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城镇环境规划

2013-08-15 00:51:18杨旗王静
山西建筑 2013年21期
关键词:环境规划小城镇城镇

杨旗 王静*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0039)

1 概述

小城镇是紧密联系农村和城市的桥梁与纽带,它直接体现着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状况,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着战略性的重大作用。因此小城镇的发展得到了巨大的关注,并且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新的方向。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数量稳步增加,乡镇企业日趋兴旺,农村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尤其是自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更为优越的条件,随后小城镇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期,在小城镇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诸如:小城镇的快速发展远远超前于环境规划,其发展方式仍承袭了粗放型传统的简单经济增长模式,布局分散、规模小、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所占比例相当大,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大气治理等环境基础建设严重落后,许多城镇的自然资源遭到“暴力式”开采,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全国的主要淡水河流及湖泊和近海海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镇的生活饮用水水资源达不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由于气态污染物的直接排放,致使一部分城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酸雨和阴霾现象。同时,随着城镇的发展,其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逐年增多,所以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小城镇建设与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影响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通过规范小城镇环境规划工作,完善城镇功能结构、改善城镇生活环境、加强城镇管理,才能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和谐社会的建立打下良好基础。

2 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市政设施差、水体污染严重,区域环境质量差

由于历史的原因小城镇基础设施原本就不完善,加上规模迅速扩大,使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更加突出,造成小城镇水资源和能源缺乏、整体环境质量差。一些小城镇是由于大中型工、矿企业的突然建立拔地而起,而这类小城镇原有的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差,由于只重视发展生产,完全忽视了基础设施尤其是环保设施的建设。大部分小城镇的排水管网简陋,排水系统极不完善,没有相应的污废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水体,导致了严重的水污染环境问题。

2.2 原生环境遭到严重侵害、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普遍

不可避免的建设和开发活动使小城镇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小城镇主要以开发、利用当地资源为主,但由于环境规划工作不足,以及在思想观念上落后,从而导致自然资源不能有效充分的使用,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

2.3 面临大城市环境污染转嫁的危险

一些大城市在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为减轻污染严重的企业导致的环境问题,将这些企业或者部分产品的生产迁移到小城镇。另外,很多小城镇为了发展本地经济积极引进外部投资,在没有系统城镇规划的情况下迅速发展城镇工业,以求尽早改变其贫穷落后的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不加选择地引进投资。这种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观点打破了小城镇自然环境的平衡,使其环境质量迅速恶化。

2.4 环境规划和管理工作落后

由于思想认识,经济与技术等原因,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工作展开不利,大部分小城镇还处于脱离环境规划之外的发展模式中,环境管理更是无从谈起。这从本质上导致了小城镇环境问题的突出性。

3 小城镇环境规划

3.1 概念

小城镇环境规划定义为: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共同规划、共同实施、共同发展的方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效益的有效统一,使小城镇社会经济与环境持续协调地发展。这一概念实际上就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之上,城镇环境规划是以“环境—社会—经济”作为一个综合生态系统,依据科学理论,在对城镇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人类活动和资源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

3.2 作用

小城镇环境规划的编制、实施以及监督对促进区域内的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统一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否则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严重的后果。小城镇环境规划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协调经济与社会、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关系、防范资源环境问题的发生,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保障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环境保护是我国基本国策之一,它与经济、社会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并进行综合协调,才能保障其顺利实施。城镇环境规划就是环境保护的实施计划,为了使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必须对环保的概念、目标、指标体系、资金投入等方面都进行科学系统论证以及精心策划。

3)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根据自然环境的纳污能力以及“谁污染谁治理”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地规定不同排污者的最大排污量和应消减量,为更加合理地约束排污者的排污行为,污染防治及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4)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自然资源既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基本物质要素,也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资金投入的条件下,特别是对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我国小城镇来讲,如何用最小的投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城镇发展的首要目标。

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城镇环境规划为其本身提供了科学的环境保护的目标和要求,它对有效实现环境科学管理起着关键性作用,并可用于指导环境管理活动、环境建设等。城镇环境规划体现了国家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方针和发展战略,其所作的宏观战略规划,为其实行环境目标管理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是政府和环保部门开展环保工作的重要依据。

3.3 小城镇环境规划中应重视的问题

1)必须注重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在收集了充足的真实的基础资料后,才能编制出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环境规划。但目前,由于小城镇本身缺乏环境规划方面的基础资料,加上城镇化速度过快,部分农民转入小城镇,使得小城镇人口的准确统计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另外,受到传统的影响,有些居民不愿透露真实情况等,使得掌握的资料有限并且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别。所以,只有对当地进行大量的走访调查,同时对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资料,使该环境规划既符合相关政策法规,又符合小城镇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

