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顺,何 旸
(华北电力大学 资产管理处,北京 102206)
在当今社会、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面临着重大问题日趋迫切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的背景下,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我国高校在节约型社会创建过程中应当首当其冲。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杜绝浪费现象,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校园出一份力,发一份热。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通过大力进行节约型校园构建的有意探索与尝试,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良好的借鉴,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适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大环境对高校师生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而且更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基于对高校发展的准确定位和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思考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所以构建科学合理的节约型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效果评价,对我国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的良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目前,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主要围绕着节水、节电、可再生能源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几个方向开展。节电方面:通过对供配电系统的负荷点采取不同的调压方式以减少电压损失,保持用电设备的端电压接近其额定电压,这是建立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重要措施。此外还包括安装节约型校园建设型照明灯具、分户计量、分时控制空调系统、限量、限时供电、安装太阳能灯具、安装VVVF永磁电机电梯、优化供电线路设计、安装感应智能型控制开关、安装节电器、降低变压器损耗等。随着科技的发展,节约型校园建设降耗的根本途径主要还是要靠技术进步。随着高校设施与管理的逐步完善以及越来越现代化,学校用电监控与管理也愈加网络化、智能化。节水方面:包括节流和开源两个方面,例如喷灌系统加装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是充分收集雨水并加以处理利用,对管线进行智能管网在线检漏;开源途径主要包括中水循环利用。中水循环利用技术有生物处理法、膜处理法和物理化学法。污水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传统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膜生化反应器技术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再生能源利用有太阳能的应用和水源热泵技术的应用,其中,许多高校学生食堂已经布置了家庭式太阳能热水器,学生浴室应用集成式的太阳能热水器。高校区域供暖方面: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能够实现供热系统实时参数和状态监测,自动跟踪外温的变化进行自动调节温度和流量。
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改造的效果,现阶段主要考虑其改造后的效益,以及总体运行效果评价、技术经济评价。通过关键技术增额投资净现值、技术增额内部收益率、动态增额投资回收期、节约单位能源的增额投资成本现值,总体技术的增额投资净现值、增额投资回收期以及经济敏感性分析,关键技术组合选择评价,以及从“全生命周期”的思想角度分析的节约型校园建设项目整体综合效益评价。
已有文献资料及实践调研数据表明,高校后勤有关部门对节约型校园建设效果的评价,多数直接应用组织内部的统计数据或片面调查计算其经济效益,采用定性的评价方法主要看其结果是否严格符合高校制定的节约型校园建设规范要求,是否迎合有关领导意图,没有真正意义上建立起科学的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评价系统,难以综合评价后勤相关部门落实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质量,缺乏整体上对后勤节约型校园建设目标的认知,评价的数据来源及数据收集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往往难以保真,整个评价过程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
不够科学的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评价使得高校后勤有关部门的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最终沦为“形式主义”,将评价活动作为“面子活”、“成绩工程”,部门规章制度多,但落实少,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动力,最终演变成高校领导的“大检查、大评比”,变成一种检查考核、评比争优“争拿高分”的工作负担,直接损害了高校后勤部门的形象,从而导致高校后勤部门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实践,以及制度落实水平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后勤节约型校园建设部门的工作是在保证高校师生愉悦的校园工作、生活前提下,充分挖掘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各种潜力,直接影响到整个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形象,以及在校师生的日常生活。后勤节约型校园建设部门的评价考核应该与高校的节约型校园建设战略目标一致,是节约型校园建设战略目标层层分解的结果。然而,目前许多高校都提出了创建“节约型校园”或“高水平大学”的战略口号,但其后勤有关部门并没有做好对节约型校园建设目标的战略分解,没有真正理解“节约型校园”或者“高水平大学”的标准的真正含义,从而没有建立起以节约型校园建设战略目标为导向的指标体系,脱离了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战略愿景,未能有效发挥后勤有关部门节约型校园建设评价考核的作用,不利于高校的战略性长远发展。
节约型校园建设评价目的不在于评价自身,主要体现在评价结果能够深层挖掘节约型校园建设潜力,引导有关人员向更好的方向努力,并通过评价发现问题,通过培训体系提升节约型校园建设能力。但大多数现行的节约型校园建设评价考核方式无法查找发现相关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不足,也就难以为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体系进行科学的建设,更谈不上对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不足和缺陷安排合理的培训计划。致使高校后勤节约型校园建设有关部门的人员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缺失节约型校园建设日常评价制度,极大影响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成果评价的有效性,也容易出现“前松后紧”、“赶进度”的现象,使得高校对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日常监督控制能力较弱。
另外,节约型校园建设评价考核办法还存在定量性差和可比性差等问题,且缺乏相关配套体制和理念的支撑,而节约型校园建设评价的实施和发挥是以正确的良性循环体制作为前提和环境的,因此,目前节约型校园建设评价思想方法很难在实践中顺利落实。
鉴于以上问题,高校后勤有关部门的节约型校园建设考核工作缺乏全面性和公正性,导致了节约型校园建设考核结果不能作为高校整体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参照,这既不利于高校后勤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不利于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
综合评价是对目标体系进行的全局性及整体性评价,综合评价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了,评价方法种类非常丰富,如线性加权综合法、理想点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法、灰色综合评价法等。目前在实际中应用比较广泛是理想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综合评价法和灰色综合评价。
1.理想点法
理想点法,即the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的思想源于多远统计分析中的判别问题。理想点法的基本思路是确立一种合理的分类标准,即设置一个理想的系统或者样本点,评价对象如果与理想样本越接近,则该样本越优。
