卉培育、林下产品采集与加工、森林旅游等产业门类。除满足木材市场需求外,还可提供化学产品、果品、油料、药材等林产品达6000余万kg。干果年产业持续发展,2012年经济林产值已达8.90亿元,为每位农民增加纯收入410元,建成小康林业以后,可以为农民人均增加1000元以上的收入。
晋中已经确定在“十二五”期间每年人工造林3.33万hm2以上,绿化植树1000万株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年增加达到1.50%以上,农民林果收入增加8.0%。到2018年,6年累计完成造林20万hm2以上,其中高效干果经济林面积达到15.33万hm2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8%,在全省率先建成林业生态市。
以实施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为主体,围绕山系流域,集中连片、规模治理,扩大森林植被范围,提高森林覆盖率。每县每年至少开发治理两条以上面积在千亩以上荒沟。推广适应性强、生长量大的乡土树种,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确保达到90%以上。
突出晋中特色,培育、发展一批优势林产品产业区、产业带和生态庄园。要依托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干果经济林项目、退耕还林项目和省级兴林富民工程,围绕干果经济林、种苗花卉、速生丰产林三大重点,突出抓好规模扩张与加工增值。全市每年新发展干果经济林1.0万hm2以上,改造低产、低效经济林6667 hm2以上,到2018年实现全市农村人口人均1亩高效干果经济林、100株以上用材树和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000元以上的小康林业目标。
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文化品牌,在平川区形成以生态景观——林果采摘——旅游休闲为主的现代林业循环圈,在东山区建设红色旅游——疗养保健——自然观光的绿色通道。到2018年,市内所有公路、铁路都要建成绿色走廊;山区县城周边建设1处以上、平川县城建设2处以上城郊森林公园、湿地森林公园或植物园,全市11个县城全部建成省级以上园林城市或森林城市;全市行政村基本实现绿化,3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村庄绿化示范村;50%以上乡镇达到市级林业生态乡镇。
坚持以生态林业经营理念培育资源,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实现现有优质森林资源的有序增长。落实建站管护责任制,探索家庭托管、职工承包等有效途径,全面实行封山禁牧和舍饲圈养,妥善、有效解决林牧矛盾,并在全市广大农村大力推行“双改双节”(改燃节能、改灶节能)和“一推四代”(推广省柴灶、以电、煤、气、草代柴)工作,降低农村能源消耗。同时,健全市、县两级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加大打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的查处力度,为全市森林资源安全保驾护航。
按照“双百公里林果带、千里林业生态圈”的规划布局,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建设高标准的乔灌结合、林分稳定、生态社会效益高的人工混交林;在树种选择上,突出乡土特色,推广适合晋中立地条件的经济树种,如油松与山桃山杏、侧柏与刺槐等混交组合,实现生态造林经济化;在造林技术上,推广各种实用技术的使用,提高造林成活率,保证工程质量。
以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为突破口,促使林业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全面优化发展林业的投资环境,深化集林权制度改革,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推进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和生态庄园经济的快速发展。吸纳多方社会资本,推动传统林业由单一生产功能向集生产、生态、旅游、林产品开发等综合功能发展,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增加林农林业收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同时,在项目、资金上进行重点倾斜,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办林业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搞生态建设、参与“美丽晋中”建设的浓厚氛围。
探索和推广家庭林场,将各类宜林地等承包落实到户,扩大家庭林场规模,完善信息咨询、科技培训、基础设施配套三大体系建设,为家庭林场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等方面的服务,为家庭林场进入市场提供方便条件。林业、农业、科技等有关部门要统筹规划,大力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建立实验示范推广基地,提高家庭林场建设科技含量。进一步改善交通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为家庭林场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促使经营管理水平科学化、集约化、丰产化、林工商一体化。提高对家庭林场的贷款比重,扩大贷款抵押范围,积极为家庭林场发放林业贴息贷款,促使家庭林场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通过产业延伸来发展民生林业和生态林业,围绕林业办产业,开发森林旅游景点来发展旅游业,开发林特产品来发展特色经济,开发种养业来发展富民项目,以林业的下游产业为农民增收提供新途径、新思路、新办法,用林业的“副业”收入来反哺林业,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增添新的支柱产业。
[1]赵森新主编.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石[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2]黄守孝,小康林业建设研究[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