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

2013-08-15 00:45向长海胡端娥易继平李丽萍
湖北植保 2013年6期
关键词:秭归县面源全县

郑 军 向长海 胡端娥 易继平 李丽萍

(1.秭归县农业环境保护站 443600; 2.秭归县屈原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443604)

农业面源污染因为具有随机性、广泛性、滞后性、潜伏性、间接性、难于监测和治理等特点,已成为目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1]。通过对秭归县农业环境污染和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普查,发现我县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不容乐观,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防控,促进秭归县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1 农业生产概况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畔,三峡工程大坝库首。国土面积2 274km2。2012年辖12个乡镇,186个村1个场,首国土面个组,乡村总户数10.79万户,总人口38万人,农业劳动力20.54万人。全县耕地面积2.71万hm2,其中水田0.31万hm2。秭归县是典型的山区特色农业县,既是全国十大脐橙基地县之一,也是100个重点产茶县之一。农副产品种类多,产量大,基本形成“高山烤烟和反季节蔬菜、茶叶和板栗、低山柑桔、全县发展生猪”的农业生产格局。2012年粮油烟菜等作物播种总面积为5.05hm2,经济作物(经济林木)面积为3.03万hm2。

2 秭归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2.1 化肥污染

全县2012年化肥纯用量约3 6176t,平均化肥施用折纯量高达1335kg/hm2,比2004年653.1 kg/hm2高出104.4%,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大量施用的化肥,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也造成了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及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2]。由于不合理施肥,利用率低,养分流失量加大,严重破坏了土壤的生态循环系统,加重了农业面源污染。

2.2 农药污染

全县2012年农药施用总量达828.89t,耕地平均用量15kg/hm2,大大超过全国水平。同时个别农户存在使用高毒、高残留的有机磷农药现象。大量的农药施用,导致人畜急性中毒、杀伤有益动物、农村河流水质下降,并使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

2.3 农膜污染

全县2012年农膜用量达607t(其中地膜用量465t),比2004年增长82.8%,平均用量为11.25kg~22.35kg/hm2,其中地膜使用量超过50%。地膜残存于农田土壤中,产生有毒物质污染土壤,对环境造成污染。

2.4 畜禽养殖污染

全县2012年猪、羊、家禽出栏数分别比2004年增长76.7%、77.6%、13.75倍;存栏数分别增长45.7%、43.5%、2.31倍;测算年粪尿总量达234.77万t,比2004年增长61.9%。庞大的粪尿无害化处理较少,粪肥露天堆放,雨水冲淋,地表径流,污染水体及局地空气、滋生蚊蝇。

2.5 农村生活污染

全县农村人口31.58万人处山区,分布广,生活垃圾数量大,以人均0.5kg/d计算,年产生5.76万t。由于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弱,卫生习惯较差,“白色垃圾”到处飞扬,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管理办法不够健全,生活环境基本是脏、乱、差等现象,严重污染农村生活环境。

3 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

3.1 农业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农业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注重城市环境保护,忽视农业环境与资源保护。广大农民对农业环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一味追求高产高效,而忽视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乱堆、乱放、乱倒、乱扔的现象随处可见,加剧了面源污染。

3.2 重发展轻环保现象客观存在

秭归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人们重视矿产开采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忽视面源污染对当地的影响;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大发展,管理部门与生产者存在重视发展,忽视粪尿产生的污染与处理,增加了污染源;重视乡村城镇建设,忽视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3.3 管理职能交叉,农村环保投入不足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涉及面广,管理部门多,职能交叉,没有统一的协调机构。虽然我县农业局设立了农业环境保护站,但与多个部门合署办公,没有专业的环保人员,兼而不专。因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力有限,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管理经费严重缺乏,造成很多工作难以开展。

4 治理对策

4.1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防控社会氛围

充分利用我县各种媒体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普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及时报道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提高农民群众环保意识,调动群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把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和成因、治理措施及“三品一标”标准技术和生态环境保护基本知识作为阳光工程等培训的重要内容,让农民把环境保护变成自觉行动。

4.2 加强法规建设,依法有序控制污染

大力宣传现有法律法规政策,加大执法检查,做到依法有序控制。加强对农产品基地建设的环境管理,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和追溯制度。

4.3 加大监测力度,构建农产品保护体系

一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管理,建立农业面源污染定位监控点,及时掌握了解全县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并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数据库,定期发布农业面源污染状况信息。二是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与管理制度。把创建“三品一标”基地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逐步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充分发挥基地效益,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4.4 加大投入,科学有效控制污染源

一是县政府要加大财政扶持,积极引导群众投入。确保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人投资”、“有人管理”、“有人受益”。二是科学有效控制污染源。采用多措并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减量增效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加强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推广生态农膜,实施补贴政策,加大回收力度,提高农膜回收再利用。

4.5 无害化处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全县划定禁养区和非禁养区,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在发展规模化养殖场时必须在非禁养区内养殖,做到环境影响评价先行,同步建设粪尿处理设施。鼓励走生态养殖建设和加工业、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之路。通过建设沼气池,走“猪—沼—柑(茶)”循环利用模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最大限度地将畜禽粪便用于农业生产,进行畜禽粪便还田。

4.6 加大整治力度,建设文明美丽乡村

4.6.1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力度

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分工和职责,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的力度,合力控制污染。

4.6.2 规范农村垃圾处理办法

推广垃圾四分类处理法和雨污分流四种处理模式。一是垃圾四分类,即对可还田的垃圾直接和间接还田还林,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建筑垃圾用于铺路填方,对有害垃圾先焚烧后填埋,城集镇周边村送填埋场处置。二是雨污分流四种处理模式,即散户污水通过沼气池或化粪池处理利用;村庄污水采取无动力或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人工湿地、氧化塘和生物滤池等处理;在城乡结合部污水处理采用污水截留管网,将污水收集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规模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实行干湿分离后,废水采用大型沼气池进行处理,沼液、沼渣全部进入农田回用。

4.6.3 建立农村保洁机制

积极推广我县探索出的“点(农户)、面(村落)、线(公路沿线、流域)、块(行业)”等不同层面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模式和长效机制。并与农村居民签订卫生保护责任书,使农民养成良好习惯,自觉维护环境整洁,共建美丽乡村。

5 小结

农业环境保护既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又是一项社会性工作。全县应加强环境保护法体系建设,加大财政扶持与责任管理力度,坚持科学控制污染源监测与治理,建立长效保洁机制,鼓励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合力控制污染源,保护生态环境。

[1] 席北斗,魏自民,夏训峰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8,4:4-86.

[2] 刘玉凯编.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刻不容缓[J].农村生态环境,2002,2:47-48.

[3] 赵旭阳,郑艳侠,孙中伟,蒋凤莉编.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9:88.

猜你喜欢
秭归县面源全县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秭归县努力破解农村群众出行难
做好精准扶贫的民生答卷——秭归县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亟待加强——以秭归县为例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畅想马年 马到成功