理想点法应用非常广泛,但同样存在着决策矩阵求解复杂,正、负理想解又是不易求得;权重主观性较强;当两方案对于正、负理想解对称时无法比较等缺点。
2.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评价法源于模糊数学。模糊数学的创始人是美国自动控制专业的L.A.Zadeh,1965年扎德教授发表了论文《模糊集合》,标志着一门新学科的诞生。模糊综合评价法利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将定性的评价转化为定量的评价,特点是用模糊集合表示评价结果。
模糊综合评价具有定性指标定量化;成功处理模糊因素;评价结果为向量,信息量丰富等优点,同时也存在着评价信息重复;评价因素具有一定主观性;确定隶属度过程较为复杂等缺点。
3.数据包络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即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源于相对效率概念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 W.W.Cooper等学者发展而来。主要原理是固定决策单元的输入或者输出,将各决策单元投影到DEA投影面上,通过比较投影偏离程度评价对象的相对有效性。
数据包络分析具有可以确定具有复杂生产关系决策单元效率;同时处理比例和非比例数据;权重客观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易受极值干扰等缺点。
4.灰色综合评价法
灰色系统理论由我国的邓聚龙教授创立,基本思路是根据比较数列构成的曲线族,与参考数列构成的曲线间的几何相似度确定数列集和参考数列之间的关联度。优点是能够出来信息不完全明确的灰色系统。
由上分析可知,各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进行评价时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合的方法,如此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科学、合理。本文构建的高校节能型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要明确全部影响因素很困难,灰色系统理论方法是一种解决这类灰色系统综合评价问题的有效途径。
1.必要性分析
通过分析我国节约型高校校园建设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知道,评价现状与节约型高校校园建设和发展战略的不协调性已经凸现出来,所以,高校后勤有关部门需要利用合理的、先进的、成熟的节约型校园建设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效果。而灰色系统理论恰可弥补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评价存在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灰色系统理论”贵在“灰色”信息
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评价系统的研究和构建中,由于认识水平和内外环境的变化,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常常是不确定的、不完备的。而能够处理部分明确以及部分不明确信息是灰色系统的最大优点,从而弥补了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考核信息不完备的缺点。
(2)灰色评价系统有助于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架构的建立
传统节约型校园建设评价系统为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提供的是一个薄弱的、非战略性的框架,不能很好的为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提供服务。而灰色评价体系通过对节约型校园建设战略管理的突破性改进,为高校的管理活动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架构,且灰色评价体系可以将高校的节约型校园建设战略目标体系进行清晰的分解,纠正了现行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考核中缺乏组织战略性体现的缺点。
(3)灰色节约型校园评价体系能够提高节约型校园建设成效
因为灰色评价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评价过程,所以灰色节约型校园建设评价体系能够带动高校后勤有关节约型校园建设部门组织提升节约型校园建设效益。使得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部门更加注重节约型校园建设综合效果的提升,更加注重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发展,形成整个组织部门的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良好氛围,良好氛围促使员工积极工作,从而保证业务流程的顺利运转,以及配套体系的完善,最终显著提高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水平,改善目前节约型高校校园建设考核过程和结果上的不足。
2.可行性分析
(1)灰色评价体系适用于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高校环境
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拥有着实施一切先进理念的基础和保障,一般都具有明确的高校长期和短期发展战略,而且这些战略是由相应的具体子目标作为支撑的,即战略目标具有可分解性。因此,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部门的考核的战略目标的设定应该以高校的战略发展目标递结体系为依据。另外,高校人才众多的特点,有利于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有关工作思路得到有效的组织和落实。因此,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灰色评价体系的制定有据可依,体系的实施拥有着有利的资源和人才保障。
其次,校务工作的公开,使广大师生对节约型校园的建设效益和成果日益关注,因此,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公布的结果,必须经得起专家与师生的共同考验。而先进的、科学的灰色考核体系更加方便广大师生理解并积极参与到高校后勤节约型校园建设考核机制中来,有利于广大师生参与节约型高校校园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2)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法律制度逐渐完善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的深化,依法治校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从而为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有关部门灰色评价考核体系的实施,提供了政治与法制方面的环境保障。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作为国家事业部门实体的高校同样也在深化改革,提出高等院校转换机制,即对节约型高校校园建设后勤有关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并提出改进措施,也是建立高效、廉洁、节约型校园建设运作模式的必然结果。而灰色系统理论作为节约型高校校园建设评价的改革方案,也同样是适应改革需要应运而生的。
(3)公共领域内灰色评价理论的应用为节约型高校校园建设考核提供借鉴
灰色系统理论自创立研究以来,已经在企业界评价领域获得了众多的运用,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功。灰色系统理论除在盈利性机构中得到运用外,在公共部门以及非营利组织中也得到了有效的运用。研究表明:灰色系统理论适用于各类组织类型,而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后勤部门与非营利性或者公共部门的组织形式以及组织目标具有类似性,因此灰色系统理论在非营利性组织中的成功应用,无疑为其在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考核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构建节约型校园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也是人与资源、环境和谐相处的集中体现,有利于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节约型校园是高校培养具有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坚实基础。同时构建节约型校园还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构建节约型校园,能够节约学校不必要的建设资金投入,减少学校各方面存在的浪费现象,减少能源消耗方面的开支。构建节约型校园是所有高校的社会责任。灰色系统理论评价方法将为构建节约型校园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1]陈立.浅谈高校节能工作[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
[2]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4]田家泉.高校“节能型”校园建设的措施及途径[J].科技信息,2007(8).
[5]王建国.节约型校园节电实践探讨[J].华章,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