2)注重环境规划的可行性。大多数人尤其是决策者们对规划的赞同,是关系到规划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现实中规划方案能否顺利通过、实施和取得成效,不仅取决于规划是否科学合理,还取决于规划是否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认可,尤其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决策者,对规划的实施起重要作用。

3)必须注重分析区域资源,确定符合实际的小城镇性质。小城镇是农村地区一定范围内的经济中心,是联系城市和农村的纽带、三农工作的载体。因此,确定小城镇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从资源来说,由于相邻镇域和区域有其相似之处,但也有各自特点,这就要求在编制环境规划时,首先要仔细分析和掌握区域资源特征,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及小城镇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再以镇域中心确定小城镇的性质及发展方向,同时还应考虑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新技术应用。

4)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规划具有可持续性的前提是注重可持续发展规划。小城镇的起源是农村和乡镇,它发展的基础是土地资源丰富的农村,受到农村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目前土地资源存在分配不均,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对于城镇发展而言它是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土地是否被合理开发利用关系到小城镇能否合理地、持续地以及全面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需强调两点:a.平等原则,在自然资源面前当代人和后代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权利,当代人不能将过多消耗土地资源而引起的严重后果让后代人承担;b.协调性,要协调好土地资源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协调土地的供需平衡关系,首先应以集约化利用为原则严格控制和管理土地利用,加强对自然生态用地及环境敏感区域的环境保护;其次合理调整用地结构,引导乡镇工业企业用地和居民住宅用地的统一规划;再次通过健全基础设施,改善居民居住环境。除此之外,随着小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城镇的经济发展和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之间矛盾日益突出,这个矛盾不加以重视和控制,势必制约小城镇的全面发展。面临挑战,这就要求在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时,以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为基本出发点,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最大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研究可持续发展,规范开发自然的度,确定发展方向,减少规划的盲目性,使自然既能为现代人服务,又不危及后代人需求。

3.4 小城镇应从污水、固废、大气等方面开展环境规划

1)污水的收集与处理。根据地形图以及区域地貌特征规划镇区排水管网,收集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和雨水,生产废水的排放严格执行《污水综合排水标准》,污废水集中送往污水厂处理。污水处理厂的选址主要由管网走向、河流走向、夏季主导风方向等决定。由于小城镇污水日变化系数大,在选择污水厂处理工艺时要注意考虑水量和水质对工艺的冲击。一般来说,一个小城镇只需要一个污水处理厂,经污水厂处理后的水就近排入水体。

2)固废的收集与处置。在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并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及时的分类和收集,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加强对垃圾处理过程的管理。对已经产生的垃圾,要积极做好回收利用和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3)大气污染的防治。优化工业的能源结构,尽可能多的使用绿色、环保燃料,最大限度控制煤炭使用,并且改进煤炭的使用方式,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完善小城镇大气污染规划与防治措施。

4 结语

目前,我国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已经带来许多问题。其中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由于受到传统的经济发展思维的影响,加之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资源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且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还将带来一连串连锁反应。最终环境问题会成为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为了使小城镇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合理的解决由其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而环境规划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且有效的措施。只有对小城镇进行合理的环境规划才能最大限度防止环境问题的发生,使由环境问题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由于小城镇自身具有许多特点,这也使小城镇环境规划也具有它的特殊性,它不同于城市环境规划。从某种角度来讲,它比城市环境规划难度更大。因此在对小城镇进行环境规划时,必须考虑小城镇自身特点,同时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城镇环境规划得到最优化。总之,在小城镇飞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对小城镇进行合理的环境规划,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最大化。

[1]国家环境保护部计划司环境规划指南编写组.环境规划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2]郭怀成,尚金城,张天柱.环境规划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刘藏者,陈 颖,郭有才.论小城镇的环境规划[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1(5):46-53.

[4]国家环境保护部自然保护司乡镇处.乡镇环境规划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5]帅 红,夏北成.中小城镇水环境污染控制规划研究[J].环境保护,2002(3):21-25.

[6]刘天齐.区域环境规划方法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7]黄光宇.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4(3):18-24.

[8]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J].求是,2006(5):3-9.

猜你喜欢
环境规划小城镇城镇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煤气与热力(2021年3期)2021-06-09 06:16:28
汽车造型设计师工作环境规划概要
文化边城镇远
中华民居(2020年6期)2020-06-09 05:47:48
浅析国内环境规划发展趋势研究
魅力中国(2019年16期)2019-12-17 23:08:11
紧凑型大学校园人居环境规划策略
上海建材(2017年4期)2017-10-16 01:33:36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34
小城镇远
中华民居(2014年10期)2014-02-28 10: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